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患者應該認識到降壓藥不像抗生素類藥,長期服用出現耐藥性的機會較小,有些患者開始服用藥物有效,過一段時間後血壓控製不如以前了,多數情況是由於病情進展所致或者出現了其他情況,這時候應該請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添加或更換降壓藥物。
15. 降壓藥最好選長效的
高血壓患者最好選擇長效藥物降壓,即每天隻服用一次的藥物。長效降壓藥作用比較平穩,且在一天24小時內均能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這對中老年患者尤其重要。
一般來說,處方上或藥盒上注明“緩釋”或“控釋”的降壓藥都是長效製劑,比如我們常見的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非洛地平緩釋片(波依定)、鹽酸尼卡地平緩釋膠囊等。一般來說,長效降壓藥要比普通製劑貴一些,那麼為什麼要使用它們呢?因為醫生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每天24小時把血壓穩定於目標範圍內,可以有效防止從夜間較低血壓到清晨血壓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髒病發作,而且可以減少高血壓引起的器官損害,同時每天1次的用藥頻率還可以避免患者忘記服藥的事情發生,使得血壓達到有效、平穩、長期控製的要求。
就目前的降壓藥來說,當然是長效藥比較符合上述標準。如硝苯地平控釋片,它可在24小時內持續控釋,每天清晨服1次血壓24小時保持穩定,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長效藥物不良反應小,有利於患者堅持正規化和長期性治療;強效、平穩降壓,還能顯著減少心絞痛和心肌缺血。
但需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最好準備一些短效降壓藥以備發生高血壓危象或出現心力衰竭等並發症,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可使較高的血壓在短時間內下降。等血壓降到理想水平後,再堅持服長效降壓藥,以保持血壓晝夜平穩。
一般來講,血壓在2~4周的時間控製到正常是最理想的。長效降壓藥雖然在服藥當天就有降壓作用,但達到穩定的降壓作用時間比較長,一般需2周左右,在1個月左右達到最佳降壓效果。所以患者服藥後不要著急,藥物起效慢一些,但並不是沒有效果,不要因血壓下降不明顯過早換藥。特別是老年人,血壓下降速度不宜太快。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在治療伊始就選用療效確切的長效降壓藥物。建議選長效地平類藥如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普利類藥如培哚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藥如氯沙坦、纈沙坦、坎地沙坦等。
這些新型降壓藥雖然價格稍貴一些,但具有許多優勢:①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降壓效果好,有確切的靶器官保護作用;②降壓作用平穩,能在24小時內持續平穩地發揮降壓作用,從而避免血壓劇烈波動;③用法簡便。每日隻需服用1次,不易漏服。
一些患者擔心使用“好藥”後,若以後血壓繼續升高將難以選藥。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們擁有許多種類的降壓藥,隻要堅持科學合理的治療,絕大多數高血壓可以得到滿意控製。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型長效降壓藥優於傳統的短效藥物,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老藥就該被徹底拋棄。首先要強調“降壓是硬道理”,就是說對高血壓患者最重要的是降壓。如果患者經濟條件較好,最好選用新型長效藥物,以保證患者最大程度的獲益;但如果患者經濟能力有限,仍可選用價格較為低廉的降壓藥物,例如複方降壓片、國產卡托普利、阿替洛爾和噻嗪類利尿降壓藥。隻要能夠降低血壓,就可以減少腦卒中,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險。
16. 服用降壓藥應考慮年齡因素
高血壓不是“專揀老的捏”。雖然同是高血壓,但每個人患病機製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壓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現為高壓增高,這些患者宜選擇地平類藥,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也可選擇吲達帕胺、雙氫克尿噻等利尿降壓藥。
青年人高血壓主要與精神壓力過大、過於興奮有關,主要表現為舒張壓高,這樣的患者應選擇抑製神經和內分泌的降壓藥物,如普利類藥,這些藥物有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