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對月撫琴,路遇知音(1 / 3)

時當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一葉扁舟,於山水間逐波蕩漾。

竹林、山澗皆被逐一拋於舟後。靜謐的山林,似乎在發出一場無聲的邀約。

突然,一陣勁風刮過。霎時,清明的天地間風狂浪湧,大雨如注。舟頭一粒鵝黃的燈暈,在激浪間搖曳成一絲纖細光影,瀲灩的波光在水麵聚散,沉浮。

隻見一青衫小童打著趔趄出了小舟,將舟頭那油燈護於懷中,險險的避過一個浪頭,又一頭紮入那蓑草織就的舟倉中。

******

白盞,香茗。

一絲嫋嫋青煙繞著玉爐輕轉。

舟中的一切似乎未受到外界的分毫影響。

小童怔怔地望著那一襲雪白的身影,那未曾波動過分毫的氣韻。

半晌,忽聞的一絲輕笑,隻見那白衣的主人正盈盈的看著自己,頓覺羞赧,倉促的低下頭去:“稟……稟公子,外頭雨勢正大,恐怕今晚無法回府了。”

“無妨,就將舟泊在山崖一澗也好。”淡淡的話語,不甚在意的答道。輕拭衣袖,一盞碧色已然抿於唇間。眼瞼微垂,掩映住濃墨般純黑的眸子,眼睫似翩翩扇羽,投下一片淺淡的陰影。

“是,公子。”小童收斂了心神,垂頭應答。

如此的公子,真如仙人一般,不染絲毫塵煙。盡管是從五年前開始服侍,與這般人物朝夕相對,卻總還是在不經意間,墜入這人周遭朗月清明的氛圍中,忘卻這大千塵世。

小童坐於卷簾之外,出神的望著霧色幢幢的遠山。

**

不多時,雨勢漸小,勁風逐漸趨緩。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雲消雨散,霽月當空。

經過驟雨洗滌的青山在月光的照耀下,不染纖塵,竟比雨前還要光彩倍常。

那青衫小童喚來漁父,張羅著將小舟泊於兩山凹勢間。

不遠處,是一掛不知始於何處的飛瀑,砸下這萬丈深澗,飛起片片輕煙,將這舟、這山、這月籠罩其間。

舟泊完畢,小童抹去額上汗珠起身,正要去回稟公子,卻見那席白影已然立於舟頭。小童於是向舟頭越去。

小舟搖晃,濺開點點波光。

“公子,已經泊好舟了,可還有什麼吩咐?”小童乖順地低著頭。

白衣人負手仰頭,正專注的望著頭上一輪皎皎明月。

萬籟靜寂,唯有的僅是一波波的江浪擊打舟舷。月光下,一襲雪白的輕衣在風中微微翻卷,恍若將羽化而登仙。

半晌,當小童覺得周遭都要與山月融為一體時,淡淡的聲音響起:“為我備琴。”

小童聞罷,渾身一震,“是!”一聲答諾,是掩飾不住的欣喜。

**

重續一縷幽香,將燈芯一撚,舟內頓時又亮了幾分。將方才公子那靠坐的物件擺於案幾上,恭敬的攤開層層黑布,一條古琴列於其上。

琴為伏羲式,檀木斬成,木質曜黑。配以蚌徽,白玉製琴軫、雁足,嶽山焦尾。琴身髹朱紅色漆,鹿角灰胎,間以墨黑、朱漆。琴身映襯著幽暗的油燈,比之大堂之上,竟也不遜色分毫。

小童將物件一一備齊,按捺住激動,輕聲喚道:“琴備好了,公子。”

**

語畢,竹簾應聲挑起。

一襲白衣,安然落座於琴榻前。

手落,音起。

在猝不及防間,清越的音色驟然蕩於這幽幽山澗。

如水墨緩緩衍開,起先是一滴入水,幻變成雲海成孤峰,爾後彙成險山萬重重。

山從人麵起,去傍碼頭生。

遠處春山綿綿不盡。

那琴音若從千山來,歸向萬山去,山中白雲千萬重,卻望人間不知處。

忽然琴鋒一轉,渾厚的低沉轉而化為飄渺的無形。如頭頂一抹靜謐的夜空,望見處是明月空懸,望不見的則是這驚豔月光外的長空萬裏。

眾人皆靜默,唯剩琴獨鳴。

正當飄渺之音似將攝人心魄時,忽聞一聲“刮刺”的聲響,琴弦斷了一根。

琴音幻化的仙界頓時破滅。

**

白衣人低垂著頭,保持著彈琴的姿勢,但是半掩著的雙眸驟然睜開,似是未曾在琴聲中陶醉分毫。

小童的眼神漸漸清明,似是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

“漁家——”白衣人低聲喚道,“這舟是在何處?”

隻聽簾外蒼老的聲音答道:“回客官的,這裏是荒山野地,並無落腳點,故泊於這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