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西方七國,蘇姓為尊(1 / 3)

海軍的發展大大出乎他的預料,沒想到燕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這麼發達了,隨即蘇辰又問道:“子義,如今往東瀛移民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回主公,如今遼東青州往東瀛的一名已經超過百萬,東瀛那邊已經建成了一個小型的船塢,正在籌備建造造船廠,隻是因為移民的事情,造船廠一直耽擱著,沒有多餘的人手操辦此事。”

聽到這裏,蘇辰說道:“今年移民想要開墾種糧已經晚了,這些移民初到東瀛,也不能由海軍這麼一直養著,不如以工代賑,讓他們參與建造房屋,修建道路,如此一來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又能為官府解決一項大問題。”

“主公英明,臣會把此事彙報韓王,盡快施行。”

“嗯。”

蘇牧被蘇辰封為韓王,總督韓國軍政,要想治理這麼大的地方,不能全靠軍人,所以蘇辰也在燕京書院中挑選了不少寒門士子前往東瀛為官,不然即便韓王由三頭六臂,也無法把東瀛給治理好。

蘇辰在遼東帶了半個月,隨即坐船南下,又去視察了青州海軍基地,因為商貿的關係,青州成為燕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尤其是靠近海邊的東萊郡,這裏出產的海鹽遍布整個大燕國,甚至還遠銷西域,每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賦稅,也讓五原商會賺取了大量的金銀。

因為大宗交易的緣故,五原商會推出的金銀劵大受歡迎,在商業貿易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一些世家大族還是喜歡窖藏金銀,所以金銀券目前還隻是在大商人之間流轉。

蘇辰自然是想遍收全國金銀,這樣一來,可就把所有百姓士族綁到了燕國這一艘船上,但這並不現實,倒是在東瀛或者夷州可以施行這樣的策略,東瀛盛產白銀,發行紙幣能夠極大的增強國力。

青州富庶,臨淄尤甚,他上次來到青州還是打黃巾之時,沒想到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

諸葛瑾乃是如今的青州刺史,這些年在青州兢兢業業,雖然身為他的弟子,卻沒有仗著身份便利,進入朝堂,反而是治理地方頗有成效。

蘇辰單獨召見了諸葛瑾,說道:“子瑜,這一路走來,整個青州百姓都在傳頌你的賢名,看來為師當年讓你主政青州這步棋是走對了,如今內閣之中子布年齡也大了,為師有意把你調入內閣,你意下如何?”

“但憑師尊吩咐!”

諸葛瑾如今也是兒孫滿堂了,長子諸葛恪乃是太學之中的翹楚,如今已經出仕,在兵部為小吏。

諸葛家族如今在燕國朝堂也算是名門望族了,且不說一門雙刺史,諸葛均如今也是一郡太守,而且誰都知道諸葛亮乃是太子近臣,又是陛下義子,諸葛家的崛起勢不可擋。

諸葛瑾既然沒意見,他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說道:“為師有意讓諸葛綽當睿兒的伴讀,你這個做爺爺的有什麼想法?”

“師尊,綽兒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對於師尊的愛護,諸葛瑾銘感五內。

“不小了,為師最近給睿兒找了一群伴讀,年齡都比綽兒大不了幾歲,反正都在洛陽,你要是進京了,也能時常看到。”

“那就多謝師尊了。”

諸葛家的後輩還是很優秀的,其中諸葛恪已經嶄露頭角,當年想要攀上諸葛家這棵大樹的家族不知凡幾,諸葛恪娶親之事也是讓諸葛瑾為難,最後諸葛瑾親自寫信求教於他,他並沒有參言,隻是讓諸葛瑾看著辦就好。

諸葛瑾倒也知道分寸,沒有挑選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隻挑選了一個小家族的女子,這倒是讓蘇辰對他非常滿意。

諸葛亮陸遜二人便是蘇辰留下的後手,有這兩人在,將來即便司馬懿想要搞風搞雨,也要掂量一番,當然,他相信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不會螳臂當車,自不量力,這兩家的存在都是為了平衡司馬家族的權勢,司馬八達可不是鬧著玩的,這當官的不要太多,但對於人才,他燕國又不能不用,所以他不得不引起重視。

在青州帶了些日子,他繼續南下,這一站直接從入海口進入長江,沿江而下,到了荊州。

荊州大都督關平和水師大都督蔡瑁親自出迎,蔡瑁這些年很安分,或許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緣故,蔡瑁並沒有逾越之舉,所以蘇辰對蔡家也比較寬容,畢竟這也是蘇家的外戚。

“臣等拜見陛下!”

他這一到荊州,聲勢就有些大了,尤其是蔡瑁想在蘇辰麵前表現一番,所以召集荊州文武百官前來迎接。

蘇辰對此倒沒有生氣,他也知道不可能繼續隱藏行蹤,而且也沒有必要,蘇辰到了襄陽,自然而然就住進了現成的楚王宮。

他在楚王宮舉行宴會,款待荊州文武,這也算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宴會結束蘇辰單獨把蔡瑁留了下來,告訴他想把它調入海軍衙門任職,蔡瑁自然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