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繼往昔之實踐開未來之輝煌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 陳光誌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本著總結曆史、借鑒經驗、啟迪未來的宗旨,《多黨合作在四川》大型文史係列叢書,曆時三年,數易其稿,終得完成。

改革開放已曆30餘年,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見證並參與了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進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加政治協商,認真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促進了四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全麵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已曆60餘年,我省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不斷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5·12”特大地震中,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挺身而出,主動作為,形成了抗震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的堅強陣線,為再還人間一個錦繡巴蜀作出了重要貢獻。《多黨合作在四川》用深情的筆墨,再現了風雨同舟、再現輝煌的光輝曆程。

《多黨合作在四川》叢書的編輯工作,得到省委的高度重視,受到各方的真誠關懷,省政協主席陶武先及4位省政協老領導親自擔任顧問,各民主黨派省委主委、省工商聯主席、省政協秘書長等作為編委會成員,親自負責。各級政協和民主黨派各級組織以及有關單位橫向協作,上下互動,有序推進,保證了叢書高質高效地圓滿完成。

《多黨合作在四川》叢書,分設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工商聯卷,共8卷,近400萬字,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既獨立成卷,又渾然一體;既廣征博采,又突出典型;既體裁各異,又風格統一;既秉筆直書,又生動有趣。講述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民主黨派老一輩,又有風華正茂的年輕成員;既有領導幹部,又有專家學者。他們或親身經曆,或耳聞目睹,借文筆之力,憶往昔之事,抒統戰情懷。他們將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民主黨派老一輩在川的統戰佳話記錄下來,將我省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極為寶貴、鮮為人知的統戰史料留存下來,將他們參與我省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經驗和成果記錄下來,不僅是對我省多黨合作光輝曆程的回顧與紀念,對民主黨派老一輩高尚風範的弘揚與傳承,也是對多黨合作製度在四川實踐的一次梳理和總結。這不僅是政協文史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一筆重要史料,也是愛國統一戰線的一曲深情頌歌。

先賢啟迪後昆,曆史昭示未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征程上,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學習先輩精神,傳承優良傳統,堅定政治信念,更加堅定地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中共同譜寫我省多黨合作的光輝前景和絢麗篇章。

序言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

陳次昌

經過前後一年多時間的組織、采寫、編撰工作,這部填補了四川省工商界60年來曆史空白的《多黨合作在四川·工商聯卷》,終於擺在了我們麵前。

從1952年至今,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四川省工商聯自成立籌備處以來,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和輝煌曆程。四川省工商聯(四川省商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四川省工商界組成的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是黨和政府聯係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橋梁和紐帶,是政府管理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

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1949年8月《中共中央關於組織工商業聯合會的指示》,為有效地組織工商界人士積極投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重慶、自貢、成都等各地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在接收、改組舊商會、舊工業會和改造舊同業公會的基礎上,成立工商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