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宣稱,“健康乃是人在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體態”。可見,健康的含義包括生理健康,即人的軀體和器官健康,身體健壯,無病;心理健康,即精神和智力正常;道德健康,即道德觀念和行為合乎社會規範;社會適應健康,即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綜合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才能稱為完全健康。
每個人約有1/2以上的時間在居室內生活、休息或工作。居室是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築,它具有4個基本要素,即安全性、適用性、舒適性和健康性。安全性、適用性屬於第一層次,從安全和適用的角度提出問題,滿足居住者居住行為的需求和達到建築安全、抗震、防火等的要求,由此建立了國家有關規範和標準。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者對住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即舒適性和健康性。居室的舒適性和健康性是相互關聯的,健康性是舒適性的發展。
近年來,居室環境導致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我國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裝飾材料均不同程度地含有致癌物質的甲醛、苯、氯化烴等有機物。而現代人生活中越來越不可缺少的空調在室內形成的封閉的循環係統則成為使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衍的溫床。統計資料顯示,新生兒出生時,2.7%有先天性畸形,在造成胎兒畸形的各種原因中,環境汙染是一項重要的因素。研究發現,繼“煤煙型”、“光化學煙霧型”汙染後,現代人正進入以“居室空氣汙染”為標誌的第三汙染時期。
居室衛生受到多方麵的影響和汙染,從其性質來講,可分三大類:第一大類是化學性的,主要來自裝修、家具、玩具、煤氣熱水器、殺蟲噴霧劑、化妝品、抽煙、廚房的油煙等,主要包括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甲苯二乙氰酸酯、甲醛等揮發性的有機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無機化合物。第二大類是物理性的,主要來自室外及室內的電器設備產生的噪聲、電磁輻射、光汙染等。第三大類是生物性的,主要來自寄生於地毯,毛絨玩具、被褥中的蟎蟲及其他細菌等。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裝修裝飾、大量電氣產品及空調的普及、各種日用化學品的使用、建築設計風格等因素,導致居室密閉程度的增加,致使居室內產生了大量的物理、化學、生物及放射性汙染,造成居室空氣及環境汙染物的來源與種類日益增多,成為“居室殺手”,正在嚴重地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和人類的文明發展,已越來越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本書由醫學、環境科學等專家集體撰寫,從有毒空氣、放射性、生物性、家用電器的汙染,及問題日用品、偽劣食品、生活垃圾對人體的危害等方麵詳細分析了汙染的現狀、危害與對策。編寫本書即是想從家庭生活中的各個方麵,給讀者以提醒,指出某些認識上的誤區,同時盡我們所能給出預防治理的措施。
本書內容新穎、豐富而麵全,針對性強、實用性廣。是一本適用於城鄉每個家庭閱讀的科普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