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危可致命,不得不知的糖尿病(1 / 3)

我國糖尿病的發病情況

糖尿病,是一組由於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而以長期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後威脅人類的“第三號殺手”。據最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979年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尚不足1%,1996年達3.21%,1998年升至3.8%,目前約為4%。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我國已經從糖尿病患病率不到3%的低患病率國家,迅速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國家的行列,患病人數占世界糖尿病人群總數的1/5,並且以每年120萬~150萬人的幅度遞增。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5000萬人,在如此龐大的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帶來巨額醫療開支,以上海、北京為例,兩地每年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醫療成本分別高達5.99億元和7.59億元,而全國每年將超過100億元。

糖尿病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糖尿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是現在發展非常迅速。近年來世界各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均在上升。據國際糖尿病研究所(IDI)最新報告,2003年全世界已明確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約有1.94億,到2025年將達3.33億。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糖尿病發病率增長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發達國家。據推測21世紀糖尿病將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流行。

糖尿病發展的嚴峻形勢 據1995年衛生部重點課題“中國糖尿病流行特點研究”關於中國糖尿病發病基線情況的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總患病率為3.21%;糖耐量減低為5.29%,比1980年全國13省市調查患病率上升了約5倍!

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原因 糖尿病發病主要與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等幾種情況有關。其中,2型糖尿病有家庭集簇發病趨勢,糖尿病病友直係親屬的患病率比無糖尿病家族史者高4~10倍。盡管如此,並不等於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必然會得糖尿病,最終是否得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因素的作用,即生活方式的影響。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預防糖尿病的努力方向。

經濟水平差異對糖尿病發病的影響 由於各地生活水平的不同,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會有差異。2型糖尿病患病率隨著經濟水平提高而上升,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患病率不同:如美國為6%~8%,而中國為3.21%。即使在同一國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患病率也不一樣,如新加坡1975年為2%,1985年為4.7%,1992年為8.6%。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經濟水平地區其患病率也不同,如同為華人,大陸地區為3.21%,台灣地區為5.7%,香港特區為6.7%,新加坡為8.6%,而毛裏求斯的華人高達16.6%。

我國人民尤其要警惕糖尿病 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吃快餐、少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購買小汽車的人越來越多。這些都對糖尿病發病有影響。

糖尿病患病與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熱量增加、體力活動減少有明顯關係。我國1980~1996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長了約5倍。據調查,僅1978~1987年,我國人均糧食消費水平隻增加了30%,而人均消費肉蛋白、含糖飲料分別增加了100%、200%。與此同時,人們的活動量反而減少。有位日本學者曾說過,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隨小汽車增加而增加。我國以北京市為例,1980年全市有汽車約10萬輛,1990年增加為40萬輛,1998年猛增至140萬輛,到今年已超過300萬輛。而北京地區糖尿病患病率已經超過6%,而且還在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

糖尿病教育刻不容緩 糖尿病教育是麵向社會公眾的防病宣傳。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也叫“糖尿病防治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內容之一。

據調查,社會公眾缺乏對糖尿病的認識和有關防治知識。美國隻有6%的群眾知道糖尿病,英國人多數不知道糖尿病。我國群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也不容樂觀:50%~80%的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如此導致的結果隻能是既不知道預防糖尿病,也不能在患了糖尿病後及時檢查、診斷和治療。而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複雜,治療上需要患者主動參與並長期堅持。

加強糖尿病教育可帶來非常多的益處,主要有:增強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提高接受治療的主動性,改善療效;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節省治療費用。

瑞士著名的糖尿病教育專家Asal教授說得好:“高質量的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治療,取決於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對糖尿病患者的幾點建議 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掌握好糖尿病防治的“五駕馬車”——糖尿病教育、飲食控製、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這裏著重強調以下三點。

√ 首先必須要進行飲食控製。根據自己的體重和運動量掌握好飲食量,做到“量出為入”,這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

√ 二要選擇適當的運動。對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更需要有適當的體育運動。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大型臨床實驗,每人每天堅持半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對防治糖尿病很有好處。

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患者忌用運動療法:①合並有糖尿病酮症的患者;②病情不穩定,血糖經常超過11.4毫摩/升或糖尿病血紅蛋白>10%的患者;③合並有冠心病及下肢缺血的患者;④合並有重度高血壓的患者;⑤合並有持續尿蛋白和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⑥合並有視網膜病變,尤其是有新生血管和出血者;⑦合並有神經病變的患者。

√ 三是戒煙限酒。糖尿病患者由於代謝不正常,肝髒解毒能力比正常人差,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限製飲酒,特別是用胰島素的患者,不宜飲酒,否則容易發生低血糖,加速並發症的發生。正在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飲酒會引起惡心、嘔吐。糖尿病患者應強調戒煙。為了預防和減輕糖尿病患者心、腦、腎、眼、下肢血管的並發症,一定要把煙戒掉。

此外,患者的情緒波動,精神緊張都能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促進血糖水平的升高,病情就會出現波動,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情舒暢,樂觀穩定的情緒才有利於康複。

以上講到的問題,隻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部分,但隻要大家努力去做,與醫生密切配合,就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控製,不發生並發症。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健康長壽!

糖尿病發病的特點

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 WHO把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但主要的、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我國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高達93%以上。

有大量高血糖人群 在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檢查血糖偏高,但也不到糖尿病的水平,這讓患者心神不安,又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就是糖尿病的前期階段,這種人得糖尿病的危險比血糖正常的人大得多。在1996年全國糖尿病流行病調查結果發現,除了糖尿病患病率已經達到3.21%的水平以外,還有4.76%的被調查者目前是糖耐量受損,他們是糖尿病患者的後備軍。從現在看來,全國血糖不正常者的比例接近8%,總人數已接近1億,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這個數字提醒我們,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和糖尿病及其並發症作鬥爭,以製止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的勢頭。

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 解讀糖尿病家族會發現,每一代的發病時間越來越早,最近幾年,連兒童都加入了2型糖尿病的行列。他們由於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黑棘皮病”,脖子和腋窩黝黑,血糖高至糖尿病診斷標準。除了減肥以減輕胰島素抵抗以外別無選擇。

糖尿病發病具有地區性特點 不同省份糖尿病發病率相差懸殊,就是同一地區也可差別巨大。一般城市比農村高,但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糖尿病患者人數甚至高於城市。

我國糖尿病患者劇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