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形形色色的調理方法 2(1 / 3)

十、形形色色的調理方法 2

(五)運動療法

1. 平衡運動改善失眠

經常參加運動、對人的身體,心理都有難以計數的益處。古人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代替運動”,著名體育學家馬約翰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長壽的秘訣。”盧梭說:“如果不活動,我幾乎不能思維,因此必須使我的身體處於動態,我的思想才能開始活動。”

從現代醫學來看,經常鍛煉可以改變消化功能和排泄功能,增加體能與活力,一麵消耗脂肪,一麵強壯肌肉提高血液中良性膽固醇的比例,降低不良膽固醇的比例,從而降低總膽固醇的水平。

研究表明:運動還可以消除焦慮和不良情緒,改善自我形象,它能幫助你緩解生活中的壓力,防止壓力致病。據載,身體鍛煉不足對健康的損害同吸煙一樣大,比高膽固醇,高血壓和肥胖者的危害還大,並認為,適當鍛煉雖然吸煙、血壓和膽固醇都高,但比身體健康卻久坐的非吸煙者活得長。統計數字表明,積極鍛煉身體能增進健康,減少早逝的傾向,這是很有意義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運動亦如此。實踐證明,有些人對運動的性質,運動的量,以及選擇什麼種類的運動,抑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的概念不清,隻是盲目地運動,這是對運動認識的一個誤區。就如同有人認為“展卷有益”一樣,今天已經是不合時宜的觀念了。準確地說,很多人對“生命在於運動”的認識是模糊的。事實證明:有一些人在運動中獲得了健康活力,有一些人不懂因地因時因人地科學運動,反而出現了副作用。

據載,國外曾調查了5

000名已故運動員的生前健康狀況後發現,其中有一些人40~50歲就患上了心髒病等嚴重疾病,有許多運動員在訓練時大多都是無氧的強度速度的突發訓練,結果是強壯而不是健康,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

我國許多運動員在中年時就疾病纏身,據載,超級影星和拳擊手的壽命比學業上有成就者平均短8~9歲。劇烈的過量的運動經常會破壞體內的生物節律,加快體內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上的失調,結果導致了人體生命進程的縮短,從而出現了早逝。

對於患有嚴重失眠症的人來說,最好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是在睡前一兩個小時,到環境較好、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這樣可以起到既達到了運動的量,又能夠使身心充分放鬆的作用。從而上床後就容易入睡。

2. 另類思維的啟迪

現代人的失眠有很多是因為運動量不足所導致的,如果不重視這個原因,盲目地選擇藥物或其他療法,那將是荒謬的。據載,英國有一位貴婦人長期患有失眠症,久治不愈後,她絕望地想自殺。後被一位心理學家得知,建議她既然要死,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壯烈的死法?貴婦人很感興趣,詢問其方。心理學家建議她,你可以繞著倫敦城跑完一圈直到累死,這不是一個奇跡嗎?貴婦人接受了他的意見,就開始長跑。然而令人驚詫的是,她僅僅跑了幾公裏,就躺在地上起不來了,不久竟沉睡了,當貴婦人醒後,她驚奇地問身邊的人:“我怎麼能睡得著呢?我真的睡著了嗎?”當見證者告訴她已經酣睡了兩個多小時後,心理學家揶揄地問她:“你還想死嗎?”貴婦人說:“既然我能睡著了我幹嘛還想死?”親愛的朋友,通過這個故事你能得到哪些啟迪呢?難道治療失眠非得藥物嗎?貴婦人什麼特效藥沒吃過,為什麼治不好呢?

(六)其他方法

1. 生物全息療法

這是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發現提出的實用診療法。其機製是,凡是機體某一髒器或部位有病,就必然要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表現,在相關穴位上產生對痛刺敏感、皮膚電阻降低等病理生理現象。

1973年,他發現在第二掌骨側存在著一個新的有序穴位群。第二掌骨側的新穴分布的結果,恰像是整個人體在這裏的大致縮小。頭穴與足穴的中點為胃穴;胃穴與頭穴的連線中點為肺心穴;肺心穴與頭穴的連線分三等分從頭端算起的中間兩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肺心穴與胃穴連線中點為肝穴;胃穴與足穴連線分為六等分,胃穴的下方依次上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速診法:以自測為例,被測手呈為鬆握雞蛋狀,肌肉自然放鬆,虎口朝上,然後以拇指依次沿著第二掌骨邊緣均勻用力,如第一次測試結果不明顯,可再來一次,比前一次再用力些,在按壓某穴時,如有明顯的麻、脹、酸、痛的感覺,如再用力就會疼痛難忍,這就是壓痛反應,稱為壓痛點。證明與之相對的器官就有病。這可稱為部位對應原則。

如果左手的壓痛反應較右手的同名穴位強,表明左側病重或病在左側,反之亦然。

如果第二掌骨所有穴位都無壓痛。證明全身基本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