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補給線一到夜間就徹底癱瘓,連各地“駐軍”(被迫停滯不前的)也無法安寧;如果德軍沒有及時發動“掃蕩”,那麼“冷炮”就會越來越激烈,甚至還會有陸軍襲營的事情發生;如果德軍在某些地方防衛力量較為薄弱的話,華夏陸軍就會在這裏撕開一個極大的口子、狠狠地“咬下一塊肉”。
每當隆美爾準備犧牲掉一部分兵力(作為誘餌)、來反吃華夏陸軍的時候,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誘餌被吃掉,卻沒有應有的“收獲”);直到憤怒的隆美爾挖開一座山頭之後,他才知道華夏陸軍神出鬼沒的原因-華夏人居然在地下挖出了蜘蛛網一樣的、連裝甲車都能通行的坑道工事!
在隆美爾發現了這個秘密之後,中亞地區的戰火就沒有停息過(在坑道中進行的破壞與反破壞、在地表進行的破襲與反破襲),華夏也真正開始有大規模的戰損,當然德軍的傷亡要大得多。
戰爭進行得很慘烈,德國的重型坦克、噴氣式戰機是無法進入坑道作戰的,對地下深處的坑道也沒有多少打擊效果,德軍隻能用步兵和輕型裝甲車進入到坑道(或者直接炸毀坑道);由於最終決戰還沒有開始,華夏也隻把部分步兵和輕型裝甲車投入到中亞戰場,如果沒有紅警軍團的“工事”(防禦建築)輔助的話,戰果也不會這麼輝煌。
得到援軍之後,隆美爾就像一支獵犬一樣,把步兵主力陸續投入到坑道爭奪戰之中,不是為了雪恥,隻是為了有一個安穩的後方。
令隆美爾失望的是,無論德軍奪取了多少坑道,留守在地表的部隊,也從來就沒能安寧過-夜間的“冷炮”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隆美爾不得不把重型坦克分散在各處,隻有重型坦克才能快速的清理掉來襲的“炮兵”(被摧毀的“炮台”、“機槍堡”,可不會給德國人留下太多的線索,德國人也無法分辨出是“永久工事”還是臨時“工事”)。
中亞戰場再次陷入僵局,至少小胡子等人是這樣認為的,除了華夏人以外,隻有隆美爾意識到不對勁;可他正自身難保呢(小胡子的耐性可不咋地),哪裏還顧得上英、俄?
隆美爾現在就是困在中亞的狐狸,**才是那隻困住狐狸的獵犬!在七百萬德軍陷在中亞的時候,德軍的後方和兩翼頓時陷入了更大的戰火中,華夏的全麵反擊開始了!
北麵,葉挺和劉伯承終於放開了被束縛已久的“手腳”,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失去了信仰力量的俄羅斯人一潰千裏,能退到俄羅斯新國土(原屬米國)的,都爭先恐後的離開了這冰冷的北原,不能離開的基本都投降了。
南麵,紅警軍團的海軍在分出十艘雷鳴潛艇護送猶太第一軍登陸澳洲之後,其餘艦船就開始清理印度沿海,配合彭德懷、賀龍對英國人開始反擊;順便把剛組建完成、還未完全訓練的猶太軍團其他四個軍護送到中東地區登陸,美名其曰“實戰是最好的訓練”。猶太人對此也沒有可挑剔的地方,畢竟華夏人自己也曾經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在丘吉爾的親自“調教”下,英國陸軍的鬥誌,要比失去了信仰的俄羅斯人高昂得多;英國海軍多年來的驕傲,更是不允許他們撤退或投降。
南麵戰場(主要是印度)自然也就沒有北麵(反攻俄羅斯)那麼輕鬆,可也僅僅是比北麵戰場要麻煩點而已。
“巨艦大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紅警軍團的“海軍航空兵”(“航-I”起飛的小飛機),讓驕傲的英國人深深的明白了這句話!龐大的英國艦隊,還沒有來得及掀起幾朵浪花,就被紅警軍團的小飛機“淹沒”了!為“航-I”護航的其餘艦船,都幾乎沒有多少參戰機會,除了宙斯盾防空艦擊毀了一些敵機、雷鳴潛艇擊沉了幾艘潛艇!
在摧毀了英國海軍之後,紅警“海航”(小飛機)迅速加入到印度地區的“空地協同作戰”中來,英國陸軍很快被分割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