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為什麼會抑鬱 1(1 / 3)

第1章 你為什麼會抑鬱 1

第一節 概 述

一、何為抑鬱症

抑鬱症是精神科領域的常見疾病,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心理疾病。輕者外表如常,內心有痛苦體驗;重者可表現為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歎氣、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經官能症症狀。更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絕望、自責自罪、幻覺妄想、食欲缺乏、體重銳減,並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

二、抑鬱症者知多少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壓力的進一步加大,遭受抑鬱症困擾的人數與日俱增。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3.4億抑鬱症患者,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人類疾患。目前在我國,估計有超過3 000萬人患病,由於未能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有85%的抑鬱症患者病情會複發,有10%~15%的患者最終可能死於自殺,而50%~70%的自殺者存在精神問題。

據報道,精神科門診兒童診斷為抑鬱症的占28%,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兒童抑鬱症比例為59%。

據記載,全世界現有抑鬱症者已超過2億人,而且每年都在大量遞增。

三、抑鬱症的危害

第二屆中美精神病學學術會議上的一份資料顯示,在我國抑鬱症造成的負擔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指出,未來人類將受到三大慢性疾病的威脅,分別是癌症、心髒病和抑鬱症。抑鬱症是常見的心理障礙,在我們的身邊很有可能就有抑鬱症患者。一組數據說,抑鬱症在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為141億人民幣,間接經濟負擔為481億人民幣。

抑鬱者常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睡眠障礙、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症狀。抑鬱症伴發疑病症狀也並不少見。這類非特異性症狀包括頭痛或者全身疼痛、周身不適、胃腸道功能紊亂、心悸、氣短乃至胸前區疼痛、尿頻、尿急等。

抑鬱症長期不愈還會導致其他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痛經、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過敏症、膽囊炎、胰腺炎、乳腺疾病、肝炎、風濕病,甚至癌症等等。

據載,很多自殺的人都長期患有抑鬱症,特別是青少年和老年抑鬱症患者(這兩種年齡段的自殺率比其他年齡段要高得多)。據國外報道,有很多患者在抑鬱狀態下自殺。鑒於以上種種事實,預防、治療抑鬱症刻不容緩,應該引起我們的廣泛注意。

四、抑鬱症的病因

1. 性別因素

從精神疾病的總發病率來看,男女比例並無明顯差異,但有一些病症在男女比例上明顯不同。比如癔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歇斯底裏”,女性患者居多。而“偏執”疾病則在男性中更多見。

2. 兒童期的經曆

兒童時期雙親喪亡,尤其是在學齡前期;缺乏雙親的關愛;受到虐待,特別是性虐待。

(1)感情上受到巨大打擊,如親人去世、父母關係緊張或離異、考試不及格等,往往會出現情緒上的劇烈反應並導致抑鬱加劇。

(2)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如因學業成績不是很好,長相又不出眾,總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不受老師重視,不引人注目等,從而產生一種失落感。

(3)不良性格的影響。這類兒童大多表現出孤獨離群,性格過於內向,這就使得他們適應集體生活困難,交朋友也困難。

(4)家長的影響。如果兒童的父親或母親有抑鬱症,也能引發兒童的抑鬱症。

(5)攻擊性。這似乎與兒童缺乏自信、內心矛盾有關。這類患者一旦失去了自尊或受到了重大挫折,便會表現出攻擊性,但這種攻擊性又不直接表現出來,而是把攻擊衝動轉化為抑鬱傾向,越是想攻擊,抑鬱也就越深。

3. 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中具有較為明顯的焦慮、強迫、衝動等特質的個體易發生抑鬱障礙。具體表現為過分疑慮以及謹慎、力求完美、道德感過強、謹小慎微,過分看中工作成效而不顧樂趣和人際交往,過分拘泥於社會習俗,刻板和固執;或表現為持續的緊張感與憂慮;或在社交場合過分擔心會被別人指責或拒絕;或在生活風格上有許多限製;或回避那些與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職業活動等。淡漠的人容易患有精神分裂,做事較真的人易患強迫症,敏感的人則容易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