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預防與治療 第10章 傳統醫學的治療方法
一、中醫對艾滋病的認識
艾滋病是20世紀80年代新發現的傳染病,以前的中醫文獻中沒有記載和研究。近年來,中醫學對艾滋病病因病機、辨證論治、預防護理方麵的研究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並有相關治療有效的病例。在西醫還沒有研製出有效治愈艾滋病藥物的今天,醫學界對於各國傳統的治療方式寄予厚望,尤其是我國的中醫中藥已經成為艾滋病藥物研究關注的熱點。
由於艾滋病是因為感染病毒而發病,發熱過程較長,並有與溫病類似的衛、氣、營、血的改變,且晚期主要表現為虛損。根據艾滋病的症狀特點,艾滋病與中醫學中的“瘟疫”、“虛勞”、“陰陽易”、“瘟毒”等有相似之處,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艾滋病是通過血液和精液等傳染媒介傳播,主要由不潔性交、輸血、母嬰等途徑傳播,而“瘟疫”主要通過呼吸、飲食等途徑傳播;艾滋病患者常常有遠期損傷、精氣虛弱等病理表現,這些症狀與“虛勞”相似,但又與單純髒腑虧損而導致“虛勞”者有區別。
(一)中醫學有關艾滋病的病因研究
中醫認為艾滋病的病因主要是“正虛”、“邪侵”兩個方麵:一方麵,長期縱欲淫亂,導致精氣虧損,肝腎不足,疫癘淫毒乘虛入侵,以致損傷機體;另一方麵,內外相搏,正虛邪實,正不勝邪,最終導致氣血衰敗,陰陽離絕。
艾滋病多發於同性戀者和吸毒者,病毒大多數因性交,由精液、血液等途徑傳播,房事過度、性欲妄動、性生活失常、同性戀等都會損傷腎精,導致腎精匱乏的“正虛”狀態;病邪淫毒由精竅、汗竅、血液等乘虛而入,成為艾滋病發病的根源。艾滋病類似於溫病,表裏俱損,有時會引起各種血症和各種神經症。
1.肺腎兩虛房事沒有節製,淫欲無度,損耗腎精,因腎陰不足,消耗肺津而導致氣陰兩虧。肺比較容易受到傷害,“外邪”的侵入很容易先傷害人的肺了。
2.脾腎兩虛脾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淫毒在體內耗損正氣,導致“先天”、“後天”失養,陰陽俱損,危及生命。
3.脾胃虛弱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生化之源,淫毒損傷正氣,導致氣血無以化生,體質逐漸衰弱並有腹瀉等症狀。
4.氣虛血瘀氣行則血行,淫毒的入侵,損傷了各髒之氣,導致氣虛而無法推動血液的正常運行,出現氣虛血瘀,無法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5.竅閉痰蒙艾滋病後期,各個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俱虧,各種並發症積聚,正不勝邪,痰熱邪毒等導致竅閉痰蒙,出現本虛標實的危險情況。
艾滋病還因精血兩虛,正虛邪實,出現咳嗽、腹瀉、癌瘤等病症。
(二)中醫學有關艾滋病的辨證論治研究
艾滋病病因病理複雜,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又牽涉到身體各個係統、各種髒腑和陰陽氣血等多個方麵。所以,艾滋病的中醫學辨證論治非常複雜。
1.艾滋病初期,外感毒邪,素體不足,耗費精氣,“外邪”乘虛而入。治療應該疏散風熱,根據氣血陰陽不足,扶正祛邪。
2.潛伏期,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仍然需要根據體質情況調整陰陽氣血,“補不足”、“損有餘”,使身體氣血充盛、陰陽平衡,延緩艾滋病發病。
3.在艾滋病及其多種並發症發病時,正氣更虛,邪毒更盛,正不勝邪,同時髒腑功能紊亂。就中醫治療而言,除了要注意治療外,還要兼顧扶正,祛邪,調整髒腑功能,祛除病理產物等,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扶正:根據艾滋病患者髒腑氣血,陰陽不足,實施扶正措施,如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健脾、養胃、補肺、益腎、養肝、養心等。扶正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人參、靈芝、黃芪、甘草、當歸等具有很好的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2)祛邪: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而致,加之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常常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所以要注意抗感染即祛邪。
(3)理氣活血:在艾滋病的病變過程中,氣滯、血瘀等都是髒腑受損的病理產物,反過來又會成為致病因素,致使病情更為複雜。所以,對艾滋病患者合並采用理氣、活血等療法非常重要。
二、中醫治療艾滋病的特點
目前還沒有治愈艾滋病的藥物和療法,艾滋病的死亡率又極高,這些特點使得艾滋病成為當前流行最廣泛、危害性最大、治療最困難的疾病。隨著現代醫學對艾滋病治療的研究與深入,國內外很多研究者開始非常關注中醫研究,並有很多人認為中醫學在治療艾滋病方麵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一)扶正祛邪,提高治療效果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人體內的各個係統相互補充又相互製約,這樣才能維持生命活動的穩定狀態。無論是外界還是內部因素導致發病,結果都是使得人體的內部調節功能紊亂,從而形成疾病。所以,在艾滋病治療的研究中,中醫在尋找抑製病毒藥物的同時,強調藥物與病症的統一。而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起,最終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表現是正氣不足,邪氣有餘,因而要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就要以扶正和祛邪的方法醫治。現代醫學已經證明:扶正和祛邪兩大類藥物對艾滋病的免疫治療有著很好的療效。
中醫學認為,治療艾滋病,要以提高患者免疫力為主要目的,中藥有關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較多,扶正是中醫學的優勢,因艾滋病屬於虛病範疇,正氣受損,要以補益藥為主,同時以適量祛邪藥物為輔助,扶正祛邪。
(二)多種藥物可以互為補充,取長補短,減輕毒副作用
西藥往往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中藥方劑則可以通過各類藥物的相互配合,調其偏性,製其毒性,增強藥物對治療疾病的良好作用,減輕藥物對人體的不利因素即副作用,很好地發揮藥物相輔相成的作用,減少副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劑的特點在於如果某味主藥作用過強,其他配藥就應起緩和作用,反之亦然,從而起到治療的良好效果。通過調配使得中藥既適合艾滋病患者的正常細胞,又不利於艾滋病病毒,這正是中藥方劑的微妙之處。如果中藥與西藥合用,則可以減輕西藥的副作用,並增強西藥的治療效果。
(三)安全可靠且治療費用低
從臨床報道可以看出,中醫治療艾滋病,經過長期用藥後未發現有副作用,且中藥可以增強西藥療效,並降低西藥的副作用,可以說,中藥治療艾滋病,既安全又可靠。
另一方麵,因為艾滋病無法治愈,艾滋病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生治療,其治療費用相當驚人,發達國家已深深感到經濟負擔沉重,發展中國家更是難以承擔。僅從經濟角度來看,艾滋病所造成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加上對患者、家庭、社會的影響,其造成的損失是無法計算和衡量的。所以,中醫治療艾滋病不僅因為中醫有著悠久的曆史、豐富的經驗、安全無副作用,而且價格相對比較低廉,治療費用低,可以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大大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及相關的經濟損失。
目前,國內外在中醫治療艾滋病的研究方麵已經取得不少進展和喜人效果,盡管目前中醫仍不能對艾滋病起到完全治愈的效果,但其對艾滋病病毒的抑製效果還是很大的,並且中醫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身體狀況。事實證明,中醫在治療艾滋病方麵有著很大的優勢。
三、艾滋病病毒潛伏期的分型與治療
中醫對艾滋病患者采用辨證施治的方法,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力,緩解疾病的臨床症狀,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並延長其生存時間具有較好的效果。但是艾滋病的中醫論治尚未形成統一的法則,一般按照艾滋病的臨床症狀進行分型治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潛伏期一般沒有艾滋病臨床症狀或體征,表麵健康,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但人體已攜帶病毒,具有傳染性。此時,“病邪”雖然已經侵入人體,但正氣尚未明顯虛衰,才使得病邪仍然處於潛伏的狀態。
艾滋病潛伏期間,如果患者的身體虛弱或者房事不潔,則會使得人體內各種係統功能紊亂或免疫功能下降,從而正不勝邪,病情發展甚至惡化。相反,如果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扶正祛邪,則會很大程度上維持人體功能正常,抑製疾病發展。因此,從中醫學角度,對於艾滋病感染者在潛伏期應該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的發展。按照艾滋病的病因及病理學特點,中醫提倡采用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為主抑製病毒發展的方藥,扶正祛邪,綜合調治。
目前中醫對艾滋病潛伏期的臨床分型大體如下:
(一)疫毒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身體功能基本正常,僅僅艾滋病病毒抗體呈陽性時,采用祛邪解毒的方藥。
方藥舉例:雙花連翹敗毒飲。
(二)正虛邪戀
艾滋病病毒抗體呈現陽性,伴有腹瀉、消瘦、舌淡、脈虛等症狀時,采用扶正固本,清解排毒的方藥。
方藥舉例:六君子湯加味。
(三)肝鬱氣滯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情誌不暢,情緒波動,憂慮緊張,舌淡紅,脈滑或澀等症狀時,采用舒肝理氣,扶正解毒的方藥。
方藥舉例:四逆散合小柴胡湯加減。
(四)氣血兩虛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表現體質較弱,抵抗力下降,全身疲憊,頭暈氣短,舌淡,脈搏虛弱無力等症狀時,采用氣血雙補,祛邪解毒的方藥。
方藥舉例:八珍湯加味。
四、艾滋病早期的分型與治療
艾滋病潛伏期之後,在發病早期以標實為主,對髒腑虛損等症狀,一般情況下,在治標的同時還要固本扶正,也就是標本兼治。
(一)發熱
1.陰虛發熱手心和腳心發熱,心裏煩悶燥熱,伴有心悸失眠,咽喉腫痛並口渴,常常伴有腋下淋巴結腫大。舌紅,脈細數微浮。此時要采用養陰清熱,解表祛邪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養陰清肺湯加味。
2.陽明經熱發熱,口渴出汗,連續出汗並且高熱不退,心情煩躁並疲憊乏力,消瘦,體重減輕,有時會伴有胸痛或咳嗽。舌質紅,脈數或者洪大。需要采用清熱解毒,益氣生津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白虎湯、人參湯加減。
3.氣虛發熱發熱不是高熱,常常會因為勞累而加重發熱症狀,伴有氣短乏力,出汗,精神疲倦,說話聲音小等症狀,同時伴有淋巴結腫大。舌淡,脈浮重按無力。此時需要益氣固表,透邪外出。
方藥舉例:玉屏風散加味。也可辨證施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合安宮牛黃丸。
(二)脾氣虛
出虛汗,疲憊乏力,食量減少,麵色發黃。舌淡,脈弱。此時采用健脾益氣升陽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加減。
(三)腎陰虛
失眠健忘,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午後或傍晚發低熱,咽喉幹燥口渴,腰部酸痛,心煩躁熱,形體消瘦。舌紅,脈細數。需要采用滋補腎陰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 六味地黃丸加減。
(四)濕熱內蘊
腹瀉並且排泄非常急迫,伴有發熱,口渴,腹部疼痛,肛門灼熱,小便色黃等症狀。舌質紅,脈滑數。需要采用清熱利濕止瀉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葛根苓連湯加減。
(五)血虛風燥
皮膚幹燥並伴有時重時輕的瘙癢,麵色晦暗,心悸失眠,有時伴有頭暈。舌淡。此時要養血潤燥,疏風止癢。
方藥舉例:當歸飲加減。
(六)陰虛痰凝
瘰鬁橫生,以腹股溝處為主,伴有發熱出汗,心情煩躁,失眠等。舌淡,脈虛無力。需要采用滋陰降火,軟堅散結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大補陰丸加減。
(七)氣血兩虧
頸部喉結腫痛,氣短乏力,頭暈目眩,食欲不振。舌淡,脈虛弱無力。需要采用雙補氣血,化痰散結的治療方法。
方藥舉例:八珍湯合消瘰丸加減。
五、艾滋病發病期的分型與治療
艾滋病發病期也被稱作典型艾滋病期,處於這個時期的患者身體免疫機製更差,艾滋病的症狀表現更加明顯。艾滋病發病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濕熱壅滯
1.症狀表現咽喉疼痛、口腔潰瘍、尿黃、大便惡臭、渾身發熱。舌質較紅,舌苔變黃。
2.治療法則清熱、解毒、燥濕。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甘草瀉心湯進行治療。
(二)氣滯血瘀
1.症狀表現麵色發黑、胸部和肋部疼痛、情緒低落、腹部有腫塊。舌質為暗紫色有血斑。
2.治療法則活血、化瘀、散結。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膈下逐瘀湯進行治療。
(三)陰陽欲脫
1.症狀表現身體衰弱、渾身乏力、精神萎靡、雙眼深陷、呼吸短促、四肢發冷、大汗淋漓、麵色蒼白。
2.治療法則回陽、益氣、固脫。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通脈四逆湯進行治療。
(四)痰熱壅肺
1.症狀表現咳嗽、有痰、痰為黃色帶血、發熱、呼吸困難、氣促、渾身發熱,舌質為紅色,舌苔變黃。
2.治療法則化痰、清熱、鎮咳、宣肺。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羚羊清肺丸、麻杏石甘湯、千金葦莖湯等進行治療。
(五)痰瘀阻絡
1.症狀表現胯下和頸部出現瘰鬁、四肢皮下有結節。舌質較淡,舌苔較厚。
2.治療法則散結、活血、化瘀、祛痰。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消瘰丸和桃紅四物湯等進行治療。
(六)肝風內動
1.症狀表現頭暈目眩、口歪眼斜、說話模糊不清、四肢抽搐或者偏癱。舌質為紅色,舌苔為黃色或者白色。
2.治療法則通絡、熄風、鎮肝、潛陽。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鎮肝熄風湯合通竅活血湯進行治療。
(七)痰迷心竅
1.症狀表現頭暈目眩、胸悶、心悸、神誌不清、癡呆、多痰。舌質為紅色,舌苔為白色。
2.治療法則開竅、清心、導痰。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導痰湯進行治療。
六、髒腑與溫病辨證的分型與治療
(一)按髒腑辨證分型與治療
1.脾胃虛損
(1)症狀表現:長久性腹瀉,腹瀉難以治愈,並且帶有膿、血、黏液,腹痛,渾身發熱,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舌頭疼痛,舌頭上有白斑或者白色塊狀物,口腔黏膜潰瘍疼痛,舌質較淡,舌苔為黃色或者白色。多見於以消化係統為主要症狀的患者。
(2)治療法則:養胃、健脾、止瀉、益氣。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補中益氣湯進行治療。
2.脾腎兩虧
(1)症狀表現:渾身發熱,消瘦,頭暈目眩,腰酸痛,無精打采,腹瀉,腹痛,四肢發冷,盜汗,心悸,口幹舌燥,脫發,指甲蒼白,皮膚瘙癢。舌質為紅色,舌苔較淡、較白。此症常見於艾滋病患者晚期。
(2)治療法則:健脾、補腎、益氣、回陽。
(3)治療方劑:可以選用四神丸、右歸丸、腎氣丸等進行治療。
3.氣虛血瘀
(1)症狀表現:渾身無力,麵黃肌瘦,食欲不振,四肢、軀體出現暗紫色腫瘤,淋巴結腫大,氣短,話少。舌質為暗色。
(2)治療法則:活血化瘀、補氣、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