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3
三、烹飪中怎樣使用調味料
1. 調味料對健康有哪些益處
(1)桂皮:桂皮可預防糖尿病、防寒。科學家發現桂皮含有一種活性化合物,這種物質可使葡萄糖的新陳代謝增加約20倍,預防糖尿病。在早茶、咖啡、麥片、湯、甜品中放入香甜可口(且不含熱量)的桂皮粉,每天用1/4茶匙就夠了。
桂皮還有防寒的作用,在寒風凜冽的天氣裏,可以噴一點桂皮粉在襪子和手套裏。與手腳的摩擦會釋放出桂皮中的揮發油。這種油可滲透到皮膚裏而被血液吸收,加快血液流動的速度,升高體溫。
(2)生薑:生薑可消炎、提神。研究發現,生薑中含有一種能夠抑製環氧酶的活性化合物,這種酶能引起傷口發炎。可在1杯熱茶中調入1/3茶匙的薑粉,有助消炎。生薑還能提神。薑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防止情緒的波動。
(3)孜然:孜然可抗菌、預防卒中。孜然可以消滅80%的細菌和真菌,這使它成為最佳自然殺菌劑之一。孜然還可以預防卒中。人體攝入適量孜然,能使血小板凝聚的可能性降低,有助於防止由血液凝集而引發的心髒病和卒中。
(4)紅辣椒:紅辣椒可減肥、減輕疼痛。辣椒中含有的活性成分辣椒素可將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提高25%。專家建議,在一日三餐中加入約3茶匙的辣椒。辣椒還能減輕肌肉疼痛。研究表明:81%的被訪問對象承認,在使用辣椒精華霜2個月後,他們的關節痛和早晨肌肉僵直症狀明顯減輕了。
(5)丁香:丁香可抗菌、保護牙齒。研究者發現,丁香是強力的抗菌劑,能消滅受汙染食物中的大腸杆菌。下廚做菜時,每500克肉可加入1茶匙的丁香粉。丁香還能保護牙齒和牙齦。丁香所含的黃酮醇和油可以抑製口腔細菌的生長。可以在1杯紅茶中加入一兩朵丁香(研究證明可以殺死導致蛀牙的細菌)。將茶葉包和丁香浸入沸水中5分鍾,然後除去,再加些糖就大功告成了。
(6)黑胡椒:黑胡椒可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營養吸收。黑胡椒利尿的功效有助於消除過度的水腫。它生熱的特性還能提高新陳代謝率。胡椒堿是黑胡椒中含有的一種活性成分,它可以促進腸胃係統對營養的吸收。因此,在任何健康菜肴中加入黑胡椒,都對吸收營養成分有益。
2. 為什麼說調味料多是良藥
(1)大蔥:辛而微溫,入肺走表,可祛風發汗,解毒消腫,溫腎明目。蔥白內服治風寒感冒、腎虛目眩,外敷治瘡癰腫痛、毒蟲咬傷、關節疼痛、凍傷腫脹。
(2)大蒜:辛溫,入心脾、走肺衛、歸六腑,能行氣活血、暖胃和脾、消炎解毒、殺蟲消積。對痢疾杆菌、阿米巴滋養體、流感病毒及全身真菌感染有抑製作用,還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3)薑:辛而微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溫肺化痰、溫中除濕、和脾止嘔。生薑搗汁,常用於昏厥的急救和嘔吐不止的病人;生薑皮,性辛涼,能利水消腫,常用於治療水腫;生薑煨熟,為煨薑,溫中之功增強,可用於胃寒吐瀉的治療;生薑曬幹或烘幹,為幹薑,性味辛熱,入心、肺、脾、胃經,可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溫肺化痰;幹薑燒至外黑內黃為炮薑,性味苦澀,入脾、肝經,可溫經止血,用於虛寒失血的急救。薑可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也可抑製陰道滴蟲生長。
(4)食醋:酸澀,入肝、脾經,內服散水汽、殺邪毒、理諸藥;外塗消腫痛、護瘡麵、滅菌毒。
(5)肉桂:辛甘大熱,入腎、脾、心、肝經,能溫腎健脾、散寒止痛,常用於脾腎陽虛、脘腹冷痛的治療。
(6)小茴香:辛溫,可祛寒止痛、理氣和胃,常用於寒疝疼痛及胃寒吐瀉等症。
(7)花椒:辛熱,可溫中止痛殺蟲,內服治脾胃虛寒,蛔厥腹痛;外用可殺蟲止癢。花椒對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傷寒杆菌等有明顯抑製作用。
(8)胡椒:有黑白之分,均為辛熱之品,可溫中散寒,治虛寒腹痛。
3. 怎樣用調料巧治病
(1)味精:取適量味精放入茶杯,用開水溶化,待冷卻後不拘時用其含漱,可消除牙痛。
(2)醬油:當手指腫痛時,將醬油與少量蜂蜜加溫,再將手指浸入其中,能止痛消腫。
(3)醋:將醋加熱熏蒸室內,可預防上呼吸道疾病。
(4)鹽: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淡鹽水,可防治潰瘍,防止便秘。
(5)大豆油:皮膚被火灼傷,將大豆油塗於患處即可止痛。被黃蜂或其他昆蟲蜇傷,用溫油塗於傷口,也可緩解疼痛。
(6)花生油:早晚喝一口,對治療胃潰瘍有一定的療效,還可治療便秘。
(7)芝麻油:皮膚不慎被燙傷,用麻油塗抹,可止痛,又能防止創麵感染。用麻油滴鼻每日3次,每次3~4滴,可治過敏性鼻炎。
(8)砂糖:發熱時,衝飲砂糖水可使病人發熱程度減輕。砂糖水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9)麵堿:若不慎被開水燙傷,將麵堿塗於燙傷處,能止痛,還能防止起皰。
(10)胡椒:外感風寒後,吃上一碗加入胡椒粉的熱湯麵,有發汗驅寒之功效,能預防感冒。
(11)花椒:能止痛殺蟲,尤其能驅蛔蟲。花椒還可消除水腫和腹水。
(12)茴香:大茴香能緩解脘腹冷痛及止嘔吐;小茴香能健胃,亦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對小腹的冷痛尤為奏效。
(13)生薑:傷風感冒時,衝一碗紅糖薑湯趁熱內服,可驅散風寒;切菜時不慎傷手,將生薑搗爛敷在傷口流血處,止血效果尤佳。
(14)豆豉:可清熱解毒。用豆豉、蔥、薑煎成蔥豉湯內服,可治因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
(15)大蒜頭:搗爛外敷可治瘡癤、頭癬、體癬。
(16)大蔥:將連根須的蔥白洗淨與粳米煮粥,稍加陳醋,趁熱內服,可治頭痛發熱。
4. 你會用芥末粉嗎 芥末粉是用芥菜的種子-- 芥菜籽碾磨而成。市場上供應的芥末粉有白芥末粉和黑芥末粉兩種,芥末粉的顏色並不是白色,而是淡黃色;黑芥末粉也不是黑色,隻是顏色比白芥末粉深一些,為棕黃色。芥末粉具有刺鼻的辛辣味,其中黑芥末粉比白芥末粉辣味更重。
經研究發現,芥末粉中的芥末油是產生辣味的主要成分。不論是黑芥末粉還是白芥末粉,它們所含的營養素基本是一樣的:每100克中含蛋白質23.6克、脂肪29.9克、糖類35.3克、胡蘿卜素190微克、煙酸4.8毫克、維生素B1 0.17毫克、維生素B2 0.38毫克、維生素E9.83毫克、鈣65.6毫克、磷530毫克、鐵17.2毫克、鋅3.62毫克。
按中國人的食用習慣,芥末粉一般是拌在涼菜中吃,尤其是在夏季,涼拌菜吃得比較多,特有的辣味使涼拌菜更“殺口”。吃含芥末粉的食品有促進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幫助消化的作用。現在的許多人喜歡吃蔬菜色拉,如果在做蔬菜色拉時加一點白芥末粉並放糖則會使色拉口味更佳;牛肉是一種比較難燒爛的食品,為了使牛肉容易燒爛,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在牛肉的表麵塗上一層芥末粉,當天用水衝淨,燒的時候再加一點醋,就很易燒爛。芥末粉也是辣醬油的原料之一,它可使辣醬油味道更受人們歡迎。但是,芥末粉不要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則會傷害你的胃腸。
5. 芥末為什麼可解魚蟹之毒 芥末的主要辣味成分是芥子油,其辣味強烈,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在夏天可以促進食欲,有開胃的作用,而且有很強的解毒功能,能解魚蟹之毒,所以我們在吃三文魚、生魚片等海鮮食品時經常配上芥末。
由於芥末含有異硫氰酸鹽,會產生嗆鼻的現象,但這種成分可以預防蛀牙,對預防癌症,防止血液凝聚,治療氣喘等有一定作用,對預防高脂血症、高血壓、心髒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