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心腦是人體重要的髒腑器官,具有主血脈、主神誌的功能。由於久病體虛、勞心過度、失血,可致心腦虛,出現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健忘、多夢等症狀。具體地說,心(腦)虛可分為心氣虛、心陽虛、心陰虛、心血虛、心神不足幾個方麵。心氣虛多由久病耗損而來,表現為心悸氣短、倦怠乏力、懶言聲低等症狀;心氣虛進一步發展可致心陽虛,表現為麵色白、心悸怔忡、形寒怯冷、唇舌爪甲青紫、手足逆冷等症狀;心陰虛多由久病失養或勞心過度,或情誌內傷所致,表現為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心煩不寐等症狀;心血虛多由失血或脾胃虛弱、氣血化生不足,或情誌內傷所致,表現為心悸怔忡、麵色蒼白、心煩失眠、神思恍惚等症狀;心神不足是因心(腦)虧虛較甚,以致主神誌的功能異常,出現頭暈、耳鳴、精神委頓、健忘、反應遲鈍等症狀。

心腦虛的補養原則,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具體類型分別給予不同的補養方法,如心氣虛者補心益氣,心陽虛者補心溫陽,心陰虛者滋陰養心,心血虛者補血養心,心神不足者補心養神、補腎填精充腦。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醫藥期刊和書籍,恕不一一注明,借此謹向有關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和歉意。書中疏誤不當之處,敬請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