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宿仇
我認為,現在擺在全世界宗教徒和思想者麵前的首要責任是要化解宿仇,而不是其他。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不化解宿仇就會同歸於盡。隻有化解了宿仇,人類才有出路。
我在此說的宿仇專指各個宗教間的宿仇,化解宿仇專指化解各個宗教間的宿仇,以及化解宗教與無神論之間的宿仇。推而廣之,我們要化解一切宿仇。
無疑,促進了解是化解宿仇的第一步。
房龍此書闡述了他對《聖經》形成的看法,扼要地講述了《聖經》中的曆史,是各類介紹《聖經》的讀物中最好的一部。它使我們對《聖經》與猶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並引起我們閱讀《聖經》原典的欲望。
房龍(1882一1944)是著名的作家、曆史學家。作為一個美國人,必然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但我們同時高興地看到,作為一名曆史學家,房龍對待《聖經》與對待基督教的眼光是公正的,雖說他對猶太教的態度是不公正的。這一點希望讀者一定注意:基督教從猶太人的宗教中產生後,並不是說猶太人原來的宗教(猶太教)就成了垃圾。當然,房龍在書中是用史家常用的對比手法說明曆史進步,我們確實應該把重點放在“曆史的進步”上閱讀。
這不是一個基督徒在談《聖經》,而是一個非基督徒在談《聖經》。這樣比較好,可以避免“傳道”之嫌。真正高明的傳教士是不標明身份的,正如真正高明的先知都是不動聲色的一樣。
房龍此書語言平和,在平靜敘述的同時常有精辟觀點閃現,智者可以受到啟迪,愚者可以就此開悟。此書不僅是一部通俗的曆史讀物,它還包含了房龍的很多研究觀點。
如在本書的中間部分(第14章到第18章),房龍寫到猶太王國分裂後,兩個猶太國家相繼滅亡,猶太人先後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統治。在這期間,猶太民族不斷整合他們的上帝信仰,結合各民族文化重新立神、立國,最終為耶穌“愛”的學說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從《舊約》到《新約》,“上帝從一個父性的戰神變成了一個母性的愛神”,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而這一偉大進步即是由耶穌完成的。
在我看來,耶穌要比“上帝”偉大,因為在耶穌之前,“上帝”還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如果是一個神學家,他就會寫道:耶穌是上帝派來的;但作為曆史學家,房龍告訴我們:耶穌的出現是猶太民族發展的必然結果。
有了這樣科學的、曆史推斷的前提,我們可以放心地看《聖經》中究竟說些什麼了,西方人動輒言“上帝”又可能是什麼意思。房龍在書中最後寫到基督教如何成為羅馬國教——亦即如何從一個東方宗教演變為西方宗教。
通讀房龍此書,我們可以學到有益的《聖經》知識並較好地了解猶太人的古代曆史。在書中,房龍以一種比較公正、客觀的方式講述《聖經》(如參照其他民族的說法),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與人文精神。
按佛家的術語講,房龍寫此書是有“功德”的。我們了解了《聖經》,才可能較好地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從而較好地與之交往。
房龍此書通俗易懂,文風簡潔有韻致,每章裁剪得體,整體上有著曆史學家的嚴謹與敏銳,是一部優秀的曆史作品。
作為一名中國的曆史作家,我在此對這位在上個世紀已取得如此成就的美國前輩表示欽佩。
現在我們應該為化解宿仇做出進一步努力。
王少農
2002年2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