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腦血管病基礎知識
1.什麼是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主要是指由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的動脈係統與(或)靜脈係統發生病理性改變,引起腦的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從而直接影響腦組織,致使腦細胞發生功能紊亂或出現不可逆的損害,由此所導致的各種疾病。
腦血管疾病按照病程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慢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征等。而我們臨床上常常所說的腦血管病通常是指急性腦血管病,即腦卒中。
2.為什麼急性腦血管病又被稱為腦卒中?
急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將急性腦血病稱為腦卒中主要是因為此類疾病起病急驟,來勢凶猛、病情變化迅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的腦功能障礙,如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無力、偏身麻木、言語不利及口角歪斜,嚴重時甚至突然昏倒及不省人事等;同時此類疾病的病因均為腦血管係統的病理性改變。簡單來講就是說由於供應腦部的血管發生突然堵塞或破裂,腦失去了血液供應,難以正常發揮作用,作為人體“司令部”的功能消失了,指揮失靈,處於癱瘓狀態。將此類疾病稱為卒中就是為了強調此類疾病猝不及防,中醫學形象的將此類疾病描述為“中風之後,如矢石之中人,驟然而至也”,也就是說此病發生時人好像突然被石頭或箭矢擊中一樣快速和不可預料。而西醫將此類疾病稱為腦血管意外、腦血管事件,也是為了強調此類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突然的,毫無先兆及令人意外的。
3.中風和腦卒中是一回事嗎?
中風是祖國醫學中醫學的一個術語,也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而腦卒中是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對中風一詞所使用的規範詞。對於中風的認識,早在中國古代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了,如《素問·調經論》中指出“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複返則生,不返則死”這裏的大厥就是中風的意思。“中”為打擊之意,又為矢石之中;“風”善行而數變,又如暴風疾至,因為此類疾病起病急驟,來勢凶猛,病程變化迅速,就像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數變”、“變化莫測”,我國古代醫家便用“風”這個我們熟悉的自然現象類比此類疾病,中風因此而得名,也被我們老百姓所認識和接受。因此,中風和腦卒中一樣,都是指急性發作的腦血管病。
但是有人把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偏癱或麵癱均稱為中風,嚴格上講是不確切的,因為顱內的腫瘤、感染、代謝性疾病均可能引起上述症狀。
4.腦卒中如何分類,包括哪些疾病?
前麵已經簡單講到,發生腦部血液循環障礙主要的原因是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狹窄、堵塞或破裂,事實上,根據腦卒中發生的病因學、病理學的不同,醫學上對腦卒中的分類是十分複雜的。
簡單地講,根據血液被中斷的原因,腦卒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缺血性腦卒中,根據缺血的病因及程度不同又可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硬化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分水嶺腦梗死等。此類情況占全部腦卒中病人的70%~80%,多由於腦動脈硬化、動脈管腔狹窄、血流減少或完全阻塞、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血流中存在栓子等情況所引起。另一類是出血性腦卒中,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可以主要分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因長期高血壓、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等因素所引起。由於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壓迫腦組織而引起意識不清、偏癱、失語等症狀,如果出血量較多還會造成腦組織受壓、腦水腫、腦壓增高等情況,可引起患者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昏迷。出血性腦卒中病人占腦卒中的20%~30%。當然除了上述簡單分類外,腦卒中還包括主要由腦部引流靜脈功能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如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等。
5.腦梗死分為幾類?
腦梗死是腦卒中中最常見的,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腦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致使血液供應缺乏或中斷,使其供應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腦細胞壞死而出現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目前醫學上將腦梗死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分水嶺梗死以及其他由於動脈壁的炎症、先天血管畸形、血液係統疾病所引起的腦梗死。
6.什麼叫作腦血栓形成?
也被稱為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動脈炎、外傷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係統疾病引起腦血管局部病變形成的血凝塊堵塞而引起腦組織供血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細胞壞死所引起。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其次是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高凝狀態、高脂血症以及血管壁病變如結核性、化膿性、梅毒性病變及鉤端螺旋體感染、結締組織病、變態反應性動脈炎等。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好發於大血管的分叉處及彎曲處,故腦梗死多發於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的主要分支以及頸內動脈的虹吸部及起始部、椎動脈及基底動脈中下段等。病理方麵,腦動脈閉塞6小時以內腦組織改變尚不明顯,8~48小時缺血的中心部位軟化、組織腫脹、壞死。灰白質界限不清,鏡檢見組織結構混濁,神經細胞及膠質細胞變性、壞死、毛細血管輕度擴張。周圍可見液體或紅細胞滲出。動脈阻塞2~3天後,周圍水腫明顯;7~14天病變區明顯變軟,神經細胞消失,腦組織開始液化,吞噬細胞大量出現,星形細胞增生;21~28天膠質細胞及毛細血管增生,小病灶形成膠質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風囊。
7.什麼叫作腦栓塞?
腦栓塞也被稱為血栓栓塞性腦梗死,是指由於多種疾病所產生的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腦血管,使腦血管發生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臨床上統計約有20%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是腦栓塞;根據栓子的來源不同有可以分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來源不明三類。腦栓塞所引起的病理改變與腦血栓基本相同,但可多發,且出血性梗死常見,占30%~50%,這是因為栓塞發生時血管壁因缺血缺氧而受損,當栓子碎裂前行,血流恢複時受損血管易發生滲血所致;此外,有時固體栓子形態欠規則,栓塞時不能將血流完全閉阻,少量血流可通過栓塞所損傷的血管壁流出。腦栓塞的病變範圍受栓子大小及側支循環的影響,一般比血栓麵積大,水腫更嚴重,麵積較大者可致腦疝。腦栓塞可多發,當栓子來源未消除時,還可反複發生。並可同時出現肺、脾、腎等髒器以及末梢動脈、皮膚黏膜栓塞灶,炎性栓子可引起腦炎、動脈炎甚至腦膿腫、細菌性動脈瘤或在血管中發現細菌栓子。脂肪栓塞常為多發性小栓塞,大腦白質可見彌散性瘀斑和水腫,鏡下見毛細血管中有脂肪球,周圍有環狀出血。寄生蟲卵栓塞可發現蟲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