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本知識 第1章 艾滋病的起源與發病機製(1 / 3)

上篇 基本知識 第1章 艾滋病的起源與發病機製

一、艾滋病起源於非洲

艾滋病是近些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名詞,有關它的各方麵報道大量見於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等大眾媒體。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種目前無法治愈的疾病,但是,你知道它起源於哪裏嗎?

(一)與艾滋病病毒(HIV)相關病毒的起源

根據美國專家的研究,艾滋病最早起源於非洲,並且發現猴子及類人猿是除人類以外的惟一感染HIV的動物種屬,因此,他們提出艾滋病可能來源於動物。

他們在尋找與人類艾滋病病毒相關的猴病毒的研究中,發現了與人類艾滋病病毒相似的靈長類病毒(HTLV-Ⅰ及HTLV-Ⅱ)。美國Gallo博士在非洲和日本的猴子中發現了與HIV相關的病毒,而這種病毒最初起源於非洲,後由16世紀的葡萄牙冒險家從非洲帶到了日本。另一專家在日本獼猴中發現了又一種相關病毒——猴嗜T淋巴細胞病毒(STLV)。從靈長類遺傳學上來看,STLV的發現,確定了人類病毒與非洲猩猩或綠猴中所見的類人猿病毒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二)病毒從動物到人類的轉移

有的專家認為非洲STLV及HTLV的基因序列中有5%的差異,這就證明了在靈長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猴的病毒轉移給了人類,可能是靈長類動物在過去久遠的年代內已經將與艾滋病病毒相關的病毒傳染給了人類。這種病毒在突變前是某些動物疾病的病原體,通過人與這些患病動物的親密接觸,傳給了免疫力比較差的人群,因此引起人的發病。

(三)非洲是艾滋病的“搖籃”

艾滋病病毒(HIV)長期存在於人類的少數人群中,由於非洲農村人口大批遷往城市,性生活混亂及靜脈注射毒品,促使HIV迅速傳播。在非洲,艾滋病早就存在,但是由於非洲大陸的疾病很多,雖然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但相比較而言,就是小巫見大巫了。1972~1973年,專家在非洲的烏幹達西尼爾地區收集75份血清,67.67%含有HIV抗體,可以說明在非洲某些地區的人群中早有HIV存在,而且長期地流行和傳播。如在中非紮伊爾等國人群中,HIV感染率也極高。

美國艾滋病專家Gallo博士分析認為,艾滋病病毒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傳入城市的,由於娼妓、靜脈注射毒品和同性戀等因素使得病原體迅速傳播,並且在遺傳學上發生了突變。後來這種病毒從中非傳到了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地。並最終由美國同性戀者將此病毒帶回美國,使得艾滋病在美國“猖獗”起來。

從上麵的敘述可以看出,非洲是艾滋病最早的發源地,後由於人口的遷移、性生活混亂等諸多因素使得艾滋病開始在世界蔓延,危害人類,並成為當前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超級瘟疫”。

二、艾滋病及其特點

首例艾滋病病例是由美國疾病控製中心於1981年6月報告的。英文名字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縮寫為AIDS。中文名字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簡稱艾滋病。致病原因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導致出現一係列複雜的病症,是死亡率極高的一種傳染病。

艾滋病最初是在男性同性戀人群中發現的,如美國公開報道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即是一位年輕的男性同性戀者。後來又在吸食毒品者和某些血液病患者人中陸續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由“高危人群”(同性戀者、吸食毒品者、賣淫嫖娼者和有過不潔輸血者等)向普通人群擴散,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麵臨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其感染的地域範圍、影響的人數及治療的難度,均超過了人類曆史上曆次遭遇過的大瘟疫。

艾滋病是因為艾滋病病毒(HIV)侵犯人體的免疫係統,並最終導致免疫係統功能下降乃至完全喪失。在這種情況下,各種致病微生物乘虛而入,可以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上多種繼發病症,如感染(多為肺部感染,呈現肺炎症狀)、腫瘤(多為卡波西肉瘤)或多個髒器的癌症(肝癌、腎癌等)。並出現一係列的症狀,如經常性的低熱、體重驟降、慢性咳嗽和腹瀉、四肢無力、出虛汗、淋巴結腫大,還多伴有精神狀態差、智力障礙、反應遲鈍等。其病程長短不等,依感染者的體質、營養、心理及治療等綜合情況而定,短則一兩年,長的可達10年、20年。

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表明艾滋病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1.人體的免疫係統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最終崩潰。意味著機體已無任何抵禦哪怕是一次輕微感冒的能力。

2.艾滋病除母嬰傳染具有先天性質外,其他一切感染者,均為後天獲得。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藥物能夠完全治愈或通過疫苗來預防它。雖然目前尚無治療艾滋病的有效藥物,但預防它卻很簡單,隻需做到避免不潔性行為、必要輸血時血液無艾滋病病毒感染,就不必擔心感染艾滋病。另外與艾滋病病人的正常接觸也不會被感染。

雖然在現階段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其發病時無藥可救,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各國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徹底治愈和預防艾滋病並非遙不可及。無論是現代醫學的控製、減輕、延緩療法以及疫苗研究,還是我國傳統醫學固本、排毒的辨證施治,都在向著最終戰勝艾滋病的方向努力。

三、首例艾滋病病人

(一)一種新的傳染疾病在美國出現

早在1969年,一個叫羅伯特的美國人,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因查不出病因而無法醫治,最終死亡。後來在美國其他地方相繼出現類似的病情。1980年在加州就發現了5例類似病例,在紐約也發現了相似的病人,都因治療無效而死亡。經過醫學專家的研究發現,這幾例都是因為免疫力低下而發生的病例,其主要病症都是卡氏肺囊蟲肺炎和卡波西肉瘤。

(二)首例艾滋病病人在同性戀者中出現

1981年在洛杉磯,醫學專家發現5位年輕的男同性戀者(有的還靜脈注射毒品),相繼發生了因患卡波西肉瘤病而伴隨免疫功能低下而死亡的現象,同年又有26位男同性戀者患此病而死亡,隨後又不斷有新的相同的病例出現,這預示著一種新的傳染性疾病開始流行,他們將其稱為“同性戀者癌症”,這是首例經專家確診的病人。

這種疾病在同性戀者中發生率很高,並且蔓延迅速,病情之嚴重,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研究小組對這種疾病進行研究,認為這種新病是以人體免疫力嚴重缺損為其主要特征,並且多在同性戀者中發生,他們將這種疾病命名為“男同性戀者免疫力缺陷症”,並且提出此病是經性接觸傳播的設想。

(三)艾滋病開始在其他人群中出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艾滋病患者急劇增加,醫學專家發現這種疾病開始在其他人群中出現。在紐約發現了幾例非同性戀的患者,男女都有,他們都是靜脈注射毒品,有共同使用同一針頭的經曆,這一群體開始在罕見疾病患者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後來這種疾病出現在血友病患者中。1982年在邁阿密有一個男子患上這種疾病,他既不是同性戀,也不是靜脈毒品注射者,他是一名血友病患者。之後又有3名血友病患者出現相似的病情。

專家經過調查,認為此種疾病除了出現在同性戀男性外,還有在異性戀者、非同性戀注射毒品者及血友病人中出現,提出了此病是由同一種病原體引發,經血液傳播,同時患者伴隨嚴重免疫功能缺陷的設想。因此他們將這種疾病更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簡稱為艾滋病。

(四)艾滋病病人在我國出現

在我國,艾滋病是在1985年發現的,是一位阿根廷男子,他因患嚴重肺部感染而住院,因醫治無效而死亡。該病人是位同性戀者,並且患有卡氏肺囊蟲肺炎,這是我國境內第一位非本國國籍的艾滋病患者。

1990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位中國籍艾滋病病人。患者是從非洲回國後,因肺炎住院,病情反複發作,治療了4個半月後,終因無效而死亡。

從美國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到我國發現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傳播速度非常驚人,近年來艾滋病患者數量增長迅速,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防治艾滋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四、艾滋病病毒的致病原理

(一)艾滋病病毒的發現

在艾滋病流行和傳播的同時,專家也開始積極地研究,希望能發現致使人們患艾滋病的病毒,以減輕艾滋病患者的痛苦和治愈那些患有艾滋病的病人。在這一過程中,許多醫學研究專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3年法國的一位著名艾滋病專家從一名男同性戀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到一種病毒,認為該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體,他將該病毒稱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AV)。在1984年,美國的Gallo博士等也在艾滋病病人中分離出一種病毒,叫做親T細胞病毒Ⅲ型。與此同時,美國的Levy也從艾滋病患者中分離到相似病毒,命名為艾滋病相關病毒(ARV)。

專家們經過分析、鑒定,認為這三種病毒是同一種病毒的不同變體,將它們統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亦稱艾滋病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二)艾滋病病毒(HIV)的特點

通過專家的進一步研究,它們發現艾滋病病毒有以下特點:

1.潛伏期長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潛伏期長,不易被發現,並且死亡率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