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起科韻路(1 / 2)

2017年,羊城科韻路。

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淩晨的三點半,但騰宇高科研發部的人工智能研究室依舊燈火通明。

道路盡頭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內,騰宇高科人工智能團隊帶頭人李化藤的工位在一個靠牆的角落,除此之外則是一台經過魔改的小型服務器。

黑色套頭衫,藍色牛仔褲,頭發剪得短短的,工位上的電腦屏幕和堆積如山的書幾乎快要遮住李化藤。

他緊緊盯著眼前的屏幕,看著上麵不斷閃動的測試數據,滿布血絲的雙眼中原本僅剩的堅毅也終於被疲憊取代。

“不,隻是參數沒調好,再試一次,還有時間,還有機會…”

把手裏燒得隻剩下煙屁股的紅塔山摁熄在早已滿是煙蒂的煙灰缸裏,他喃喃自語道。

然而,他心中的理智早已經告訴他真正的答案:機會已經不再有了。

李化藤,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是一個在業內也小有名氣的人工智能研究學者,半年前剛加入騰宇高科即成為團隊負責人,一時間可謂事業有成春風得意。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

像人工智能這種偏向基礎研究的項目想要從零到開始,萬丈高樓平地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這半年李化藤帶著他的團隊一直加班加點,還經常通宵加班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拿出很理想的成果。

而偏偏事實就是,在一波波互聯網浪潮賺慣了快錢的騰宇高科其實根本沒有深耕基礎研究的決心與魄力,李化藤和他的團隊,隻是公司又一個追逐風口的嚐試而已。

李化藤覺得ai是理想,是追求,是人類信息技術向上不斷攀登的一座裏程碑;可高管們看來,ai跟p2p、共享經濟乃至電商、互聯網+等等一個又一個的科技口號別無二致。

僅僅三個月時間過去,公司高層就開始以“沒有領先業界的產出”為由逐步削減起了對李化藤團隊的資源投入。

原因無他,公司高層刷了一會微博,經過仔細地“調查研究”後認為,比起在眾多互聯網巨頭緊盯的人工智能領域之中虎口奪食,投資當下大熱的區塊鏈技術,自己發布一個“騰宇幣”忽悠接盤俠入局可要來錢快多了。

理想,情懷,這都是些什麼玩意?你這麼有理想怎麼不辭職去做芯片?不好意思,在我們的眼裏,隻有錢。

而在明天即將舉行的會議中,其中一項就是對李化藤團隊和他們近半年努力的成果的最後審判。

……

次日早上十點,騰宇高科會議室。

“…接下來的議題是:關於人工智能團隊和產品線的討論。”綜合管理部部長程菲麵無表情地說道。

話音剛落,產品總監黎大鵬就輕蔑地撇撇嘴,接話道:“我不認為這還需要討論。”

“很明顯在一周前舉行的測試裏麵,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工智能團隊研發的聊天機器人項目根本沒有繼續下去的價值。”

“我們產品團隊對市場上的其他競品做了分析,人工智能團隊代號‘零’的聊天機器人完全就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李化藤忍不住大聲反駁道:“‘零’的內核是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人工智能,我們團隊還對算法進行了調優,跟很多積累多年的競品相比雖然暫時沒有顯著優勢,但我認為它有足夠的潛力…”

他話還沒說到一半就被黎大鵬很無禮地打斷:“就這麼個人工智障?還有潛力?李博士,你怕是讀書讀傻了吧?我們公司做的產品都是要盈利的,沒實質性的回報公司為什麼還要持續地投入資源?你以為你還呆在大學的實驗室裏麵呢?”

黎大鵬繼續滔滔不絕地蠱惑道:“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產品團隊主導的‘騰宇幣’。”

“這個項目雖然還沒完全推出市場,僅僅隻是舉行了ico(首次代幣發行)就已經籌集到了超過一千枚比特幣,換算成比特幣如今的市值近一千五百萬美元,而我們的投入還無限接近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