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痰
【證候】發作時突然跌仆,神誌模糊,痰涎壅盛,喉間痰鳴,口吐痰沫,抽搐不甚,或精神恍惚而無抽搐,瞪目直視,呆木無知,舌苔白膩,脈弦滑。
【辨證】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停濕生痰,則痰涎壅盛,喉間痰鳴,口吐痰沫;肝開竅於目,肝氣被鬱,故瞪目直視,抽搐不甚,或無抽搐;氣鬱痰結,阻蔽心竅,則神誌模糊,精神恍惚,呆木無知;痰濕內盛,故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滌痰開竅。
【主方】滌痰湯加減。
【處方舉例】橘紅10g,半夏12g,膽南星10g,石菖蒲10g,遠誌10g,枳實10g,竹茹10g。(以5歲為例)
(3)風
【證候】發作前頭昏眩暈,發作時昏仆倒地,人事不知,四肢抽搐,頸項強直扭轉,兩目上視或斜視,牙關緊閉,麵色紅赤,脈弦滑,苔白膩。
【辨證】肝陽上擾,心神被蒙,則頭昏眩暈,人事不知;肝風內動,走竄筋脈,則四肢抽動,頸項強直扭轉,兩目上視或斜視,牙關緊閉;肝火熾盛,故麵色紅赤;風痰上壅,故脈弦滑,苔白膩。
【治法】息風止痙。
【主方】定癇丸加減。
【處方舉例】羚羊角(代)粉(另吞服)03g,天麻10g,全蠍5g,鉤藤15g,蟬蛻5g,石菖蒲10g,遠誌10g,川貝母5g,膽南星10g,半夏12g,竹瀝10g,琥珀(分衝)3g,朱砂(分衝)2g,茯神10g。(以5歲為例)
(4)瘀
【證候】多有外傷及產傷史,發作時頭暈眩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頭部刺痛,痛處固定,麵唇青紫,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色暗,大便幹結,舌暗有瘀斑,脈細澀。
【辨證】外傷產傷,絡脈受損,瘀停腦內,故頭部刺痛,痛處固定;血滯心竅,則頭暈眩仆,昏不知人;血瘀氣結,肝脈不舒,則四肢抽搐;瘀血內停,肌膚失於潤澤,則麵唇青紫,肌膚枯燥色暗;癇證時發,耗傷正氣,則形體消瘦;血瘀不行,腸失濡潤,故大便幹結;舌暗有瘀斑,脈細澀為瘀阻血行不暢之象。
【治法】化瘀通竅。
【主方】通竅活血湯加減。
【處方舉例】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0g,麝香02g,全蠍5g,地龍10g,生薑9g,老蔥3節,大棗5枚。(以5歲為例)
2休止期
(1)脾虛痰盛
【證候】病發作頻繁或反複發作之後,神疲乏力,麵色無華,時作眩暈,食欲欠佳,大便稀薄,舌質淡,苔薄膩,脈濡緩。
【辨證】本證多因反複發作,耗傷正氣,脾虛痰盛所致。臨床表現以脾胃損傷為主,同時見痰濁阻絡、病反複發作。
【治法】健脾化痰。
【主方】六君子湯加減。
【處方舉例】人參10g,白術12g,茯苓15g,陳皮5g,半夏12g,枳實10g,遠誌10g,天麻5g,鉤藤15g,白芍12g,甘草6g。
(2)脾腎兩虛
【證候】發病年久,屢發不止,瘛疭抖動,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時有眩暈,智力遲鈍,腰膝酸軟,四肢不溫,睡眠不寧,大便溏薄,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本證多因抽搐發作經久不愈,或先天稟賦不足。發作以瘛疭、抖動為主,體質較差,智力發育遲滯較為明顯。
【治法】補益脾腎。
【主方】河車八味丸加減。
【處方舉例】紫河車10g,鹿茸5g,茯苓15g,山藥15g,澤瀉10g,生地黃12g,五味子10g,麥冬10g,牡丹皮10g,附子9g,肉桂9g。
(五)病程觀察
1.在驚證型中,發作嚴重者,加全蠍5g,蜈蚣2條,僵蠶10g,息風止痙;心神不安者,加磁石15g,琥珀(分衝)3g,鎮驚安神;痰多胸悶者,加川貝母5g,砂仁(後下)5g,化痰寬胸;頭痛明顯者,加天麻5g,菊花10g,白芍12g,平肝潛陽;口幹舌紅者,加生地黃12g,龜甲(先煎)10g,養陰清熱。
2.在痰證型中,抽搐頻繁者,加天麻5g,鉤藤15g,全蠍5g,息風止痙;精神恍惚者,加珍珠母15g,靈磁石15g,重鎮安神;痰涎壅盛加白金丸祛痰解鬱;納呆、腹脹加神曲10g,萊菔子10g,消食導滯;神疲乏力加黨參12g,白術12g,茯苓15g,健脾益氣。
3.在風證型中,抽搐不止加蜈蚣2條,僵蠶10g,息風定痙;心神不安加磁石15g,龍齒15g,鎮驚安神;痰鳴吐涎,苔厚白膩加陳皮5g,鬱金10g,行氣化痰;煩躁不安加黃連3g,梔子5g,竹葉10g,清心降火;頭痛明顯加龍膽草10g,菊花10g,清肝瀉火。
4.在瘀證型中,頻頻發作不止者,酌加失笑散行瘀散結;抽動乏力,發作後肢體軟弱無力加黨參10g,黃芪15g,健脾益氣;流涎苔膩加半夏12g,陳皮5g,燥濕化痰。
5.在脾虛痰盛證型中,抽搐明顯者,加僵蠶10g,全蠍5g,息風止痙;大便稀薄者,加山藥15g,扁豆10g,藿香10g,健脾燥濕;納呆食少者,加焦山楂10g,砂仁(後下)10g,醒脾開胃。
6.在脾腎兩虛證型中,抽搐頻繁者加鱉甲(先煎)10g,白芍12g,滋陰潛陽息風;智力遲鈍者,加益智仁10g,石菖蒲10g,補腎開竅;大便稀溏者,加炮薑3g,扁豆10g,溫中健脾。
(六)預後轉歸
小兒病的預後決定於多種因素,如病因、發作類型、發作的嚴重程度、年齡、腦電圖改變,治療早晚以及治療是否合理等方麵。所以對每一個患兒預後的估計,必須根據個體的特點進行全麵分析。
一般來說病總的預後要比通常一般人認為的好得多。有一項隨訪20年的研究發現:大約70%的患者最後能夠長期緩解,而且其中有50%患者完全停止抗癲藥治療。有人認為在發病早期就作出診斷的病人,如果治療可迅速控製發作,則以後控製的機會大大增加。另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發作持續5年或5年以上,最後緩解的機會小於40%;而在5年內發作得到了控製,最後緩解的機會為95%。也就是說癲患者的病情,一旦有了明顯緩解(2年或更久),進一步發展的危險性明顯減少。所以說早期的有效治療對改善疾病的遠期預後是非常重要的。
有20%~30%的病患者的發作得不到緩解,發展成為慢性病。這些病人的治療比較困難。新的抗癲癇藥隻能使其中少數病人的發作獲得完全控製。症狀性病﹑部分性或混合性發作者,如伴有精神發育遲滯或精神異常,有明顯器質性﹑遺傳性﹑代謝性病因者,有神經係統異常體征者,預後很可能不佳。在慢性病患者中大多數在發作間期完全正常,生活能自理,有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要靠別人照顧,極少數嚴重的病患者可能產生生理上﹑精神上﹑智力上的退化,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盡管這樣,病對患者壽命影響較小,由於病直接造成死亡者很少。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見於:持續狀態造成窒息,肝功能衰竭;病發作造成的意外事故;自殺;或死於引起病發作的原發病。與治療藥物有關的死亡極為罕見。
雖然疾病過程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疾病的預後。但是醫療水平的提高,新的診斷和監測儀器的廣泛應用,新型抗癲藥的湧現,以及醫患之間的密切合作都是改善病預後的重要因素。病是一種可以治療的常見病,約75%的病病人經過早期診斷和正規治療,完全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
(七)預防與調護
1.加強孕期保健,慎防產傷、外傷。
2.積極治療驚風諸疾,防止後遺症。
3.避免和控製發作誘因,如高熱、緊張、勞累、驚嚇及不良的聲、光、觸動等刺激。
4.加強心理調護,樹立患兒及家長的信心,恢複患兒對環境的正常適應性。
5.抽搐時,切勿強力製止,給患兒側臥,並可用紗布包裹壓舌板放在上下牙齒之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唇舌咬傷或發生窒息。
6.對於癲持續狀態的患兒要采取嚴密的監護措施,維持正常的呼吸、循環、血壓、體溫,並避免發生缺氧、缺血性腦損傷。
7.抽搐發作後,往往疲乏昏睡,應保證患兒休息,避免噪聲,不要急於呼叫,使其正氣得以恢複。
(八)療效評定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中藥新藥治療癇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臨床痊愈發作完全控製1年,腦電圖恢複正常。
2顯效發作頻率減少75%以上,或與治療前發作間隔時間比較,延長6個月以上未發作,腦電圖改變明顯好轉。
3有效發作頻率減少50%~75%,或發作症狀明顯減輕,持續時間縮短1/2以上,腦電圖改變有好轉。
4無效發作頻率、程度、發作症狀、腦電圖均無好轉或惡化。
二、名家醫案
1.王俐芳醫案——驚
崔某,男,4歲。
【現病史】因幼小時受驚嚇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角流涎,頭向左傾,頻頻抽掣,四肢搐搦,數秒鍾即止。近一年半來,每月發作達30餘次,經某醫院檢查,見異常腦電圖,神經科診斷為“小兒癲”,服藥年餘罔效。查其脈細弦而滑,舌質淡,苔白而滑。
【診斷】病。
【辨證】驚。
【治法】鎮驚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