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附錄(2 / 3)

平定南越相呂嘉的叛亂,以其地置南海、蒼梧等九郡。

平定西南夷,置柯、武都等五郡。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巡行北方,又東巡海上,而後登泰山,舉行封禪典禮。

平定東越,徙東越居民於江淮間。置均輸、平準官。元封二年前109滇王歸附漢朝,賜滇王王印,以其地為益州郡。元封三年前108漢軍擊破樓蘭、車師。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部刺史,巡視郡國。太初元年前104頒行太初曆。

司馬遷著《史記》。太初三年前102漢軍擊敗大宛。太初四年前101漢在輪台、渠犁屯田。天漢元年前100蘇武出使匈奴。天漢二年前99李廣利擊匈奴。李陵自請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擊匈奴,兵敗投降。

司馬遷因李陵事受宮刑。征和二年前91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兵敗自殺。後元二年前87武帝死。皇太子劉弗陵繼位,是為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開鹽鐵會議。

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回到長安。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不久即廢;又另立病已為帝,即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漢與烏孫共擊匈奴。地節四年前66霍禹等謀反,族滅霍氏。神爵元年前61趙充國率兵擊西羌。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

漢始置西域都護府於烏壘城。五鳳二年前56匈奴五單於爭立,相互攻伐。五鳳四年前54令邊郡設常平倉。甘露元年前53匈奴呼韓邪單於附漢稱臣。甘露三年前51詔諸儒於石渠閣講《五經》同異,宣帝親決裁。黃龍元年前49宣帝死。太子劉奭繼位,即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關東11郡國大水,民饑,人相食。

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車師故地。初元二年前47中書令弘恭,仆射石顯擅權,前將軍蕭望之被迫自殺。

弘恭病死,石顯為中書令,威權日盛。初元三年前46珠崖諸縣反,元帝以“關東大困,倉庫空虛,無以相贍”,下詔罷珠崖郡。初元五年前44罷齊三服官、北假田官、鹽鐵官、常平倉。博士弟子不限員數,以廣學者。省刑罰70餘事。永光二年前42馮奉世等率兵擊破西羌。永光三年前41因用度不足,複鹽鐵官;改置博士弟子員千人。建昭三年前36初元五年,匈奴郅支單於殺漢使穀吉,西走康居。漢三次遣使求穀吉屍不得,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遂矯製發車師屯田吏士及西域兵四萬餘人,分道入康居擊殺郅支單於甚眾,俘虜千餘人。竟寧元年前33元帝以宮女王嬙(字昭君)賜呼韓邪單於,昭君出塞。

元帝死,太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建始元年前32成帝以元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石顯被徙歸故郡,不食死於途中。其黨羽及所結交為官者,皆廢罷,從此外戚王氏專擅朝政。建始三年前30終南山宗率眾數百人起義。建始四年前29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河平三年前26謁者陳農奉命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群書。陽朔三年前22潁川鐵官徒申屠聖等180人起義。鴻嘉三年前18廣漢鄭躬起義。永始元年前16營建昌陵五年未成,天下虛耗,百姓疲勞,故罷作昌陵。永始三年前14山陽鐵官徒蘇令等起義。綏和元年前8建三公官。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與大司馬、丞相為三公。綏和二年前7成帝死,前定陶王、太子劉欣繼位,即哀帝。

劉歆繼承父業,總括群書,編成《七略》。

師丹建議限民名田,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擬訂限田限奴婢的方案。待詔賈讓上《治河三策》。建平二年前5夏賀良繼甘忠可之後,鼓吹“漢曆中衰,當更受命”。元壽元年前2博士弟子景盧從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經》。元壽二年前1正三公官分職。恢複一度曾罷三公官,並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大司徒掌民事;大司馬掌兵事;大司空掌水土事。

哀帝死,中山王箕子嗣位,是為平帝。太皇太後王政君臨朝,以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執掌朝政。元始五年5平帝死,立宣帝玄孫劉嬰為嗣,號孺子。王莽居攝踐祚,稱“假皇帝”。居攝二年7東郡太守翟義起兵反莽。

槐裏人趙明、霍鴻在關中起義響應,眾十餘萬。居攝三年8王莽稱帝,建立新朝。始建國元年9王莽複古改製開始。天鳳二年15五原、代郡人民起義。天鳳四年17臨淮瓜田儀在會稽長州起義。

琅瑯呂母聚眾百餘人起義。

新市人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軍起義。天鳳五年18琅瑯人樊崇聚眾起義,後稱“赤眉軍”。地皇三年22漢宗室劉、劉秀起兵。地皇四年23綠林軍立劉玄為帝,改元更始。

昆陽大戰,王莽軍慘敗。

王莽被殺,新朝滅亡。更始二年24劉秀在河北打敗銅馬、大彤等農民軍。更始三年建武元年25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攻占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