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 9

土茯苓

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幹燥塊莖。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莖和須根,洗淨,曬幹;或趁鮮切成薄片,幹燥,生用。

【藥性】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

【功效】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應用】

1. 淋濁帶下,濕疹瘙癢 本品甘淡滲利,解毒利濕,故可用於濕熱引起的熱淋、帶下、濕疹濕瘡等證。常與木通、萹蓄、蒲公英、車前子同用,治療熱淋;《滇南本草》單用本品水煎服,治療陰癢帶下;若與生地黃、赤芍、地膚子、白鮮皮、茵陳等配伍,又可用於濕熱皮膚瘙癢。

2. 楊梅毒瘡,肢體拘攣 本品甘淡,解毒利濕,通利關節,又兼解汞毒,故對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筋骨疼痛者療效尤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3. 癰腫瘡毒 本品清熱解毒,兼可消腫散結。

【用法用量】煎服,15~60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肝腎陰虛者慎服。服藥時忌茶。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 “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朱毒。”

2.《本草正義》 “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為務,故專治楊梅毒瘡,深入百絡,關節疼痛,甚至腐爛,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潰,一切惡症。”

【現代研究】本品含落新婦苷、異黃杞苷、胡蘿卜苷、3,5,4’-三羥基芪、表兒茶精L、琥珀酸、(-穀甾醇等皂苷、鞣質、黃酮、樹脂類等,還含有揮發油、多糖、澱粉等。本品所含落新婦苷有明顯的利尿、鎮痛作用;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也有研究發現,本品能促進尿酸排泄。

蠶沙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幹,簸淨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

【藥性】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胃經。

【功效】袪風濕、和胃化濕。

【應用】

1. 風濕痹證 本品辛甘發散,可以袪風,溫燥而通,又善除濕舒筋,作用緩和,可用於各種痹證。《千金方》單用蒸熱,更熨患處,以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者;若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可治風濕寒痹;與防己、薏苡仁、梔子等配伍,可治風濕熱痹,肢節煩疼,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2. 吐瀉轉筋 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濕,濕去則泄瀉可止、筋脈可舒。

3. 風疹、濕疹、瘙癢 本品善袪風濕,止癢,可單用煎湯外洗,或與白鮮皮、地膚子、蟬蛻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克,宜布包入煎。外用,適量。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 “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2.《本草綱目》 “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現代研究】

本品含葉綠素、植物醇、(-穀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蛇麻脂醇、氨基酸、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具有抗炎、促生長作用。蠶沙亦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桃仁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桃全國各地均產,多為栽培;山桃主產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四川、雲南等地,野生。6~7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去皮,曬幹,生用或炒用。

【藥性】味苦、甘,性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

【應用】

1. 淤血阻滯病證 本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滯,祛瘀力強,又稱破血藥,為治療多種淤血阻滯病證的常用藥。

2. 肺癰、腸癰 取本品活血祛瘀以消癰,配清熱解毒藥,常用治肺癰、腸癰等證。

3. 腸燥便秘 本品富含油脂,能潤燥滑腸,故可用於腸燥便秘證。

4. 咳嗽氣喘 本品味苦,能降肺氣,有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氣喘,既可單用煮粥食用,又常與杏仁同用,如雙仁丸(《聖濟總錄》)。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搗碎用;桃仁霜入湯劑宜包煎。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過量。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 “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

2.《珍珠囊》 “治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破蓄血。”

【現代研究】

本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揮發油、脂肪等。桃仁提取液能明顯增加腦血流量,增加犬股動脈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提取物能改善動物的肝表麵微循環,並促進膽汁分泌。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時間明顯延長,煎劑對體外血栓有抑製作用,水煎液有纖維促進作用。水煎劑及提取物有鎮痛、抗炎、抗菌、抗過敏作用。桃仁可抑製尿酸合成。

藥 膳

湯類

百合湯

【原料】百合20~30克。

【製法】煎湯或蒸熟食,每日1劑,可長期服用。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適用】預防痛風急性發作。

加味蘿卜湯

【原料】蘿卜250克,柏子仁30克。

【製法】蘿卜洗淨切絲,用植物油煸炒後,加入柏子仁及清水500毫升,同煮至熟,酌加食鹽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利尿滲濕。

【適用】常服可預防痛風急性發作。

冬瓜筍幹湯

【原料】冬瓜500克,筍幹30克,薑、食鹽、味精、食用油各適量。

【製法】把冬瓜去皮後清洗幹淨並切片,筍幹水發切絲。往炒鍋中加入適量食用油,用武火稍微加熱後即可倒入冬瓜與筍幹,拌炒2~3分鍾再加入涼水500毫升,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繼續燒上10分鍾,加入適量薑、食鹽、味精調和即可。

【功效】經常服用,有利濕消腫,促排尿酸的功效。

【適用】對延長痛風發作間隔期有良好作用。

土茯苓骨頭湯

【原料】土茯苓50克,豬脊骨500克。

【製法】豬脊骨加水煨湯,煎成1 000毫升左右,取出豬骨,撇去湯上浮油。土茯苓切片,以紗布包好,放入豬骨湯內,煮至600毫升左右即可。每日飲1劑,可分2~3次飲完。

【功效】清熱解毒、補腎壯骨。

【適用】痛風患者緩解期或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

冬瓜赤豆湯

【原料】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

【製法】冬瓜、赤小豆加水適量,煮至豆爛熟,調味即可,隨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