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臀部及外陰部常見皮膚病 2(1 / 3)

第四章 臀部及外陰部常見皮膚病 2

肛門濕疹與瘙癢

肛門濕疹主要表現為肛周皮膚黏膜有紅腫、潮濕及增厚,較少滲液,自覺奇癢,病程較長,受到刺激後容易複發。如果用藥不當,尤其是用肥皂、部分化學藥品、熱水燙後可使病情加重。此病一般采用非特異性脫敏療法,如用維生素C,在試用過程中選擇1~2種適合自己的抗組胺製劑(如氯苯那敏等),也可選用一些不良反應較小的鎮靜藥。目前還沒有比較好的局部脫敏療法。中醫多主張用中藥如苦參、土茯苓、土槿皮、蛇床子、石榴皮、生地黃、白礬等煎水坐浴治療肛門濕疹,經驗證明往往能收到滿意療效。

■坐浴妙方治肛門濕疹

◎ 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芒硝各6克。上藥除冰片、芒硝外,水煎至1升,加入冰片、芒硝攪勻。坐浴20分鍾,每日2次,10天為1個療程。

◎ 龍膽草、蒼術、苦參、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黃柏、馬齒莧、生地黃、百部各30克,明礬15克。水煎至1升待溫,坐浴20分鍾,每日2次,10天為1個療程。

◎ 大青葉、板藍根、馬齒莧、雞內金、絲瓜絡、蜂房、蒼術、烏梅各30克,鴉膽子10克,明礬15克。此方亦可治肛門尖銳濕疣。

◎ 取韭菜蔸、辣椒蔸各80克,幹大蒜梗、苦楝子各50克。上4味藥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至3000毫升,離火待用。用時先讓患者借其蒸騰之氣熏肛周,待藥液不燙時再坐入盆內,泡洗10~15分鍾,早、晚各1次,2天為1個療程。本方既可治肛門濕疹,又可治陰囊濕疹。

■塗藥法治急慢性濕疹

◎ 急性濕疹:用3%硼酸液濕敷,每次10分鍾,每日2~3次。滲液減少後外搽氧化鋅油或硼酸鋅糊。若並發感染時用0.1%依沙吖啶液濕敷,外搽紅黴素軟膏。經驗方有香油綠豆膏:取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後,用香油調勻,敷患處。

◎ 慢性濕疹:可根據皮損肥厚、幹燥程度采用不同濃度的焦油類軟膏或糊劑,常用濃度為5%~10%煤焦油、鬆餾油、糖餾油等外塗;或用三石散和青黛散幹搽。

■熱烘法治肛門濕疹

◎ 藥用魚腥草、白鮮皮、苦參、紫蘇葉、黃柏、紫草、大楓子、蒼耳子各30克,上藥浸於75%酒精中數日,酒精以浸沒藥物為度,濾出酒精,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液浸濕棉墊,敷於患處,以電吹風的熱風吹棉墊,每日2次,每次20分鍾,7~10日為1個療程。

◎ 用青黛膏均勻極薄地塗於皮損上,用電吹風等散熱器熱烘,每次約15分鍾,每日2次,7日為1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後即可明顯生效。主要適用於反複發作,病程較長,出現苔蘚樣變,有色素沉著者的治療。

■刺血法治肛門濕疹

◎ 在耳背上、中1/3交界處的耳根部,可找到一根較明顯的細血管,作為針刺放血點。用三棱針向耳根內側刺,以出血為度。或在患部叢刺,然後拔火罐10分鍾左右,以疏通經脈,調理氣血,祛除濕邪。

■艾灸法治肛門濕疹

◎ 將艾炷放在皮損的四周,每隔1.5厘米放1壯,順次點燃,可活血祛濕止癢。適用於慢性肛門濕疹,一般隔日灸1次。

■中藥灌腸治蟯蟲引起的肛門瘙癢

◎ 大蒜灌腸液:取大蒜1瓣(5~10克),去皮搗汁,加溫開水50毫升。直腸灌注,每晚1次。一般3~4次即愈。亦可用脫脂棉花蘸此汁塞入肛門。

◎ 百部灌腸液:百部、川椒各30克,苦參50克,明礬5克,煎取藥汁150毫升,瓶貯備用。每晚取30毫升,睡前做保留灌腸,連用5天。

按:蟯蟲病是小兒常見病,成年人也可感染。對小兒蟯蟲病應積極防治,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未洗淨的食物;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換衣被;糾正兒童吮手指的不良習慣。若發現小兒患了蟯蟲病,應及時治療。肛門周圍可用2%的氧化氨基汞軟膏或10%的氧化鋅油膏塗抹止癢;驅蟲可用蟯蟲軟膏外用或口服腸蟲淨;或用檳榔30克研細,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蜂蜜適量,空腹一次服,連用2~3天。

■塞肛療法治蟯蟲引起的肛門瘙癢

◎ 明礬塞肛:臨睡前取適當大小明礬1塊塞入肛門,次日早晨取出。在取出之明礬塊周圍可見一層蟯蟲彙集於上,連用數次,至蟲淨為止。

◎ 蟯蟲粉:百部15克,苦楝皮30克,鶴虱15克,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後備用。每晚用溫水洗淨肛門後,將1粒膠囊納入肛門內,保留至次日自行溶化,連續5天為1個療程。

■藥物外塗治蟯蟲引起的肛門瘙癢

◎ 雄黃適量,用艾絨或艾葉包裹,點燃,每晚熏肛門1次。或以雄黃粉直接撒在肛門周圍。或取雄黃3克加麻油、凡士林,調勻後塗於肛門周圍。

◎ 大蒜頭2瓣,去皮,搗爛如泥,加菜油少許調勻,每晚塗在肛門周圍。或用大蒜頭30克,檳榔15克,苦楝皮30克,煎湯熏洗肛門。

◎ 用好食醋適量,塗肛門外。或用棉球飽蘸米醋,塞入小兒肛門中留置過夜,次晨取出。

溫馨提示治療過程中,少吃辣椒、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分析接觸的各種物品、用具以及化學品中可能致敏的物質加以清除。在用藥過程中如見局部出現紅斑、瘙癢等可疑過敏性症狀時,應立即停藥。保持肛門部清潔衛生、避免搔抓、摩擦,忌用肥皂水浸洗和有刺激性的藥物熏洗、坐浴或外敷,以免加重病情,要防止腹瀉或便秘及其他誘發因素。預防肛門濕疹的方法最關鍵的在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肛門濕疹。

肛裂

肛管的皮膚全層裂開,並形成感染性潰瘍者稱肛裂。好發於肛門中線的前後方,一般男性多見於後部,女性多見於前部。本病臨床症狀具有疼痛、出血、便秘三大特征。肛裂是較為痛苦的一種多發病,如單純采取手術療法,因痛苦較大,有的病人不易接受。

中醫認為肛裂係血熱腸燥,大便秘結,排便用力致肛門皮膚損傷,或因染毒而成。此外,凡肛門狹窄、痔、肛門濕疹或婦女生育等,均可誘發。《醫宗金鑒》曰:“肛門圍繞,折紋破裂,便結者,大燥也。”治療以清熱潤燥通便為主。外治可以藥膏或封閉療法。早期肛裂常用生肌玉紅膏或黃連膏外敷;每日便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局部清潔、減輕刺激;亦可用苦參煎湯坐浴,或用食鹽、花椒水坐浴。對於陳舊性肛裂,可先用5%苯酚甘油塗搽患處,後用酒精擦去或用七三丹等藥去腐後,改用黃連膏外敷。

■生地槐花湯治肛裂

◎ 生地黃、白芍各30克,槐花、漢防己、甘草各15克,大黃、延胡索各10克。加減:出血重者,加仙鶴草30克,茜草根10克;疼痛劇烈者,加田七末3~5克(衝服);嗜酒者,加葛花10克或葛根15克;氣虛者,加黃芪15克,白術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主治肛裂。注意:服藥期間禁食辛辣等助火之品,禁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