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癌抗癌食物1
(一)主食
1. 蕎麥麵
蕎麥和其他糧食作物不同,不屬於禾本科,而是屬於蓼科蕎麥屬的植物。據說,在日本的繩文時代(大約一萬年以前到公元前1世紀前後的時期)人們已經開始食用蕎麥麵條了。
自古以來,以米飯為主食的日本民眾,也很喜歡吃麵條,而麵食中尤其偏愛蕎麥麵條。現在,蕎麥麵條仍是日本代表性的料理之一。
到過日本旅遊的人可能都會看到,許多火車站和地鐵站的入口處或者車站的月台上都設有一個小小的蕎麥麵條店,店員為旅客們提供各種口味的蕎麥麵條。
日本每年蕎麥的需求量非常大,大部分要依靠進口,其中70%是從中國進口,10%是從北美進口,剩下的20%是日本栽種出來的。其本土主要產地為北海道和群馬、栃木、宮城等縣(日本的“縣”相當於我國的“省”,以下均同),每年夏天與秋天各收割一次。
蕎麥種子成熟收獲後,將其外殼去掉碾成的粉末稱為蕎麥粉。在蕎麥粉裏加入少量的小麥粉、雞蛋以及山藥粉,然後加水均勻地攪拌,就可製成蕎麥麵條。
與其他麵類相比較,蕎麥麵的熱量最低。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蘆丁、煙酸、膽堿等成分,特別是其中含有豐富的蘆丁,人體服用後能夠強化毛細血管,因此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眼底出血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癡呆症)。
據日本中央衛生部每年的健康調查,發現以蕎麥麵為主食、居住在偏僻山區的居民中,長壽老人的人數顯然比城市居民要多得多。
經常吃蕎麥麵有助於體內“癌細胞的自我毀滅(凋亡)”
在日本,蕎麥麵既是一種受大眾歡迎的家常料理,同時也是一種受到專家們注目的防癌食品。特別是蕎麥麵中的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預防人體內癌細胞的發生,並能夠抑製癌細胞的繁殖,這一點已被孫步祥博士所證實。孫博士是一位從中國到日本去工作的學者,專攻健康食品的研究與開發。
孫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調查了150種植物的抗氧化效能,發現其中蕎麥的作用特別強,於是他們從蕎麥粉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多酚混合物”用於動物實驗。孫博士準備了100隻大白鼠,每天喂以致癌物質,試圖人為地使它們患上肝癌。然後將這些大白鼠分成四個小組。第一組在飲用水中加入多酚混合物,第二組在飲用水中加入免疫增強劑,第三組在飲用水中加入多酚混合物與免疫增強劑,第四組在飲用水中未加任何藥劑。
7個月後,實驗結果出來了:第四組的大白鼠100%患上了肝癌;而第一、二、三組的大白鼠中有10%~30%沒有出現肝癌。更令人關注的是肝癌轉移到肺部的狀況。第四組的大白鼠100%都發生了肝癌肺轉移,而其他三組患上肝癌的大白鼠中發生肺轉移的僅為29%~50%。也就是說,患上肝癌的大白鼠中50%~71%沒有發生肝癌肺轉移。對於這次的實驗結果,孫博士總結說,這是一種“癌細胞自我滅亡的細胞凋亡現象”,換句話說,就是蕎麥中含有的成分有助於體內“癌細胞的自我毀滅”。
蕎麥麵的高效率利用法
日本民眾對蕎麥麵條的吃法有多種多樣,既有熱氣騰騰的“煮蕎麥麵條”,也有煮熟待涼後,一口一口沾著特製醬汁吃的“笊蕎麥”(一種涼蕎麥麵,因用笊籬或竹籠當容器而得此名)。
近年,日本抗癌專家積極向大家推薦一種“鄉村蕎麥麵”,也有的地區民眾稱其為“山村蕎麥麵”。這種蕎麥麵是指將蕎麥連同其外殼一起碾碎成粉狀的蕎麥粉所製成的蕎麥麵,雖然顏色有些發暗,吃起來有點發澀,但是蕎麥的香味很濃。
孫博士做實驗時就是將整顆蕎麥磨碎後,從中提取“多酚混合物”的。孫博士解釋說:“蕎麥外層的多酚含量比內層要高出幾倍。所以經常食用日本‘鄉村蕎麥麵’,抗癌效果應該會更好。”
在日本,稍加注意你就可以觀察到,老百姓每當吃完蕎麥麵條後,都會把麵湯全部喝完,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為什麼要喝麵湯呢?原來在煮蕎麥麵條時,含在其中的許多多酚類有效成分會溶入麵湯裏,若將麵湯舍棄,豈不浪費了這些有效成分。為了避免喝湯時攝入過量的鹽分,大家都會在煮蕎麥麵條時使用低鹽作料。
有一點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雖然蕎麥麵有健脾和胃的功效,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蕎麥麵的性質偏涼。因此,虛寒體質的中高齡者不宜過量食用,同時最好避免食用涼麵(包括日式的笊蕎麥)。可以在熱麵中加入兩三片生薑和大蔥末,以緩解一點蕎麥麵的涼性。
注:蕎麥除了以上功用之外,還有補氣止汗的藥效。常服蕎麥茶或常吃蕎麥麵條能改善便秘、痔瘡以及盜汗等病症。
2. 小麥麩皮
小麥麩皮,也稱為麥糠,是在麥穀脫粒過程中除去外殼後靠最外側的一層麩皮,也就是製作精白小麥粉時剝脫下的渣滓。自古以來小麥麩皮多當作無價值的下腳料摻兌在家禽家畜的飼料中。近年來由於科學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麥麩在食物營養及健康醫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據大阪府立成人病預防中心的石川秀樹博士研究證明小麥麩皮裏含有植酸鹽,這種成分能夠抑製體內癌症的發生,特別是結腸癌。這個研究報告在日本發表後引起了人們對小麥麩皮的關注。目前在日本,大家很時興吃小麥麩皮。
石川秀樹博士研究發現,小麥麩皮的抗癌成分是其含量最多的食物纖維,以及植酸鹽、硒、苯酚、甾醇等。其中食物纖維是不溶性物質,包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當然,這些不溶性物質在腸道內也幾乎不能被分解,因此糞便的容量增加,一些對機體有害的成分,包括致癌物質也被吸附在這些不溶性物質上,最後從體內排出。
小麥麩皮中還含有維生素E、植物性脂肪等。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植物性脂肪主要存在於小麥胚芽中,當小麥外皮和胚芽一起被剝脫下時,很可能有一部分植物性脂肪混入小麥麩皮裏。這種植物性脂肪很容易發生氧化,所以平時一定要將小麥麩皮密閉保存。
石川秀樹博士還發現,如果機體內與鐵相結合的物質不存在的話,鐵就會形成遊離基,那麼細胞也就容易被氧化。而小麥麩皮裏植酸鹽這種成分能與機體內的鐵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所以也就能防止機體內發生氧化。
另外,硒這個成分也很重要,因為它是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之一。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在體內有強力的對抗活性氧的作用,也就是說,這種酶能夠將體內產生的活性氧轉變為無毒性物質。
小麥麩皮裏含有的茶酚和甾醇,也都是抗氧化物質。它們與食物纖維相互協助,能更有效地預防癌症。
小麥麩皮的有效利用法
走進日本的百貨商店或者健康食品的專賣店裏,可以看到許多以小麥麩皮為原料的加工食品。有的是當作早飯的替代品,有的是作為下午點心吃的。抗癌專家認為,小麥麩皮製成的顆粒用溫開水送服,效果最理想。或許是由於不少年輕的日本人挑食,難以做到每天食用這些顆粒,於是營養師想方設法地把小麥麩皮拌入麵粉中做成麵包或餅幹,以便大家覺得口感好一點,可以多吃一些。
有便秘傾向的人,每天需要服用3大匙的小麥麩皮顆粒。如果實在咽不下去,可以改吃加工後的可口的小麥麩皮,一天需要吃進1/3杯。
小麥麩皮的食用效果是因人而異的。營養學家建議服用者注意自己大便的狀況,一點一點地調節食用量。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患有習慣性便秘,一下子吃進許多,這樣可能引起腹瀉。高齡體虛者尤其要注意,避免過量食用小麥麩皮。
由於小麥麩皮已有了新的防癌科學根據,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的青睞。在健康食品專賣店裏,呈茶色的小麥麩皮顆粒最近很有“人氣”。不少人將它買回家做成蛋糕和各種點心,或者拌入牛奶、豆漿中食用。
注:近年日本的老百姓還熱衷於洗“小麥麩皮浴”。具體做法是:每次將100~300克的小麥麩皮裝入紗布袋裏,然後放入洗臉盆中,倒入大半盆滾開水,20分鍾後連水帶紗布袋一起倒入浴池裏,再加入適量的40~50℃的熱水,拌勻後就可以洗澡了。小麥麩皮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夠活化和保護皮膚細胞,使皮膚變得更加光滑滋潤。這裏要注意的是“小麥麩皮浴”的溫度不宜太高,以40℃左右為宜。
3. 薏苡仁
薏苡仁俗稱薏米,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形如米粒。薏苡仁原來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和中藥,據說在唐代的長安(西安)城裏已有薏苡仁粥出售。19世紀初,薏苡仁傳到日本,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江戶時代(公元1603—1867),老百姓中很快掀起了“薏苡仁熱”。他們將薏苡仁煮著吃或煎湯喝,多用來充饑果腹,或治療雞眼與扁平疣。以後日本曾流行“天花”,病人服了薏苡仁後症狀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近年來,日本許多女子每天都喜愛服用薏苡仁粉,用來防止顏麵皮膚的老化和治療扁平疣。另外,薏苡仁還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食欲缺乏、水腫、尿少等有改善作用。所以薏苡仁這味食品兼漢藥在日本一直很有“人氣”。
日本的醫院臨床證明薏苡仁對癌症患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