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血壓用藥的誤區和禁忌(3 / 3)

(20)是藥就有毒,應該盡量少用藥:現在絕大部分藥都是通過肝代謝、腎排泄的,但這並不表示對肝、腎功能會有損害。應該根據自己的肝、腎功能情況,與醫生溝通好再用藥。但如果不用降壓藥,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衰竭等都可能發生。有的藥雖然有點不良反應,但因為降壓的優點大於缺點,那還是一定要用降壓藥。可以聯合用藥,並調整用藥量,可以有協同的取長補短。

(21)血壓不能降得太低了:隻有下列情況血壓不要降得太低:①老年人單純收縮壓升高。脈壓大的話,舒張壓過低造成供血不好。②患過出血性或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已經得過腦梗死的,血壓不能太高,高了容易發生血管硬化或破裂而腦卒中;血壓也不能太低,低了也容易由於硬化的血管堵塞引起腦卒中。③已經發生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如果把血壓降得太低,尤其是舒張壓降得太低,冠脈供血更不好。除此以外,其他人還是血壓降得低一點好。尤其是高血壓合並糖尿病、血脂異常的患者。

(22)長期服用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耐藥性”一般是長期服用抗生素,體內的病菌會產生耐藥性使療效降低。降壓藥並沒有這個“耐藥性”。尤其是我們現在主張用長效降壓藥物,它的降壓效果產生比較慢,比較持久、平穩,服用的時間越長作用就越明顯。血液裏的藥物要保持一定的濃度,藥物換來換去就保持不了一定的血藥濃度,降壓療效也就會受到影響,血藥濃度波動血壓也會隨之來回波動,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和其他的不良反應。

2. 用藥過程中的禁忌

(1)血壓一下降,立即停藥:這種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即服藥-停藥-服藥,結果也會導致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如腦出血等。正確的做法是:服藥後出現血壓下降,可采用維持量,繼續服藥,或者在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可以增減藥物品種或服藥劑量,而不應斷然停藥。

(2)長期服藥而不定期複查血壓:由於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工作緊張等),不能做到定期測量血壓,一味照原先的劑量服藥,此即為“盲目治療”,也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或者出現不適感,並且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或耐藥性。正確的做法是:如上所述,定期測量血壓,按血壓的高低與機體狀況的變化決定用藥種類和用藥劑量。

(3)認為降壓藥服不服沒多大差別:在高血壓的病因中,除5%左右屬於可通過手術等方法根治外,80%以上的患者均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即原因不十分明確的高血壓)。經驗證明,長期血壓增高,即可招致心、腦、腎的損害,而將血壓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卻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以減少和推遲器官的損害,延命,所以不可輕視降壓治療的作用。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思想上認清降壓的意義,積極控製高血壓。

(4)不求醫,自行購藥治療:目前,市麵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多達幾十種,各有適應證和一定的不良反應,況且高血壓的合理治療,需根據全身情況選擇最佳藥物,這些均需在醫生(有時需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行購藥服用,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也是不安全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先經醫生診斷,做必要的器械和化驗檢查,主要包括心、肝、腎等功能的測定,然後進行合理的治療。

(5)自認為血壓隻是偏高,不值得治療:一般來說,成人血壓超過或等於140/9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認為患有高血壓。但部分早期高血壓患者,血壓處在上述的邊緣狀態,因此往往不被重視。事實說明,這種輕度高血壓同樣對機體產生危害,並會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正確的做法是:除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外,還應進行包括藥物在內的綜合性治療,當然,選擇何種藥物治療是值得推敲的。

(6)不根據具體情況,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60歲以上者均會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主要指心、腦、腎血管),為此偏高的血壓有利於這些髒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顧年齡及患者自己的內在情況,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平,勢必影響上述髒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年齡、髒器的功能情況(主要是心、腦、腎血管),將血壓降到適當的水平,特別是老年人,不可過度降低血壓。

(7)忌快速降壓:血壓降得太快太低,使腦、心、腎的供血減少,可誘發心絞痛、腎衰竭、缺血性腦卒中等。因此服藥時要嚴遵醫囑,不得擅自增加藥量。

(8)忌不擇時服藥:高血壓患者以每天上午9~11時,下午3~6時血壓最高,午夜最低。因此,研究發現把傳統的一天三次服藥法,改為在血壓自然波動的兩個高峰期前半小時用藥,以便更有效地控製血壓升高。輕度高血壓患者忌睡前服藥;中、重度患者入睡前隻能服白天用量的1/3,而且應在睡前3~4小時服。

(9)忌不定期檢查:定期檢查血脂濃度是反映用藥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有人認為,若治療6周未見血脂升高,說明所用降壓藥安全、合理、有效,可繼續服用,否則就應改用其他藥治療。

(10)忌擅自亂用藥物:降壓藥有許多種,作用和降壓機製也不完全一樣。有的降壓藥可能對這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有些降壓藥可能對另外類型高血壓有效。降壓類型不對路,降壓作用就不能充分發揮,有時還誤以為降壓藥不靈。所以,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1)忌隨便改變治療方案。不要輕易改變治療方案。如需更換藥物時,最好不要突然停藥,尤其是普萘洛爾、美洛托爾等,更應緩慢停藥,以免產生血壓反跳。

(12)忌降壓治療不達“標”:血壓越高,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也越高。2004年全國高血壓普查結果表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製率僅為6.1%。因此,實現降壓達標是改善高血壓患者預後的關鍵。一般高血壓患者要求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收縮壓控製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出現蛋白尿者,血壓需要小於125/75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