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 9

頸椎病患者起居康複注意

生活起居與頸椎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工作緊張,坐多動少,長期伏案,會導致頸、肩部肌肉過度疲勞。正確的生活方式對頸椎病患者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同時能夠提高其他療法的治療效果。預防頸椎病應從年輕時就要引起足夠重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工作和學習姿勢。特別是長期從事文案工作的人員,要盡可能多動少靜,多走少坐,伏案工作1小時後應站起來活動活動四肢、頸椎,堅持鍛煉。起居調養法往往簡單易行,無論行立坐臥隨時可做,不受時間條件限製,如果平時稍加留意,認真準確地去做,久而久之,一定會收到健身防病的效果,對頸椎病患者尤其是如此。這些方法,貴在堅持,持之以恒,必有收益。

(一)無枕仰臥

無枕仰臥的防治法,是中醫學界近年來提出的。有關理論認為,每晚入寢之前無枕仰臥1~2小時,有助於防止頸椎病的發生,對已經患頸椎病者則能起治療的作用。至於這方法是否適合任何一個頸椎病患者,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醫生都認為,任何一種健身養生的方法,都有它的適應範圍和適應程度,也有它的適應對象。它可能對一些人能發揮療效,但對另一些人卻沒顯著效果。無枕仰臥應以1小時或最多2小時為宜,頸部不宜伸張太久。生活中有頸椎病的人不妨用此法一試。

(二)圍領與頸托

圍領和頸托均可以製動而保護頸椎,減少神經的磨損,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並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退和鞏固療效,防止複發的作用。圍領和頸托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對急性發作期,尤其對頸椎間盤突出症、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更為合適。圍領應用較廣,因其製作較簡單,用普通硬紙板按頸部的高度和周徑剪裁成帶狀,其外麵套以針織物品,兩端接上布帶即可製成。白天戴上,休息時可卸下(圖3-1)。

圖3-1 頸部圍領

(三)體位姿勢

不良體位是形成頸椎病的主要原因。頸椎病患者的正確體位,簡而言之就是要求患者要“站如鬆,坐如鍾,睡如弓”,同一個姿勢均不宜保持過久,應常更換。尤其是長期伏案工作者的坐姿更為重要,統計表明,長期低頭工作者的發病率,是非低頭工作者的4~6倍,且發病年齡早,甚至20多歲即可出現症狀。建議伏案工作同一個姿勢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每工作1小時左右,休息5~10分鍾,做一做頸部各方向的輕微運動,讓疲勞的頸部得到休息。其次,睡眠時枕頭不能太高,因為頸部過屈對頸椎的休息不利,合適的高度應是與自己一側的肩寬同高,一般是10厘米左右。

1. 正確的坐姿 對於整日“坐”在辦公室的人來說,要說“不會坐”簡直有點令人發笑,但是“久坐一族”的人都經常抱怨:頸椎疼痛、肩膀酸軟、後背發麻、小腹越來越突出、眼睛越來越近視等,而這些病症大都是坐姿不正確造成的,由此可見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正確的坐姿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坐姿呢?

人的脊柱具有略呈S形的生理弧度:腰椎彎向前,胸椎彎向後。正確的坐姿應該符合這個生理弧度,使身體處於鬆弛而不緊張的狀態。研究表明,長時間筆直地坐著,會改變這個生理弧度,使背部肌肉、韌帶長時間過度牽拉,加重豎脊肌及腰骶部肌肉的負擔,導致上述肌群的痙攣與慢性勞損,這是發生腰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挺直腰背還會改變脊柱的應力分布,加速椎間盤老化,在一定的誘因下導致椎間盤突出。那麼,什麼樣的坐姿才是恰當的呢?人體放鬆躺著、同時膝蓋略微彎曲時身體感覺最舒服,因為此時脊柱及其相連的韌帶和肌肉,包括大腿肌肉和背部肌肉,基本不會受到任何壓力。理想的坐姿應類似於此。選擇一把靠背略向後仰的椅子(最好選擇高度、靠背高度和傾斜度均可調節的椅子),高矮合適,下肢自然下垂,雙足平實著地,膝關節略高於髖關節,臀部後移,身體稍稍後仰,輕輕靠於椅背,使上身與腿部夾角維持在135°左右,必要時可在腰後部墊個小靠墊。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放鬆腰背部肌肉,減少腰背部疾病的發生(圖3-2)。

圖3-2 頸椎病患者正確的坐姿

必須指出,上述坐姿既適用於正常人,也適用於有疾患的人,當然對於有疾患的人其坐姿還另有講究,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不宜坐低於20厘米的矮凳,要盡量坐有靠背的椅子;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日常坐姿勢要有意識地將重心移向左臀部或右臀部(可左右輪換),這樣可避免人體重心直接壓迫增生的前列腺。還要特別注意,凡工作需要久坐的人,不但要注意保持正確坐姿,而且不要連續坐超過1小時,可進行10分鍾的工間操,或伸伸懶腰,或走動走動,以舒展四肢,緩解疲勞。

2. 正確的站姿 站立時全身從腳心開始微微上揚,即收腹挺胸;雙肩撐開並稍向後展;雙手自然下垂,下頜微微收緊,目光平視;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繃緊,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線。從側麵看,耳、肩、髖、膝與踝應呈一條垂線(圖3-3)。正確的站姿可從背貼牆麵開始訓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鍾,頭上可放一本書。

圖3-3 頸椎病患者正確的站姿

(1)垂手式是最基本的站姿:它要求上半身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飽滿,雙肩平齊、舒展,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頭正,兩眼平視,嘴微閉,下頜微收,麵帶笑容;下半身雙腿應靠攏,兩腿關節與髖關節展直,雙腳呈“V”字形,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中間。一般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如參加企業的重要慶典、聆聽貴賓的講話、商務談判後的合影等。

(2)握手式主要用於女士:是在基本站姿的基礎上,雙手搭握,稍向上提,放於小腹前。雙腳也可以前後略分開,一隻腳略前,一隻腳略後,前腳的腳跟稍稍向後腳的腳背處靠攏。

3. 電腦的擺放高度要合適 應有足夠的空間伸放雙腳,膝蓋自然彎曲呈90°,並維持雙腳著地,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如果使用電腦時高高地架著胳膊,低著頭,並且在桌子下艱難地蹺著二郎腿,那麼,工作1小時你就會感到腰背酸痛,脖子和肩膀麻木,手臂也不靈活。

上半身應保持頸部直立,使頭部獲得支撐,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呈90°,操作鍵盤或滑鼠,盡量使手腕保持水平姿勢,手掌中線與前臂中線應保持一直線。下半身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呈90°,並維持雙腳著地的坐姿。另外,必須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桌椅,使用專用的電腦椅,坐在上麵遵循“3個直角”:電腦桌下膝蓋處形成第1個直角,大腿和後背是第2個直角,手臂在肘關節形成第3個直角。肩胛骨靠在椅背上,雙肩放下,下頜不要靠近脖子。兩眼平視電腦熒幕中央,座椅最好有支持性椅背及扶手,並能調整高度(圖3-4)。

圖3-4 頸椎病患者正確的操作電腦姿勢

4. 駕駛姿勢 隨著有車族的增多,與之相關的疾病也多了起來,其中頸椎病可居眾病之首。由於人體頸椎神經、血管集中,一旦受損會給駕車人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影響。那麼,在駕車過程中哪些情形最容易導致頸椎病?

通常駕車人目視前方、分析路況的過程中,身體不自然的會處於向前微傾的狀態,從物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來講,這個姿勢對頸椎的負荷都是最大的,時間一長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頸椎病。另外,駕車人個人習慣不科學,或者汽車座椅不合適等情況(比如坐的過高或者過低、身體離腳踏距離不合適、手臂長期處於懸空狀態等),也會加大患頸椎病的概率。正確的方法是駕車過程中,前傾、直坐都不是最健康的駕車姿勢,駕車者因盡量保持微微後傾,後頸部有座椅靠背扶托的姿勢,如汽車座椅設計不合理,可使用U形頸舒枕等輔助物品(圖3-5)。

圖3-5 頸椎病患者正確的駕駛姿勢

在交通事故所引發的人身傷害中有七成屬於頸椎受傷。而其中追尾撞擊事故是造成頸椎傷害的最大元凶。在追尾事故中,人體在靠背或座凳的帶動下突然向前或者向後時,頭部通常無法跟上身體的運動節拍,這種身體和頭部不協調的運動,最終都會施壓到頸椎,從而導致頸椎損傷。所以,駕車中有效的預防頸椎病,首要的是防止追尾撞擊事故中的頸椎傷害,關鍵在於發生撞擊事故時讓乘員的頭部和上身一起和諧地運動。測試表明在座椅頭枕有足夠的高度,身體、頭部都有效接觸座椅及頭枕情況下,碰撞給車帶來的加速度,將通過座椅靠背及頭枕同時傳遞給身體和頭部,從而有效降低碰撞時對頸椎的傷害。換句話說,乘車過程中我們要盡量保持整個身體(包括頭部)與座椅的充分接觸。另外,要利用紅燈的間隙活動頸椎、休息手臂、舒展身體、遠眺或左右觀望;長途駕駛中最多2個小時需要進行一定休息,或和同伴輪流駕駛;要調整座椅高度(或增加坐墊),讓自己感覺舒適、自然;無論駕車或乘車均養成係安全帶的習慣,要防止身體突然衝撞下的較大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