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 / 2)

三十二

(接上)這幾天事多,今天可以休息一下。早上散步時就在想,這枚“天眷通寶”是我市收藏市場錢幣類的一個大漏,後來還有石雕、瓷器等大漏故事發生。撿這些大漏而且賣出高價吃了“仙丹”的藏友我都認識,這些事能不能講出來?他們看到會不會有想法?

“天眷通寶”在北京拍出天價,信息不久就傳回南陽,過手過、看見過這枚銅錢的藏友唉聲感歎的,捶胸頓足的,還有心裏後悔嘴上不說的……。我賣漏過東西,我明白那種感覺。幾年過去了,我又回到古玩圈子,那枚天眷已逐漸被人遺忘。隨著時光流逝,歲數增加,我在這個圈子裏也成了資深藏友。有年春節,一位藏友邀請我們幾個“資深”藏友聚會吃飯,那天在坐的正好有那位當中介把“天眷”賣給鄭州人的藏友。我喜歡開玩笑,幾杯酒下肚,我就問那位藏友:那枚“天眷”你過手沒?那位老兄放下筷子擺著雙手,連聲說:那個錢我沒見過,我不知道。把我笑的肚子痛。是啊,收藏圈裏經常聽到的是:自己花小錢買個重器,撿了大漏,來證明自己眼力如何好,知識如何豐富,基本上沒人說自己花大價錢賣個大假活,吃了大虧。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走寶”這種事更不能說,說出來人家就會懷疑你的眼力和水平,丟不起那個人,所以堅決不能承認。由這個事想起早些年發生在天津沈陽道古玩市場的一個“走寶”故事。

一個鏟鏟在天津附近農村收貨,遇到一家農戶舊房翻新,過去農村舊房改造都能發現一些老物件,什麼上梁錢,牆縫裏藏的銀元等等,這個鏟鏟就在那轉悠,偶爾給人家打個下手幫個小忙,巧了,清理地基時,在房子下麵發現一個隱秘的地窖,地窖裏麵還藏了一些老物件,鏟鏟說好說歹包圓收購後拿到沈陽道古玩市場出售,雜七雜八的小玩意都賣出去了,賺了不少錢,就剩下一個底部落有“大清雍正年製”的粉彩大花箍無人問津,也有人看,看過也不問價,搖搖頭就走了。鏟鏟就問熟人,人家告訴他,這個花箍是個仿品,而且還是個低檔仿品。這個鏟鏟還不相信,心想我看著從地窖拿出來的,怎麼能是仿品?幾個集市下來,還是沒人問,就沒了心勁,自己也認為是個假貨,想著有人問就賣,拿來拿去太麻煩,,反正這批貨已賺了不少。又過了幾個星期,有個人路過他攤前,拿起花箍看了看,不經意的問他多少錢,鏟鏟咬咬牙喊了五百元,那個人說二百,成,就買了。鏟鏟隻怕人家不買,趕快拿報紙包好,裝到編織袋裏,收了錢,還囑咐人家,買賣成交,不許反悔。又過兩個星期,天津日報登出一篇報道:天津博物館一位研究員在沈陽道古玩市場閑轉,發現罕見的清代雍正朝官窯粉彩大花箍,買下後捐獻給天津博物館,經博物館專家集體鑒定,一致認定此粉彩大花箍應是民國時期宣統皇帝跑到天津避難時從北京故宮中帶出來的精品瓷器之一,至於它怎麼流落到了民間就不得而知了。這個消息同樣在沈陽道古玩圈引起轟動。後來在沈陽道就有這樣一個說法,誰要是說自己玩瓷器眼力好,馬上就有人跟一句:您老眼力好,您老怎麼不把那雍正大花箍抱您家去?被問的人馬上無語。(未完)

三十三

(接上)前麵說擺攤的鏟鏟兄弟是真正在農村收老貨賣老貨,然後幾個人搭幫跑各地擺攤賣貨,他們也會走眼收到新活,也踩到過地雷,他們會把新活擺在攤子上,忽悠著賣出去,一般要價不高,隻為騰手。如果有熟人老客要買,他會告訴你:這是個新的。他們也會把老物件看成新活,很便宜賣了,誰買走誰撿漏,這種情況現在偶爾還有。再說說另外一些擺攤的,他們攤上基本全是仿古工藝品,進貨地就在我們這裏某某寺,那是聞名全國的仿品集散地,在這個地方差不多能買到各個門類的仿品,大部分是製作粗糙的低檔貨,很少一些高仿,要價也不便宜,前麵說過,仿真程度越高,它的成本就越高。我走了全國不少古玩市場,都能看到某某寺的東西。有次和外地藏友聊天,外地藏友稱讚我們這個地方藏友眼力好,看仿品一眼就能看出來。我心裏偷偷笑:整天在仿品窩裏打滾,見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免疫力。比如外省某州專做高仿古玉,據說做的比較到位,使不少玩高古玉的藏友栽了跟頭,可是他們本地藏友上手一塊高古玉就能判斷出真品還是仿品,無它,就是見的多了。後來我不碰高古玉就和那個地方造假有關,避免吃虧。還有某省青銅器造假,藏友眼力稍有不濟,就交學費,大把的錢就打了水漂,我認識幾位喜歡青銅器的藏友,都是栽在那個地方的仿品上,損失慘重。有些擺攤的專進這些仿品,假貨賣出去把人坑了還笑話人家是傻鳥,很不道德。去年有位鄰居老大哥找到我,說有個老同事,喜歡收藏,買了不少東西,想讓我去看看,鑒定一下。我說我水平不行,從來不給人鑒定東西。他說你不鑒定你幫他看看,說不定他買著啥寶貝了。我問他那同事多大歲數,他說七十多。我就更不想去,歲數大了心理承受力差,我那句話說不對他血壓一高我可擔不起那責。我經曆過幾次這樣的事,人托人請著上家看東西,到了一看話都不敢說,人家以為藏的都是寶,滿懷希望的要賣了買房子買地,在我眼裏那些東西都是“老朋友”,經常在地攤上見到。後來禁不住鄰居大哥死拉活拽,不得已隻好去。老藏友家是個獨院小樓,典型的小康之家,老藏友非常熱情,我觀察老藏友,七十多歲的人,精神非常好,滿麵紅光,聲音響亮。拉幾句家常,就說看看東西。領著上了二樓,一間屋子裏擺了不少“古玩”,有三十多公分高的鎏金銅佛,三四十公分高的唐三彩馬,這些東西連高檔仿品都說不上,看著東西腦子裏想著咋說,還不能說瞎話,要是違心說他東西對,他往後還會繼續買,要直說他買的都是仿品,又怕他承受不起,做難,後悔自己冒冒失失就來了。心裏盼著能看見三兩件老貨,還能圓個場,看了半天除了工藝品還是工藝品,老藏友笑眯眯的跟在我後麵,我裝模作樣的一件一件仔細看,想想還是得婉轉的勸他不要再買了。我拿起那匹唐三彩馬,對他說這種東西一般出自外地,這些年這種東西價格炒的很高,這麼高,品相這麼好,不會便宜了。老藏友在後麵嘿嘿笑:我買的不貴,千把塊錢。我看他沒理解我的意思,心裏肯定以為撿了寶。隻好又指著鎏金銅佛說:這麼高的銅佛現在的市場價能換套房子。不過看著年份有點淺。我說這些話行內人都能聽出意思,可是老藏友不是行內人,聽我這樣說還高興的不得了。我看沒法再說,閑說幾句,就對鄰居大哥說不早了,回去。老藏友熱情挽留,說你老嫂子菜都做好了,中午喝兩杯。我說還有事,一定要走,老藏友看留不住,送我們到院門口,我回頭看看他二樓擺藏品的房間,勸他:東西買不少了,往後留給孩子們,也能升值,別再買了,歲數大了,手邊多留點現金,要不萬一用錢時這些東西不好變現。……後來在市場上又看到他,他就蹲在那賣仿品的攤子前,拿個這看看,拿個那看看,聽那賣仿品的忽悠。和這老藏友熟了,他再讓我看東西我就直言相勸:別買這些東西了,錢省下來給小孫子買點好吃的。他聽了還是嘿嘿笑。(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