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清入關前滿文檔案概述(3)(1 / 2)

(五)其他檔簿

清入關前形成的檔簿,還有一些遺留至今。如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檔案中,有《領取皮張檔》一冊,用老滿文書寫,應為入關前形成的檔簿。雖然其形製較小,頁數無多,但對於清入關前曆史特別是宮廷生活、滿語滿文之研究,有一定價值。又如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世職官員檔》,凡七巨冊,形製相同,內容也相同,疑為乾隆年間重抄《無圈點檔》時所製。雖然形成較晚,但記載的內容頗有價值,研究《無圈點檔》以及乾隆抄本《無圈點字檔》、《加圈點字檔》亦可參考。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內閣雜檔》等項檔案中,也有少量清入關前形成的檔案。郭美蘭翻譯的一冊《崇德七年奏事檔》就是從《內閣雜檔》中選譯的。該檔記載了崇德七年(1642)二月二十四日至閏十一月十三日期間清軍攻占鬆山、錦州、杏山、塔山時俘獲人口和繳獲明軍物資數目,以及清軍攻打界嶺口、黃崖口、薊州的經過,計有15條。其譯文發表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一輯),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

此外,台灣現存滿文檔案中,有老滿文檔三冊。據李學智稱,其中一冊,係清太祖朝“功績簿”檔冊的一部分,即《無圈點檔》中《寒字檔》的一部分,原為一冊,乾隆年間重抄時遺留在內閣大庫中,未被發現,計有30頁。一冊為天命四年攻克遼沈後,命臣工“效忠清太祖之宣誓書”,也是從《無圈點檔》中散落而留在內閣大庫中的,計有52頁。一冊從滿文字跡、所載內容來看,可能是入關以後,從《無圈點檔》抄錄而成的“大臣傳史料冊”,計有19頁。以上三冊,亦收入李光濤、李學智編著《明清檔案存真選輯》(二集)。

二、折件

清入關前形成的折件類滿文檔案為數不多,存世者更少,僅有如下幾種。

(一)盛京原檔

1.盛京原檔簡介

清入關前,於天聰五年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於盛京。盛京六部滿文檔案,由於年代久遠,保存下來的數量極少,其中工部檔案一件也沒有保存下來。

現存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的盛京吏、戶、禮、兵、刑五部滿文檔案,共計110件,起於崇德元年(1636)正月,止於崇德八年九月,又稱“盛京五部滿文檔案”。

盛京五部滿文檔案用高麗紙書寫,各件長短不齊,大小各異,小者一張高麗紙,長70.8厘米,寬27.5厘米;大者竟用三張高麗紙貼接,長363.3厘米,寬66.7厘米。在每件檔案的末尾年月日處,以及高麗紙接縫處,分別加蓋各該部印信。在這些檔案的上方或下方,均用滿文注明“要寫”、“已寫”、“不要”、“已抄錄”、“已寫入檔子”等字樣,而且有的檔案包皮紙上用滿文寫明“某年某部谘送檔子”字樣。由此可見,現存的盛京五部滿文檔案是國史院為修史從各部調取的。

其內容主要反映官員的升遷調補、獎賞議敘、糾參、處分;出征官員俘獲人口、物品及分賞數目;各地田禾長勢、災情;支給太廟、堂子、福陵等處綢緞布匹數目;致祭壇廟、陵寢以及授官、封爵等項活動的禮儀;蒙古王、公、台吉來朝慶賀、進獻貢品和宴請賞賜;八旗官兵行圍訓練、巡查換防和馬匹倒斃數目;偷盜搶劫、殺人害命和官員犯法等案件的審理等情況。

2.盛京原檔譯注情況

盛京原檔數量不多,而且均已翻譯公布。

(1)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盛京刑部原檔》,1985年。是為郭成康、劉景憲譯注《盛京原檔》中的刑部檔案,凡一冊,15.5萬字,1985年3月群眾出版社1985年出版。該書收錄的盛京刑部滿文檔案72件,記載了清太宗崇德三年(1638)正月至崇德四年十二月兩年間刑部審理的全部案件,主要為官員違製案件、刑事案件及軍事案件等。每件檔案記載的案件一起至數十起不等,共記錄案件43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