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白領、年輕人有喜歡用零食‘加餐’的習慣,其實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一個很大隱患。”糖尿病專家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話梅等,過量多吃,隻吃不動,其高熱量、高鹽分等,都可能成為糖尿病的誘因。
想多吃蔬菜,結果吃了太多“蔬菜色拉”,反而因為蔬菜上澆了厚厚一層色拉油,使得攝取的熱量過多;看電視時不停地吃休閑零食;為了減肥,光吃菜、不吃飯……在日前啟動的2008年上海市社區糖尿病科學防治工程係列科普活動的首場講座上,內分泌科專家為市民盤點諸多誤區。
“白領、年輕人有喜歡用零食‘加餐’的習慣,其實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一個很大隱患。”華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梁瑞教授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話梅等,過量多吃,隻吃不動,其高熱量、高鹽分等,都可能成為糖尿病的誘因。有些人不感到零食熱量高,其實,10粒花生米就相當於半兩米飯。經常吃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導致型體肥胖。不僅如此,果脯、話梅等鹹味食品,其中所含的鹽分也相當高。長期食用,還可能會引起高血壓。肥胖和高血壓本身就是患糖尿病的最大潛在因素。
梁教授提醒,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很高,甚至還可能超過米飯中澱粉的熱量,因此“隻吃菜、不吃飯”可能會導致熱量攝入超標。
據統計顯示,每10個上海人中就有1人糖代謝不正常。市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史奎雄教授說,目前,本市20歲以上的糖尿病發病率大約為5%至6%,而血糖輕度升高,可能發展為糖尿病的“後備軍”也在5%左右。在糖尿病“後備軍”中,每年大約還有7%的人轉化為糖尿病患者。
燒烤食物易致肥胖和糖尿病
據國外媒體報道,芒特西奈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現代飲食中一種常見的成分可能對腹部肥胖、胰島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發生起了重要作用。
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由該醫學院的海倫·弗拉薩拉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老鼠在持續接觸這種名為甲基乙二醛的化合物後會出現顯著的腹部肥胖、早期胰島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甲基乙二醛是一種晚期糖化終產物,在幹燒食物時會產生這種物質。現在已發現晚期糖化終產物能減弱控製炎症的身體保護機製。
口味暗示:想吃甜食或缺胰島素
據生命時報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吃甜,有些人喜歡吃鹹,這固然和不同的口味有關,但美國MSN網站近日提醒大家,如果一段時間內,你特別想吃某種或某類食物,也許意味著營養失衡或更大的健康問題。
1.老想吃巧克力。意味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6和B12。它們幫助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傳遞能量的效率。一旦缺乏,人容易感到疲勞、沮喪或情緒低落。巧克力則通過釋放血清素,讓人感到快樂。
2.想吃甜食。可能是胰島素缺乏。胰島素的作用是抑製細胞對糖的攝入,一旦缺乏,人低血糖時就會焦躁不安、思緒混亂且易怒、固執。這就是有些人不吃甜食就坐立難安的原因。
3.想吃鹹的食物。生活中越是疲勞的人,越愛吃鹹的、口味重的食物。這些人大部分處於腎上腺疲勞狀態,過多攝入鹽分會刺激腎上腺分泌出一種可抑製和緩解緊張的激素。
4.想吃辣的食物。吃東西時總要求越辣越好,證明你舌頭上的味蕾已在常年食辣中降低了敏感度,而且你會經常因菜肴不夠辣而情緒激動或感到身體疼痛。這是因為辣椒中含有天然鎮定素,攝入辛辣食物是緩解過度緊張的一種途徑。
5.想吃肉。體內缺乏氨基酸或鐵等礦物質不足。肉類的蛋白質能幫助人體獲得所需的氨基酸;其中的鐵與植物中的鐵不一樣,與人體需要的形式完全一致,能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並且,肉中含有某種因子能促進鐵離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