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大鼠血壓波動性的測量(1 / 3)

第9章大鼠血壓波動性的測量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直譯為血壓變異性,結合BPV的實際含義將其稱為血壓波動性。國內臨床文獻多數用血壓變異性,而動物實驗中多用血壓波動性。BPV的研究首先是在患者中進行的,然後用於動物。而動物以大鼠的研究為主,偶爾用小鼠、犬、猴或其他動物。大鼠BPV測量方法與人的BPV測量方法相似。

第一節

大鼠血壓波動性測量的基本條件

大鼠BPV測量的基本條件為:清醒、連續、計算機化。

1清醒講究在清醒狀態測量動物的BPV是基於以下考慮:①大鼠在麻醉下血壓不穩定。隨著麻醉程度的改變,血壓會出現無規律的較大幅度的變化,導致結果出現誤差。②麻醉藥本身可能會影響BPV。③麻醉為非生理狀態,對機體是一種應激。因此,大鼠BPV的測量一般在動物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清醒狀態下記錄血壓,要注意動物不能被製動(如捆綁或固定),製動引起的應激反應將影響實驗結果。

2連續血壓的測定必須是連續的。也就是說要把一段時間內每一個心動周期的血壓數據都記下來。這就排除了尾動脈測壓用於BPV研究的可能性。

3計算機化按每分鍾360次計算,大鼠24h約有50萬個心動周期。每個心動周期有收縮壓、舒張壓等指標。大量數據的計算和記錄必須依賴計算機。

根據以上所述,測量大鼠BPV必須使用遙控測壓技術或計算機化清醒自由活動大鼠血壓檢測技術(詳見第7章第三節)。

第二節

大鼠血壓波動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大鼠BPV研究的基本方法分為兩大類:在時域中的研究和在頻域中的研究。

一、在時域中的研究

即研究血壓隨時間變化而呈現的波動,這是目前大多數學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判斷指標有以下2種。

1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用某段時間血壓的SD表示BPV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早在1981年在比利時Gant城召開的關於BPV的國際會議上,大多數與會者認可SD作為BPV的基本指標。SD的缺點是不能區分具有相同振幅、相同平均值的血壓平滑曲線和齒狀曲線。

2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CV = SD / 均數。在20世紀80年代應用較多。當時是因為發現高血壓患者的BPV隨血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故認為應去除血壓這一因素。但後來許多資料證明BPV與血壓水平是分離的。因此,目前一般不再使用CV,而直接用SD作為BPV的量化指標。

二、在頻域中研究

即研究血壓隨頻率變化而呈現的規律,這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把時域離散血壓信號經快速Fourier轉換公式轉換為不同振幅、不同周期的正、餘弦波,據此做出功率密度譜或功率譜,也可通過互譜、相關函數等研究兩個變量信號間的內在關係,這些關係往往在時域變化中表現不明顯。在這方麵,已經有不少生理學和藥理學的研究,主要研究BPV的調節機製和各種抗高血壓藥物的效應。

由於早期的一些經典的工作是在時域中研究以SD表達的,本實驗室的係列工作均以SD作為BPV的基本指標。

第三節

大鼠的短期和長期血壓波動性

一、短期血壓波動性

短期BPV用於描述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周期中血壓的波動。這是Mancia等用於人的方法,我們略加修改後用於大鼠。以半小時作為時間周期。方法為:將24h分為48個單位,每個單位半小時。求出每半小時內的標準差,然後將這48個標準差平均後,即視作短期BPV。也有一些學者用其他時間周期。時間周期的不統一,為各項研究結果之間相互比較增加了困難,因此,推薦使用半小時的時間周期。

二、長期血壓波動性

長期BPV是指血壓在24h內以較長時間為周期的波動。連續記錄24h血壓,以半小時為1個單位,將24h分為48等份,計算出各個半小時時間單位內的血壓平均值,並計算這48個數的標準差,即為這24h的長期BPV,它表示各個半小時之間血壓的波動情況。

三、血壓晝夜節律變化

人的血壓晝夜變化節律的基本特征是睡眠時血壓下降。在約3:00時血壓最低,以後逐漸上升,在6:00前後,血壓上升速度加快,直到清晨血壓達到最高值。基本保持這個水平到下午,約17:00時血壓開始逐漸下降,直到3:00達最低值。Tochkubo分析了315名正常血壓者24h血壓頻率直方圖,發現它為雙峰曲線,較低血壓峰為睡眠時出現的血壓,較高血壓峰為覺醒時的血壓。這樣的曲線分布符合Gamma分布。不僅人類存在血壓晝夜變化節律,在大鼠等動物中也發現血壓晝夜節律。需要指出的是大鼠的晝夜節律與人的晝夜節律有兩點不同。一是時相相反,這是因為大鼠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因此白天的血壓低於夜間;二是幅度較小,即白天黑夜的血壓差別僅為5mmHg左右。而人可達數十毫米汞柱。血壓的晝夜節律與BPVO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晝夜節律對短期BPV沒有影響,但對長期BPV的影響較大。

四、非24小時的血壓波動性研究

許多研究並不需要記錄24h的血壓和BPV,或無法記錄24h的血壓和BPV。特別是觀察藥物(單次給藥)對BPV的影響。通常是以30min為時間單位,給藥前記錄30min作為對照,給藥後穩定一段時間後再記錄30min作藥物效應觀察。除了30min外,也有研究者用1h、2h、4h、6h和12h的時間段,通常進行組間比較研究。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