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瓜蔞散
(情節)沒成婚的姐夫送給姐姐一件花綾衫。姐姐非常珍愛,穿在身上,罩一件外衣,從不顯露。一天,她背著幕簾,懸掛竹簍,高髙地舉起胳臂時,由於外衣的袖子寬大,便露出了花綾衫的袖子。恰好被妹妹發現,就頑皮地追問花綾衫的來曆,姐姐好一陣臉紅。
(湯歌)貝母瓜蔞花粉研,陳皮桔梗茯苓添,嗆咳咽幹痰難咯,清肺潤燥化痰涎。
(用法)水煎服。
(功效)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應用)主治肺燥有痰。症見:咯痰不利,難咳,上氣喘促,咽喉幹痛,舌紅少苔而幹。~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矽肺等兩見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幹燥,舌紅少苔者。
現劑三子養親湯
(情節)東鄰的三兒子,自幼愛禽鳥,常學鳥語,往往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每當群鳥南來北往的時節,他總是找來多種穀物和草籽,以供禽鳥覓食。
(湯歌)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大便實硬加熱蜜,久寒更可加生薑。
(組成)3味:萊菔子9克、白芥子6克、蘇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化痰飲,降氣消食。
(應用)主治老人中虛,痰壅氣滯。症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加減:若有表邪,可加前胡、蘇葉;中焦陽虛,痰多而稀,嘔吐,胸膈滿悶者,加半夏、幹薑、砂仁;若痰阻氣機,中焦不得宣通,胸悶苔膩者,合二陳湯加減治療。現代常用本方加減治療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屬於痰涎壅盛,肺氣不利者。
杏蘇散
(情節)小侄出玩,不慎落水,被一少女救出。為報救命之恩,小侄便認少女為幹姐,並領她快快走到村裏,早早認下自己的居家所在。一來是讓父母認下幹親,二來是好常來會,增加兩家的情誼。
(湯歌)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甘薑棗研,疏風化痰理肺氣,咳止痰化病自痊。
(組成)11味:蘇葉6克、枳殼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格梗6克、生薑6克、大棗3克、枚杏仁91克、製半夏6克、橘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風解表,宣肺化痰。
(應用)主治風邪傷表,肺氣失宣。症見: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幹,苔白脈弦。加減:惡寒重,可加蔥白、淡豆豉;頭痛甚,可加防風、川芎;咳嗽痰多,或素有痰飲,可重用半夏、橘皮、茯苓。現代常用本方加減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風邪傷肺,內阻者。
止嗽散
(情節)皇帝身染重病,禦醫們找不出病因,束手無策。聽聞有位叫智叟的杏林隱士,隱居在京城之外百草園內,宮內便派出大臣前往百草園恭接智叟。老醫生本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宗旨,打點了一番,便隨大臣進京去。
(湯歌)止咳散中百部前,紫菀荊芥陳桔甘,肺氣失宣成咳嗽,宣肺止咳自然安。
(組成)7味:百部1000克、甘草375克、紫菀1000克、白前1000克、陳皮500克、荊芥1000克、桔梗1000克。
(用法)為散劑,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或薑湯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應用)主治風邪犯腫。症見:咳嗽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加減:偏寒者,加防風、蘇葉、生薑;偏熱者,加桑葉、菊花、牛蒡子、薄荷、黃芩、蘆根;痰濕中阻,咳嗽痰多者,加半夏、狹等、蘇子。現代常用本方加減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
江昂
汪昂(公元1615年~1694年)後字切庵,安徽休寧人,為清代著名儒醫。切庵早年從儒,三十多歲時,因蹉跎世變,遂棄舉子業,立誌醫藥。前後四十多年,博覽諸子經史及各家醫緒,思以濟生救疾。晚年一心治學,著書立說,普及中醫藥知識,撰有《醫方集解》、《素問靈樞類約注》、《湯頭歌訣》、《本草備要》等。汪昂著輯方書多種,以啟後人。又有“腦為元神之府”、“靈機記憶在腦”等說。由此可知:他在學術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治學態度也較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