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帶您讀懂主要術語(1 / 3)

第1章 帶您讀懂主要術語

第1卷

貧 血

當由於某種原因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運輸氧氣的作用,使得身體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造成組織、器官缺氧,並出現一係列缺氧症狀,如麵色蒼白、口唇色淡、心悸、氣短、頭暈、頭痛,甚至暈厥、失眠、記憶力衰退等,即為貧血。嚴格地講,貧血隻是一種症狀,並非一個獨立的疾病,換言之,很多種疾病都可以導致貧血。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儲鐵不足和食物缺鐵,致使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主要診斷依據是紅血蛋白濃度。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在嬰兒、幼兒、育齡女性、孕婦及乳母、老年人中發生率較高。缺鐵性貧血也是本書主要論述的貧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引起的大細胞性貧血,其特點是紅細胞核發育不良,成為特殊的巨幼紅細胞。本病過去多見於20~40歲孕婦和嬰兒。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和衛生條件改善,該種貧血已經很少見。

生理性貧血

由於健康人體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釋所引起的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主要見於女性的妊娠期。目前主張生理性貧血也要進行飲食幹預,必要的時候還可服用補鐵藥物。

出血性疾病

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貧血後必須認真查找很可能存在的原發疾病,即造成貧血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出血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出血、服用阿司匹林造成胃出血、腎病尿血、腫瘤、子宮肌瘤、月經失調、痔瘡出血等。出血導致鐵大量流失,並出現缺鐵性貧血。如果不治療這些原發疾病,貧血通常很難通過補鐵糾正。

缺鐵性貧血的階段性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一般前後要經曆三個階段:儲存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和缺鐵性貧血期。前兩個階段,雖屬缺鐵,但不出現明顯的貧血表現,血紅蛋白濃度並不下降,也不診斷為貧血。三個階段總稱為鐵缺乏症,但隻有最後一個階段臨床上才診斷為貧血。也就是說,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之間不能畫等號,鐵缺乏比缺鐵性貧血更多見。

口服鐵劑

口服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首選方法。鐵劑的種類很多,如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商品名速力菲)、多糖鐵複合物(商品名力蜚能)、富馬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10%枸櫞酸鐵銨等,還有一些中西藥複方的補鐵藥物。

血 常 規

血常規是診斷貧血最基本、最簡單而又很重要的一項檢查,它包括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及形態觀察、紅細胞比容、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等多項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濃度,據此可以作出貧血診斷。診斷貧血的具體標準如下:血紅蛋白(Hb)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婦<100g/L。

血紅蛋白(Hb)

在血液中負責運輸氧氣是紅細胞的主要功能,紅細胞運輸O2的功能是靠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來實現的。在肺部,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血液中98.5%的O2與血紅蛋白結合),然後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在需要消耗氧氣的組織或器官,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氧氣被利用,血紅蛋白將隨血液循環再次回到肺部,並重新與氧氣結合,進入下一次循環。

Hb存在於紅細胞內,結構比較複雜,是由四條多肽鏈(珠蛋白)和四個血紅素b輔基組成的四聚體大分子,分子質量約為65000。其中血紅素是鐵的卟啉配合物,鐵原子位於血紅素的中心,故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

在人體內,鐵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合成血紅蛋白。鐵不但是血紅素的結構中心,還是負責與氧氣結合的關鍵部位,因而也是血紅蛋白的功能中心。沒有鐵就沒有正常的血紅蛋白,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減少,並引起缺鐵性貧血。實際上,鐵不僅是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鐵還參與構成肌紅蛋白(Mb)、細胞色素P450、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等重要蛋白質,它們無一不與氧氣在人體內的轉運、利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