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祖典《黃帝內經》業已行世,其中有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一精辟論斷為中醫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曆代養生學的繁榮發展流派很多,可謂諸方競秀,各擅其長,主要分靜養神、動養形、固精、調氣、食養、藥餌養等。這對延緩衰老,提高人類壽命做出了卓越貢獻,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今天人們更希望自己能夠“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為達到頤養天年的目的,切實遵循養生之道,乃為有效途徑。《黃帝內經》明確指出:“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合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半百而衰者,乃不遵循養生之道使然也。

《中醫養生逸事》,以講述曆代鮮為人知而多不見於經傳的奇人真事的方式,全麵介紹了中醫養生的秘訣,內容豐富,通俗易懂,融養生方法於生活之中,真可謂道法自然,寄生命於林泉山水之樂也。所介紹的養生方法實用性強,操作性好,經濟實惠,易仿易學,是一本與《百草養生逸聞》交相輝映相互彰顯的好書,故我以序之為樂。

序的作者是海南省中醫院院長、主任中醫師、世界中醫藥科技學院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海南醫學院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醫學專家、海南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醫學專家、海南省政協委員、“華夏醫魂”全國百名優秀醫院院長、聯合國醫療產業專業委員會主管專家,其肖像被印在國慶56周年國家郵政局出版的第二套“世界傑出人士紀念郵票”上。是《中華全科醫學》常務主編,《老年醫學新進展》主編,並有《中醫肝病與病毒性肝炎》《興奮劑、毒藥與藥性》等多部著作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