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宋史,自然第一個人要說的就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這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也無法改變的東西,沒有一個人研究曆史可以把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給忽略掉,尤其這是那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的極其重要的一位。總不至於說我們要講宋朝了,從宋朝的一個農民或者一個士兵開始說起,那麼我們就先來說說這位趙匡胤。
趙匡胤的家世在《宋史》中記錄的是比較簡單的。隻說他是涿郡人。高祖趙月兆,趙匡胤稱帝後追尊廟號為僖祖,趙月兆在唐朝做官時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的縣令。
趙月兆的兒子趙王廷,即後來的順祖,曆官藩鎮從事,累官兼禦史中丞。趙王廷的兒子趙敬,即後來的翼祖,曆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刺史。趙敬的兒子趙弘殷,即後來的宣祖。後周顯德年間,宣祖顯貴之際,後周皇帝追贈他的父親趙敬為左驍騎衛上將軍。
尤其是趙匡胤的這個老爹宣祖趙弘殷驍勇善戰,陳倉大戰之時左眼中箭,但他的氣勢更旺盛,奮勇攻擊,把敵軍打得大敗,這倒是頗似三國裏的夏侯惇,隻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夏侯淳一樣將自己的眼珠給吞掉了。而且這個趙老爹也宅心仁厚,周世宗柴榮打揚州之時,見壽春賣餅店的餅既薄又小,世宗大怒,捉拿了十幾個賣餅人將要處死他們,宣祖堅持進諫才獲得釋放。
趙匡胤的家世就是如此的簡單,但是如此簡單的家世卻在以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民國時期的曆史學家孟森曾經說了這麼一斷話:“三代以下,立國最正者,唯漢明兩朝,其餘各朝,名為禪讓,實為篡位。”
這裏麵就有一個問題,一個政權的合法性究竟都有哪些來源?夏商周三代太過久遠,我們暫時先不用去說他,但是《易經》中同樣有言:“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也就是說當一個政權腐朽到極點的時候,老百姓也好,別的人也好,是有權力將他推翻的。
那麼孟森的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自秦漢以來,政權最具合法性的就是漢朝和明朝,漢朝取代了暴秦,明朝推翻了外族,這都是“應乎天順乎人”,其餘的朝代,名義上是禪讓,實際上都是篡位,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我們的這位趙匡胤。
但是孟森的這段話忽略了一個問題,無論是漢朝還是明朝都是從下而上的農民起義,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都不高。“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這個亭長,如果要按照我們現在的職位來套的話,那就是鄉鎮的武裝部部長或者村裏的民兵連長,反正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個官了。朱元璋更慘,一個放牛娃出身,幹過佃戶,也當過和尚。
農民起義對於一個社會的發展到底是起了推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也一直沒有定論。我們不能否認陳勝吳廣的曆史功績,也不能否認朱元璋重新恢複漢家江山的曆史作用。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否認農民起義對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