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熏洗與埋線補心腦法
一、熏洗補心腦法
熏洗療法,是利用藥物煎湯,乘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淋洗的治療方法(一般先用藥液蒸汽熏,待藥液溫時再洗)。它是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作用於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已載有熏洗之方8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載有“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也是說的熏洗療法。
現代醫學實驗證實,熏洗時濕潤的熱氣,能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同時,皮膚溫度的升高,可導致皮膚微小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因此有利於血腫和水腫的消散。由於溫熱的刺激能活躍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增加細胞的通透性,提高新陳代謝等作用,故對各種慢性炎症有良好的療效,而對真菌等引起的皮膚疾病,熏洗藥中的有效成分往往能直接殺滅真菌。
熏洗療法具有經濟簡便,易學易用,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沒有痛苦等特點,尤其對不能服藥的患者,更顯示出其優越性。吳尚先指出,熏洗、熨、敷諸法,即使是虛弱的患者也能接受得了,不會產生虛虛實實的禍患。
熏洗療法可分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兩種。這裏僅介紹局部熏洗法。
手熏洗法:根據病證選定用藥處方,準備好臉盆、毛巾、布單。將煎好的藥湯乘熱傾入臉盆,患者先把手臂擱於盆口上,上覆布單不使熱氣外泄。待藥液不燙手時,把患手浸於藥液中洗浴。熏洗完畢後用幹毛巾輕輕擦幹,避風。
足熏洗法:按照病證選定用藥處方,準備好木桶(以高、瘦的木桶為宜)、小木凳、布單、毛巾。將煎好的藥湯乘熱傾入木桶,桶內置一隻小木凳,略高出藥液麵。患者坐在椅子上,將患足擱在桶內小木凳上,用布單將桶口及腿蓋嚴,進行熏療。待藥液不燙足時,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浸在藥液中泡洗。根據病情需要,藥液可浸至踝關節或膝關節部位。熏洗完畢後,用幹毛巾擦幹患處皮膚,注意避風。
眼熏洗法:按照病證選定用藥處方,準備好臉盆或熱水瓶、消毒藥棉或消毒紗布、布單、毛巾。將煎好的藥湯乘熱傾入臉盆,患者取端坐姿勢,向前微微彎腰,麵向藥湯,兩眼緊閉,然後用布單將臉盆口蓋嚴,勿使熱氣外泄。或將煎好的藥液乘熱注入保溫瓶內,患者將患眼對準瓶口先熏,待藥液降溫至不燙手時,用消毒棉花或消毒紗布蘸藥液頻頻熱洗患眼。也可用洗眼杯盛溫熱藥液(約為全杯容積的2/3),患者先低頭,使洗眼杯口緊扣在患眼上,接著緊持洗眼杯隨同抬頭,不斷開合眼瞼,轉動眼球,使眼部與藥液接觸。如患眼分泌物過多,應更換新鮮藥液多熏幾次。熏洗完畢後,用幹毛巾輕輕擦幹眼部,然後閉目休息5~10分鍾。
坐浴熏洗法:按照病證選定用藥處方,準備好臉盆、橫木架或坐浴椅、毛巾。將煎好的藥液乘熱傾入盆內,在盆上放置帶孔的橫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架上進行熏療;或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下熏療。待藥液不燙手時,把臀部浸入盆中泡洗。熏洗完畢後,用幹毛巾擦幹,更換幹淨的內褲。
其他患部熏洗法:除上述局部熏洗法外,其他患部的熏洗法,可參照上述方法,根據患部的部位、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藥物、容器、用具進行熏洗。
以上各種熏洗法,一般每天熏洗1~3次,每次20~30分鍾。其療程視疾病而定,以病瘥為準。
此法無絕對禁忌證。但不同的病證,要選用不同的方藥熏洗。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不宜坐浴和熏洗陰部。
注意事項:①熏洗藥不可內服;②炎夏季節,熏洗藥液不可過夜,以防變質;③熏洗前要做好一切準備,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④在治療期間注意適當休息,切忌過勞;⑤熏洗後即用幹軟毛巾擦拭患部,並注意避風;⑥藥液溫度要適當,太高易燙傷,太低又影響療效,一旦燙傷,即暫停治療,並用龍膽紫等藥物外塗傷麵,防止感染;⑦如屬炎症、白帶及各種皮膚疾病,應每天換洗內衣褲,置太陽下暴曬;⑧煎藥所加清水當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可太多太少,太多則濃度太低,太少則熱量不夠,均會影響療效;⑨熏洗療法可酌情與其他療法配合使用,以增加療效。
方1頭痛熏洗方
【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生天南星、羌活、獨活、防風、麻黃、細辛各10克,川芎、白芷各15克,晚蠶沙、油鬆節各40克,僵蠶30克,生薑25克,川椒6克,連須蔥白5根,白酒(燒酒)100毫升。
【用法】先將川烏、草烏、天南星、鬆節、僵蠶放入沙鍋內加清水6碗(約4 000毫升),煮沸30分鍾後,再投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麻黃、細辛、晚蠶沙、川芎,同煎沸10分鍾。在臨用前將蔥白、生薑、川椒、白酒加入,用厚紙將沙鍋口封住,待沸時,視其疼痛部位大小,將蓋紙中心開一孔,令患者痛部對準紙孔熏之。全頭痛者,將頭部對準沙鍋口(兩目緊閉或以毛巾包住),上麵覆蓋一塊大方巾罩住頭部,以熱藥氣熏蒸頭部,待頭部出汗時,再熏2~3分鍾後將藥液倒入盆中(去渣),用其餘熱再熏蒸之。待藥液溫度不燙手時,將藥液洗頭,洗後用毛巾擦幹,再用一塊幹毛巾將頭部全部裹住,蒙頭蓋被取汗。每天1劑,每晚熏洗1次,每次熏洗10~15分鍾。熏洗後,當晚避風。
【功效】祛風除濕,散寒活血,通絡止血。適用於慢性頭痛。
方2桑菊祛風湯
【組成】薄荷、冬桑葉各30克,黃菊花15克,黑梔子10克,獨活、天麻各6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3 000毫升,煎煮沸後5~10分鍾,取藥液倒入搪瓷盆中,待溫(以不燙手為度),用毛巾蘸水洗頭,反複擦洗頭部,每次洗15~30分鍾。每天1劑,早、晚各1次。
【功效】祛風,泄熱,止痛。適用於風熱頭痛。
方3蘆薈沐浴劑
【組成】蘆薈葉30~60克(幹葉30克,生葉60克)。
【用法】將上藥切碎,放入袋中(紮口),再將藥袋放在放好熱水(開水)的浴盆裏,使它自然溶解後入浴,並反複擦洗頭部。每次洗浴20分鍾,每天1~2次,至愈為止。用時加服本品(幹粉)3克。
【功效】清肝瀉火止痛。適用於頑固性頭痛(肝火頭痛)。
方4加味補血湯
【組成】川芎、當歸各30克,荊芥60克,白芷、細辛各1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3 000毫升,煎煮沸後5分鍾,法如“方1”熏蒸頭麵部,待藥溫適度時,取汁倒入盆內,再擦洗頭部。每天1劑,每天熏洗2~3次。
【功效】活血補血,祛風止痛。適用於血虛兼外感頭痛。
方5頭痛方
【組成】川芎15克,晚蠶沙30克,僵蠶20~30隻(20歲以上每歲加1隻),香白芷15克。
【用法】上藥共放入沙鍋內加清水5碗(約3 500毫升),煎至3碗,用牛皮紙(或厚紙)將沙鍋口蓋住,視疼痛部位大小,在蓋紙中心開一孔。令患者將痛處對準紙孔。全頭痛則對準沙鍋口(患者兩目緊閉或用手巾包住),上麵覆蓋一塊大方巾罩住頭部和沙鍋口,趁熱熏蒸痛處,每次熏蒸10~15分鍾。每天1劑,熏蒸2次,至愈為度。
【功效】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凡頭痛、偏頭痛,無論內傷外感、病程久暫,均可用之。用藥2次或3次,最多10次,無不獲效。複發再用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