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被劫(1 / 2)

八百年前,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時有流星劃過夜空,墜落在秦國國都鹹陽,引發天崩地裂。落石之處,有萬道光芒迸發,照黑夜如白晝,三日乃絕。秦朝上下皆以此為天罰,眾臣惶恐,百姓逃離。三日之後,秦皇大膽,隻身前往落石之處,發現十丈深坑,坑底有一物,橢圓球狀,硯台大小,看起來非金非石,卻金光湧現,圓潤美麗。秦皇乃取之,愛不釋手,認為此物絕非凡間所有,乃上天所賜。從此秦皇自以為天之驕子,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乃令天下能工巧匠齊聚鹹陽,雕琢此物為玉璽,稱為傳國玉璽。玉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為五爪遊龍,栩栩如生,下部分為正方,底刻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自以為能傳至千秋萬代,永世不絕。

豈料秦傳至二世時,秦二世貪圖享樂,夜夜笙歌,殘暴不仁,不管百姓死活,堪比夏桀商紂,禍害天下。終引得帝國崩裂,狼煙四起。秦既失其鹿,天下群雄乃共逐之。從此天下混亂百年。六百年前,有一人,姓劉名邦,生於草莽,斬白蛇起義,自號赤帝之子,終統一天下,建國為漢,定都洛陽,距今已傳六百年。漢初時,百廢待興,皇帝選賢任能,勵精圖治,於是政通人和,國運大起,蒸蒸日上。如今傳至漢靈帝手中,靈帝荒廢朝政,貪圖享樂,盡忘祖宗教誨,惹得民怨沸騰,加之天災不斷,於是往往有百姓揭竿而起。但漢朝畢竟六百年底蘊,國運未盡,文臣武將極多,作亂刁民輕易被平息。

洛陽乃大漢國都,漢朝立國六百年,曆屆皇帝皆居住於此,於是洛陽城裏,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無數。並且洛陽乃是南北通衢之地,南來北往的客商旅人往往經過洛陽,因此洛陽城裏人口百萬之巨,商業發達。此時正是正午,驕陽似火,萬裏無雲,洛陽城東門口,進出之人絡繹不絕,人來人往,人聲鼎沸。

門口有一少年,十五歲,一身青衣,身高六尺,體格勻稱,黑發披肩,白麵幹淨,配上月眉星目,白齒紅唇,當真是一俊俏小生。此少年姓白名起,乃洛陽人,自幼父母早喪,幸有一軍中老人,因膝下無子,便收白起為義子,將白起撫養長大,傳其武藝。一年前,老人不幸染疾,身故。漢朝常有子承父業之說,於是白起被任命為洛陽東門守衛一小將,倒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兒。

此時白起正在睡午覺。天下太平已久,洛陽作為大漢國都,天子腳下,更是一片祥和,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在這裏鬧事,於是城門守衛也是鬆懈,白起也養成了午睡的習慣。突然聽到城裏傳來馬蹄聲和喊殺聲,白起驚醒,舉目向城裏望去,看到有約莫五十名士兵,披堅執銳,正在追一騎馬的白衣人。那騎馬的白衣人手持一柄劍,腳下馬兒疾馳,正向東城門衝來。不過人力畢竟不及馬力,眼看兩者之間越追越遠。追擊的士兵前方有一小將領頭,看到白衣人騎馬就快要過城門,心想若是讓其出了城門,便奈何不得了,於是朝城門大聲喊道:“此人乃****義,意圖不軌,前方將士速速攔下此人。”白起自小練武,有著長大以後戰場立功的願望,希望能出人頭地,不過因為洛陽無戰事,無法戰場建功,而自己又沒有貴人相助,所以一直沒有機會。現在看到這幅情景,頓時感到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隻要立功便有機會出人頭地,於是吩咐左右,隔斷交通,立起長矛,更自恃藝高人膽大,自己一個人持劍上前,要把這逃路的****義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