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用血與火迎接黎明(10)(2 / 3)

解放軍到崇實鄉後,遊擊隊又派出向導。部隊抵達長江南岸時,由於船隻被敵搶至北岸而無法渡江,豐都南岸特區區委和豐石邊區區委分別派人發動群眾找船。12月1日晚,按照船業工會的指點,遊擊隊員向楷、秦士紹等潛入冰冷的河水裏,撈起一條木船。3日拂曉,這條小船多次往返,載解放軍過江,過江的部分解放軍由遊擊隊帶路,很快占領了豐都縣城外的製高點名山、鹿鳴寺、雙桂山等地,隨即向縣城發動進攻,很快攻入縣城。縣城裏的地下黨員們立即組織船工,將長江北岸邊的一批木船劃向江南,迎接解放軍過江。豐都解放後,成立了豐都臨時人民辦事處,由白仲山、陳如元分別任正、副主任,黎明負責全縣的支前工作,並調胡朝聘、張謙祥、範超3個遊擊中隊組成縣治安大隊,保衛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川鄂邊遊擊隊在配合解放軍圍追堵截國民黨潰軍和殲滅地方反動武裝的戰鬥中,共擊斃擊傷和俘虜敵人600餘人,繳獲各式步槍932支、機槍12挺、衝鋒槍4支、手槍35支、各類子彈32000餘發、手榴彈340枚;解放了石柱、豐都兩個縣城以及西沱、高鎮、武陵、蒲家、文鬥、五龍、崇實等40個鄉鎮,接管了政權,組織了繁重的支前工作,維護了城鄉社會治安。至此,中共川東南岸工委和川鄂邊遊擊隊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中共川東特委下屬的川南工委在華鎣山起義失敗後,按照蕭澤寬的指示,在周平領導下於川黔交界赤水、古藺、敘永一帶組織地下武工隊。武工隊在政委石維建、隊長張耀龍的帶領下,以“跑灘”隊伍(即綠林兄弟)的麵目為掩護,打擊地方惡勢力,保護群眾利益,開展統戰工作。涪南工委也根據蕭澤寬的要求,抽調人員參加了這支隊伍,學習經驗,為武裝鬥爭培養幹部。敵人發覺這支隊伍後進行“圍剿”。武工隊就化整為零,在艱苦的環境中與敵周旋,後來又千方百計打入各偽鄉政權的武裝團體和封建地主武裝裏去,把敵人的武裝掌握起來。1949年11月,解放軍進軍川南時,地下武裝骨幹和積極分子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迅速拉出隊伍,逼迫敵人繳械投誠,解放了古藺。

1949年7月,劉兆豐、盧光特、李治平、李培根、蔣仁風、熊揚等留在川東堅持鬥爭的黨組織負責人,在重慶臨江路45號召開會議後,積極開展營救被囚禁在原“中美合作所”和各監獄中戰友、統戰和策反工作以及具體布置調查研究和護廠、護校等工作。

在營救獄中戰友工作中,黨組織想盡了各種辦法,主要采取了三種形式:一是利用敵特貪汙腐化、有錢就辦事的弱點,用金條贖買,如重慶大學黨員淩春波、楊邦俊和相輝學院的黨支部書記金臣霖等人,就是用金條從獄中贖買出來的。二是通過各種可以利用的社會關係,積極開展營救,如重慶市委婦委委員李玉鈿、學運骨幹曾紫霞等人,就是通過這種辦法從獄中保釋出來的。熊揚還通過關係與徐遠舉的情婦有了聯係,想利用這種關係救出獄中的戰友。這個女人自告奮勇,但後來隻在她那裏得到一些特務的活動情報,營救戰友的工作收效並不大。三是計劃采取裏應外合的辦法進行劫獄,一方麵從華鎣山地區調集適當的農民武裝力量,布置在磁器口附近,並已派人在歌樂山下麵的井口場設立了聯絡點;另一方麵策動警衛原“中美合作所”的“內二警”部隊起義,並通過統戰關係對“內二警”的大隊長作了策反的試探,但未能成功。由於在敵人警衛森嚴的情況下集中農民武裝極其困難,加之解放軍進軍神速,時間緊迫,因而劫獄計劃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