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 3(1 / 3)

[第10章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 3

14淫羊藿

淫羊藿又有仙靈脾、剛前、仙靈毗、千兩金、三枝九葉草等名稱,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葉淫羊藿或箭葉淫羊藿的莖葉。產於陝西、遼寧、山西、湖北、四川、廣西等地。夏、秋采收,皆以葉多、梗少、色黃綠、不破碎者為佳。

【性味歸經】

辛甘,溫。入肝、腎經。

【成分】

淫羊藿中含黃酮類化合物(如淫羊藿苷、淫羊藿新苷A、淫羊藿次苷Ⅰ、朝鮮淫羊藿苷A、B、C,朝鮮淫羊藿新苷Ⅰ、Ⅱ,箭葉淫羊藿苷A、B、C,金絲桃苷,槲皮素等)、木脂體類化合物(淫羊藿次苷E6、E7和淫羊藿醇A1、A2)和揮發油、蠟醇、植物甾醇、卅一烷、鞣質、木蘭堿、葡萄糖、棕櫚酸、硬脂酸、油酸及亞油酸等。

【功用主治】

(1)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治陽痿不舉、小便淋瀝、筋骨攣急、半身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痹痛、四肢不仁,並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2)淫羊藿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延緩衰老、紅潤容顏、光澤肌膚、生發烏發。

【文獻摘要】

(1)《醫學入門》:“補腎虛,助陽。治偏風手足不遂,四肢皮膚不仁。”

(2)《本經》:“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誌。”

(3)《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冷風勞氣,補腰膝,強心力,丈夫絕陽不起,女子絕陰無子,筋骨攣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4)《名醫別錄》:“堅筋骨,消瘰鬁、赤癰。”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淫羊藿內所含的淫羊藿總黃酮,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的濃度,抑製脂褐素在組織細胞中的堆積,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2)淫羊藿中所含的植物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防止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烏發的功用。

淫羊藿具有補腎虛、助陽(《醫學入門》)和滋陰(《日華子本草》)的功用。按中醫理論,腎精充足、腎氣旺盛,則容顏紅潤、膚色光澤、齒堅發黑、形體壯實、精力充沛。

【用法用量】

(1)藥用:3~10克,煎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內服。

(2)食用:淫羊藿為衛生部公布可用於保健食品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可單味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內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療方劑】

(1)淫羊藿(剪碎)、甘草各10克,用沸水衝泡,代茶飲。

(2)淫羊藿、補骨脂、甘草各10克,煎煮兩次,每次用其熱液調黑芝麻糊食用。

以上方劑,除具有紅潤容顏、光澤肌膚、生發烏發外,還能補腎壯陽、祛風除濕並對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宜忌】

相火易動、陽強易舉者禁用。

15丹參

丹參又稱赤參、紫丹參、紅參、血參根,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湖北、甘肅、遼寧、陝西、山東、浙江、河南、江西等地亦產。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均可采挖,以11月上旬為宜。以條粗、肉紫黑色、有菊花狀白點者為佳。

【性味歸經】

苦,微溫。入心、肝經。

【成分】

根含丹參酮Ⅰ、丹參酮ⅡA、丹參酮ⅡB、隱丹參酮、異丹參酮Ⅰ、異丹參酮Ⅱ、異隱丹參酮、丹參新酮、丹參酚、丹參醇Ⅰ、丹參醇Ⅱ、丹參醇Ⅲ、丹參醌A、丹參醌B、丹參醌C、丹參素、丹參酸甲、丹參酸乙、丹參酸丙、原兒茶酸、原兒茶醛、維生素E、β-穀甾醇、胡蘿卜苷等。

【功用主治】

(1)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血崩帶下、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2)丹參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祛斑除皺、滋潤肌膚、生發烏發,並對痤瘡、瘢痕、癬、傷口感染等皮膚疾患具有防治作用。

【文獻摘要】

(1)《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除瘕,止煩滿,益氣。”

(2)《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3)《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4)《日華子本草》:“養神定誌,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惡瘡疥癬,癭贅腫毒……”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丹參中所含的丹參酮、隱丹參酮,不僅對革氏陽性細菌的生長有抑製作用,而且對痤瘡棒狀杆菌生長也有抑製作用。臨床上已用含有丹參酮的克痤隱酮霜治療痤瘡等皮膚疾患,療效顯著。

(2)丹參中所含的丹參素,能改善微循環障礙和血液流變學特性。由於皮膚局部血流供應增多和營養增加,而促進了組織的修複與再生。

(3)丹參中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可防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烏發等功能。

(4)丹參中所含的維生素E,是一種天然的強抗氧化劑,能消除自由基,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蓄積,以消除麵部黑色素的沉著,並改善皮膚彈性,使肌膚柔潤祛皺並使白發減少或返黑。

(5)丹參中所含的丹參酮Ⅰ、丹參酮ⅡA、丹參酮ⅡB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鐵鏽色毛發癬菌和紅色毛發癬菌等有抑製作用。臨床上已用複方丹參注射液肌注或與雞血藤伍用外搽,治療皮膚病。

丹參具有益氣(《本經》),活血、通心包絡(《綱目》),活血散瘀(《雲南中草藥選》)等功用。按中醫理論,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活血行氣,血脈才得以流暢,瘀斑才得以消除,容顏自然光潔紅潤。

【用法用量】

(1)藥用:5~10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

(2)食用:丹參為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食品新資源”品種食物。可單味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內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療方劑】

(1)丹參(切成片),5~10克,沸水衝泡代茶飲。

(2)丹參20克、川芎15克,水煎3次;混合後每次飲1/3,每日1~2次。

(3)丹參、綠茶、何首烏各10克,加水共煎3次,混合後早、中、晚各飲1/3,每日1劑。

上述方劑,除能祛斑除皺、滋潤肌膚、生發烏發並對痤瘡、瘢痕、癬、傷口感染等皮膚疾患有防治作用外,還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和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

【宜忌】

(1)無瘀血者慎服。

(2)畏鹹水,反藜蘆。

(3)妊娠無故勿服。

(4)忌醋。

(5)大便不實者忌之。

16紅花

紅花又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花。主產河南、浙江、四川等地。5~6月當花瓣由黃變紅時采摘管狀花。以花片長、色鮮紅、質柔軟者為佳。

【性味歸經】

辛,溫。入心、肝經。

【成分】

紅花內含紅花黃色素及紅花醌苷、新紅花苷和紅花苷等苷類。紅花苷經鹽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紅花素。紅花的紅色素為紅花碳苷;紅花黃色素為多種水溶液的混合成分,主要含紅花黃色素A、B、C等查爾酮苷,為紅花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成分。

紅花中含脂肪、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稱為紅花油的脂肪油,為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月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酯類。蛋白質含16種氨基酸。糖類有木聚糖、紅花多糖(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組成)。還含有維生素E、C、B1、B2、β-胡蘿卜素及鈣、鎂、磷、鐵、鋅、錳、銅、硒等微量元素。

【功用主治】

(1)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經閉、瘕、難產、死胎、產後惡露不行、淤血作痛、癰腫、跌打損傷、冠心病。

(2)紅花中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祛斑除皺、白嫩肌膚。

【文獻摘要】

(1)《本草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2)《本草彙言》:“紅花,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