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生命的基本特征(1 / 1)

生命科學歸根到底是要回答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區分生物與非生物。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什麼是生命確實是一個很難全麵而準確回答的問題,可以說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生命的定義。這是因為人們很難用簡單的概括來定義如此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同時人們對生命現象包括一些生命的基本問題還有許多不明了的地方(如生物進化機製),也就自然難於對其本質進行中肯的科學歸納。

從生物學角度的定義,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多分子體係,它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繁殖後代以及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任何自發過程總是朝著使體係越來越混亂,越來越無序的方向,即朝著熵增加的方向變化。生命的演化過程總是朝著熵減少的方向進行,一旦負熵的增加趨近於零,生命將趨向終結,走向死亡。

生物種類非常多,數量非常巨大,生命現象十分錯綜複雜,可以從錯綜複雜的生命現象中提出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屬性,現列舉如下:

(1)化學成分的同一性

從元素成分看,都是由C、O、N、S、Ca等元素構成的;從分子成分來看,生命體中有蛋白質、核酸、脂肪、糖類、維生素等多種有機分子。其中蛋白質都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核酸主要由種核苷酸組成;A(三磷酸腺苷)為貯能分子。

(2)嚴整有序的結構

(3)新陳代謝(meaolism)

生物體不斷地吸收外界的物質,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發生一係列變化,最後成為代謝過程的最終產物而被排出體外。合成作用(anaolism):從外界攝取物質和能量,將它們轉化為生命本身的物質和貯存在化學鍵中的化學能;分解作用(caaolism):分解生命物質,將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之用。

(4)生長特性(grow)

生物體能通過新陳代謝的作用而不斷地生長、發育,遺傳因素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外界環境因素也有很大影響。

(5)遺傳(geneics)和繁殖能力

生物體能不斷地繁殖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續。生物的遺傳是由基因決定的,生物的某些性狀會發生變異;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6)應激能力(irriailiy)

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後會發生反應。應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對外界各種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化學物質、機械運動、地心引力等)所發生的反應。應激性是一種動態反應,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應激性的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境,由此可見它是生物適應性的一種表現形式。

(7)進化(evoluion)

生物表現出明確的不斷演變和進化的趨勢,地球上的生命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開始,走過了多細胞生物形成,各生物物種輻射產生,以及高等智能生物人類出現等重要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今天龐大的生物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