第十四章 虎頭蛇尾(1 / 1)

“眾位卿家,這幾天朕也聽了不少有關與跟遼人和談的見解。憑心而論,眾位卿家的這些見解也都是些肺腑之言。而在朕看來,現在朝廷也已經沒有實力跟遼人繼續大戰下去了。因此朕決定跟遼人和談,而且也也不主張過度的削弱遼國的實力。”宋徽宗對著下麵的群臣說了這麼一席話!

這一席話就象是往一個平靜的水麵上丟了一塊石頭一樣,下麵剛剛平靜下來的眾人又議論紛紛起來。

“臣李綱以為此事不妥!”兵部侍郎李綱出列上奏道,現在宗澤不在朝中,李綱儼然就是朝中主戰派的頭領人物,“現在我朝上下一心驅除外夷已經在各路戰線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如果現在突然撤軍和談那前期的戰果不就付之東流了嗎?”

“李侍郎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似乎李侍郎有一件事情沒有搞明白:現在國庫當中還有多少錢糧。這一場戰爭幾乎掏空了我們的國庫,如果不是天下的臣民自發的向朝廷捐贈了大批的錢物,連皇上也親自從內庫中撥出大批的銀兩的話恐怕朝廷連現在都撐不到。即便是這樣現在國庫裏麵的錢糧也不足以支持天兵再打一場大的戰鬥了。因此臣同意跟遼人和談。”丞相王黼出列奏道,他也明白經過這樣一場大戰,主戰派在朝廷中的勢力必然大漲。而這個李綱也有可能順勢取代他的位置成為當朝的丞相,因此他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打擊李綱的機會的。

李綱心想:無錢無糧?哼!隻要你們這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賊人自己把你的小金庫貢獻出來就足夠再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可是這些話在這裏又怎麼說的出口呢?李綱想想說:“即便是這樣,我們也應該向遼人要求賠償,用以補充我國國庫和撫恤我國在這場戰爭當中犧牲的兵民!剛才皇上說的也不主張過度的削弱遼國的實力的話臣以為實在不妥。”看來李綱也是一個懂得隨機應變的人,如果是宗澤在這裏隻怕是又要氣的說不出話來了。

“李愛卿有所不知啊!”宋徽宗停了一下,站起來走了幾步,接著說,“根據密探報告給朕的消息,這次是因為我國的盟友金國在遼國以東給了遼人重重的一擊才迫使遼人跟我們和談的。可是就是這個盟友讓朕心中不安啊!”宋徽宗站起身來,走了兩步接著說:“金國人幾次在遼國以東大敗遼隊,而且這些戰鬥金國人都是以少勝多。遼隊的戰鬥力我想大家也都看到了,恐怕比我們的禁軍的戰鬥力還要高,而金國人還能夠以少勝多可想金國人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了。現在因為金國人跟我們一樣都有遼國這個共同的敵人所以才跟我們結盟,一旦有一天遼國不存在了,金國一定會來攻打我朝的。到那個時候我們的處境恐怕要比現在還要難!因此我主張保持遼國的實力,作為我朝和金國之間的屏障。希望遼國能給我們提供幾年的安全,讓我們能夠積攢足夠的實力然後剿滅境內的賊寇,最後再跟金國人決一勝負!”

“皇上英明!”首先跪下的是蔡京,接著那些奸臣的大小門生都跪下了,這樣一跪當時就給了那些主張作戰到底的人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

“皇上英明。臣有所不及,臣附議。”李綱看今天的形勢已經隻能是這樣了,就違心的跪下說道。李綱心想:剿滅賊寇,談何容易呀!這場戰爭賊軍的表現不比朝廷軍隊表現的差,而且還趁著戰爭擴張了他們的地盤。現在在老百姓心目中,那些賊人已經不是那麼的可惡了。想要剿滅他們真的是難上加難,就更不用說跟金國人決一勝負了。

終於這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在各方利益的驅使下虎頭蛇尾的結束了。大宋朝在付出了十幾萬士兵的傷亡和近百萬平民的傷亡以及國庫和民間都已經空虛的代價以後換過來的僅僅是不再向遼國支付歲幣,現在的大宋朝廷隻得依靠皇帝的內庫苦苦的支撐。而遼國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它也耗盡了它的國庫,出征時浩浩蕩蕩的二十五萬大軍到回來的時候就隻剩下六萬餘人了,而且永久的放棄了東京道的全部和上京道的一部的控製權,可以說已經埋下了亡國的種子。而這場大規模的戰爭也改變了現在各方勢力的分布格局,我們和田虎方麵趁著這場戰爭擴大了我們各自的根據地的麵積。尤其是我們根據地的麵積幾乎擴大了三分之二,人口也增加了好幾百萬。而沒有參戰的方臘和王慶也借助這個機會穩定了自己的根據地內的形勢,並積攢實力準備開始一場新的戰爭。而這場戰爭最大的獲利者恐怕就是東邊的金國了,他們不禁順理成章的獲取了遼國放棄區域的控製權,而且打通了通向遼國最繁華的區域——燕雲十六州的道路,這樣就可以按照他們既定的戰略對遼國進行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已經攻占、上京、中京、西京、南京(今北京。

希望各位朋友們繼續支持,多多砸票!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