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全身組合穴
1.中脘、內關、足三裏——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穴組主治:腹痛,嘔吐,腹脹,腸鳴,食欲不振,腹瀉,便秘。
中脘
[標準定位] 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內筋膜→腹膜下筋膜。
[毫針刺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沉重,胃部有收縮感。
內關
[標準定位] 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淺層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間膜。
[毫針刺法] 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關,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指端放射。
足三裏
[標準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技巧] ①正坐屈膝,於外膝眼(犢鼻)直下一夫(3寸),距離脛骨前脊一橫指處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 長伸肌→小腿骨間膜。
[毫針刺法] 直刺0.5~1.5寸,局部酸脹或放散至足趾。
2.天樞、上巨虛——調和腸胃,通經活絡
穴組主治:泄瀉,便秘,腹脹,腸鳴,腸癰。
天樞
[標準定位] 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毫針刺法] 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同側腹部。
上巨虛
[標準定位]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6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於外膝眼(犢鼻)直下兩夫(6寸),距離脛骨前脊一橫指(中指)處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 長伸肌→小腿骨間膜。
[毫針刺法] 直刺1.0~2.0寸,局部酸脹。
3.內關、膻中——寬胸理氣,鎮心安神
穴組主治:胸悶,心痛,心悸,失眠,髒躁,呃逆。
內關
[標準定位] 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取穴技巧] 伸臂仰掌,於掌後第一橫紋正中(大陵)直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處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間膜。
[毫針刺法] 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關,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指端放射。
膻中
[標準定位] 在胸部,橫平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上。
[取穴技巧] 仰臥位,男子於胸骨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處取穴;女子則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骨體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