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學的知識、越多,內圓越大,圓圈外所接觸的未知知識也越大,你也就越感到自己的不足。
的確如此!
除非你是光埋頭幹自己的業務,兩耳不聞窗外事,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想。一旦你稍為關心一下我們生活的地球,或想一下碩大無朋的宇宙,以及人類為什麼生得那樣五官齊全,各有各的妙用,那你就馬上有了數不清的問題出現在腦海裏,需果你去回答。
這些問題就是:宇宙是怎麼產生的?到什麼時候就毀滅了?它到底有多大?有沒有邊界?那些星球是怎麼來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星球?……
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還會有人類嗎(抑或是其他生靈)?這些生靈是不是比地球上的人類更加先進?他們會不會在某一天裏光臨地球?到地球上來作客或者用最先進的武器把我們地球人殺死?……
我們地球上的人是怎樣產生的?是地球這塊沃土培養了人類,還是來自地球以外?地球會不會有一天毀滅?人類會不會有:天毀滅?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地球人是跟著死亡還是可能搬到另一個星球上去?……
地球已經有50億年的年紀,而人類的曆史卻相當年輕,那麼,在今天的人類之前,是否還有幾個波次的史前人類?他們也曾經在這個地球上生活過,隻因為某一個流星對地球的撞擊,或者是一次重大的氣候的變故,才使這些前輩的前輩死於非命?……
當然,除了這樣一些大而又大的問題以外,令我們困惑和不解的問題還很多很多,簡直可以說提它一千零一夜都提不完。例如如果人類是猿進化的,那今天的猿會不會變成人?一旦人類造出了比人更聰明的機器人,它們會不會因此將人殺死?能不能將那些最聰明最有成果的科學家腦袋中的知識留下來,並移植到年輕人的腦袋中去?既然人已經試圖更換器官,那麼能否到某一個時候能更換所有的器官?一個人身上全部器官都換完了,他是否還是他自己?如果精子庫的精子能儲存數千年,那麼間隔數千年的精子與卵子的結合,生下來的人具有什麼樣的輩份?……
實踐告訴我們,要提幾個問題並不困難,即使是個套笨的人,他一個人提的問題十個聰明人都解答不了。並且這樣一些問題,都不是一個人能夠解答的,也不是一代人能夠解答的。它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而且如果我們不是去假設而是要去證實,那還必須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觀察和研究儀器的不斷改進才有可能。
事實上,就我們人類這一個整體來說,它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於這些問題的思索和研討,幾百數千個科學家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費耗了畢生的精力。隻是,這個未知的外圓的世界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直至今天,我們人類對於我們生活的地球、宇宙,甚至人類自己都所知了了。也許,再有幾百年或幾千年,我們才能對這些問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要窮盡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今天的人想要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當然不可能等待幾百幾千年。因為若是那樣,不僅我們自己,連我們數代子孫都早已灰飛煙滅了。
然而,我們就今天所獲得的知識,加上預測和想象,已經可以去試圖回答有些個問題了。至於那些假設、想象是否正確,可以在科學的不斷進步中去加以印證或修正。
就像回答這些問題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將這些掌握的最新知識服務於人類一樣,本書介紹這些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識也不是的。
那麼,寫這本書的目的何在?目的在於作者試圖從這些知識、科學成果、理論、假設和判斷中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來,並認為這個觀點有益於對這世界和宇宙作更深的探求、理解;有益於人類對新成果的運用;有益於一切哲學和其他觀念的正確的統一與融合。
這個觀點就是:萬宗同源!萬宗其實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