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殺僧(1 / 2)

大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十二月初二,子夜。

嶺南道交趾縣,城西三十裏,林木陰森,月華清冷。

一棵大榕樹,枝椏粗壯,一名麵目清秀、眼眸漆黑的英俊少年,頎長的身軀靈貓般緊貼樹幹,麵無表情,屏著呼吸,冷眼緊盯林中廝殺。

林中空地中央,一名老和尚,大紅僧衣,深目高鼻,右耳掛一隻金色大耳環,看樣子像是個西域胡僧,盤腿端坐,六名南海番邦打扮的武士,把老和尚圍在中心,持刀向外,拚死抵禦七個青衣蒙麵劍客。

攻守雙方,俱都默不作聲,隻見漫天刀光劍影,不時響起金屬撞擊發出的清鳴。

番邦武士刀法詭異,人數雖少,一時卻並不落下風。

看看一時難以取勝,青衣劍客裏為首一人,嘴裏呼哨一聲,六名同伴聽到信號,手中長劍攻勢驟然加快。

番邦武士受到的壓力驟增,陣型不覺有些淩亂,其中一人尤其顯得手忙腳亂,為首的青衣劍客眼中精芒一閃而過,這人就是破綻所在。口中又是一聲呼哨,七人長劍攻勢不減,另一隻手中卻赫然多出一把短劍,幾乎同時擲出,七道寒光,閃電般直奔功力最弱的武士,武士猝不及防,揮刀勉強格開咽喉方向的三把飛劍,心髒小腹卻躲無可躲,被四把短劍洞穿。

一擊得手,青衣劍客的攻勢卻是一緩,為首那人嗓音黯啞,“大和尚,那人現在如日中天,絕不會放過你。單槍匹馬和他鬥了八年,結果怎樣你心裏有數。貧道知道你已身負重傷,今天絕不可能逃脫。隻要你肯把經書交出來,與道門聯手,必然能夠反敗為勝!”

老和尚充耳不聞,緊閉的雙眼睜開,眼眸毫無神采,看看倒地而死的那名武士,口中突然高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聽得老和尚的佛號,剩下那五名番邦武士刀法突變,身形暴起,各自纏住一名青衣劍客,防守招數盡數舍棄,隻是一味狂攻,竟然是同歸於盡的打法。

變起突然,青衣劍客萬沒想到番邦武士這般悍不畏死,刀光劍影閃過,除了為首那人,青衣劍客四人受傷,兩人斃命。番邦武士這邊也折損了兩人,重傷三人。

躲在樹上的少年,星目華彩流轉,暗暗佩服這些番邦武士殺身護主的血性。

為首的青衣人顯然不曾料到這番局麵,惱羞成怒道,“既然執迷不悟,貧道隻好自己來拿啦。”言罷,招呼同伴去了結已然無力再戰的三名番邦武士,自己提劍向老和尚走了過去。

眼看老和尚等人難逃盡數被殺的局麵,樹上少年不禁輕輕搖了搖頭。

這時忽然傳來數道利器破空的尖利聲音。

為首的青衣人耳力極佳,手腕轉處,早舞起一團劍光護住身體,“叮叮”兩聲金屬相撞的清脆響聲,地上掉落兩枚短小的弩箭。另外四名青衣劍客有傷在身,動作略微慢了一些,幾乎是同時悶哼一聲,胸口咽喉各被一支弩箭射穿,撲地身死。

樹上的少年臉色不覺一陣輕鬆,雖然與老和尚等人並無絲毫瓜葛,對弱者的天然同情,卻叫他心中的天平下意識地傾向了老和尚一邊。

看來老和尚的救兵來了。心中這個念頭剛起,少年卻又發現先前身受重傷的三名番邦武士竟然也已死在當場,每人前額釘著一支弩箭,箭尾羽毛還在微微顫動。

少年心下又驚又奇,不知道這老和尚到底是何來曆,竟然招惹了如此多的仇家。來不及細想,就見黑暗中奔出七道白色身影,黑紗鬥笠,白巾蒙麵,手持長劍,腰間挎著一隻神機弩。白衣人迅速散開,圍住了依然端坐的老和尚,還有碩果僅存的青衣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