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腧穴
第六十二難
【原文】
六十二難曰:髒井滎[1]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
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2]。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3]也。
【提要】
本難主要討論手足三陰經各有井、滎、輸、經、合五輸穴,手足三陽經多一個原穴的問題。
【注釋】
[1]井滎:此為井、滎、輸、經、合五者的泛稱。
[2]原:指原穴。
[3]亦與三焦共一氣:《難經會通》“原,元也。原氣為人之根本,基於命門,發於三焦,三焦之氣行於諸陽,以象天之原氣運行於五方。六腑之經,多一原穴者,以三焦統攝諸陽,六腑皆陽,三焦亦是陽,故雲共一氣也。”
【白話解】
六十二難問:五髒經脈各有井、滎、輸、經,合五穴,而唯獨六腑經脈各有六穴,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六腑的經脈,是屬陽的。三焦之氣運行在各陽經之間,因此添置了一個穴位,名叫原穴。六腑的陽經各有六穴,也就和三焦貫通共成一氣了。
【解析】
本難主要闡述五髒各有五輸穴:井、滎、輸、經、合,而六腑為什麼在五輸穴的基礎上多一原穴的機製。《難經》認為:三焦雖然隻是六腑之一,但三焦之氣則行於諸陽經之間,與諸陽經貫通共成一氣。因此把各陽經中三焦之氣所過之處,添置一個穴位,稱做原穴,這就是所謂‘所過為原’。根據在第六十六難的論述,不僅各陽經中有一個原穴,而且各陰經中也有原穴。不過各陰經是‘以輸為原’,也就是陰經的五輸穴之一“輸穴”,同時也是它的“原穴’。可與第六十六難互相參閱。
第六十三難
【原文】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髒六腑滎合[1],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2],蜎飛蠕動[3],當生之物,莫不以春而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4],故以井為始也。
【提要】
本難指出十二經脈氣皆從五輸穴中之井穴開始,這是因為井穴與東方及春季相應,象征萬物始生的緣故。
【注釋】
[1]滎合:此泛指井、滎、輸、經、合五輸穴。
[2]諸蚑(qi齊)行喘息:意為春天陽氣的開始生發。自然界春天陽氣發生,氣溫回升,冬眠的蟲開始蠕動爬行和呼吸。蚑,一指小蟲;一指蟲的爬行樣子。《說文》:“蚑,蟲行貌。”喘息,此指蟲的蠕動狀。但也有釋為蟲的呼吸,如《難經本義》:“萬物發生之始,諸蚑者行,喘者息。息,謂噓吸氣也。《公孫弘傳》作蚑行,喙息,義尤明白。”
[3]蜎(yuan冤)飛蠕動:意謂春天陽氣開始生發。自然界的春天天氣轉暖,昆蟲開始飛翔和爬動。蜎,一指小蟲;一指昆蟲的飛翔。《難經本義》:“蜎者飛,蠕者動,皆蟲豸(zhi,沒有腳的蟲子)之屬。”《難經正義》:“蚑蟲行喘邑,蜎蟲飛蠕動,皆春氣發生之義耳。”
[4]日數始於甲:古以天幹紀日,每十天為一旬,每旬的第一天為甲日,第二天為乙日,依次類推。第十天為癸日。下一旬又從甲日開始數起,故曰“日數始於甲”。
【白話解】
六十三難問:《十變》說,五髒六腑各經脈的滎、合等五輸穴,都以井穴作為起始的穴位,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井穴,好像日出的東方和欣欣向榮的春天一樣,是萬物開始萌芽生長的象征。各種蟲類開始呼吸行動,爬行飛翔,一切應當在春天恢複生機的生物,沒有哪一種不是到春天重新恢複生機的。所以一年的時序開始於春季,計日的次序開始於甲幹,因此也以井穴作為起始的穴位。
【解析】
本難引《十變》之義,闡釋五髒六腑的五輸穴為什麼皆以井為始。《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此為解釋井、滎、輸、經、合的內在含義。井為經脈之氣所出之處。明·張景嶽:“脈氣由此而出,如井泉之發,其氣正深也。”所以井、滎、輸、經、合均以自然界泉溪之流的出、溜(流)、注、行、入類比經脈之氣在不同階段的循行態勢。
東方是太陽天天升起的地方,帶給萬物光明與溫暖。人和生物賴其生息長養,繁衍壯大,所以五方之中東方為首。春天陰寒消退,陽氣升發,種子、蟄蟲生機萌動,正所謂“當生之物,莫不以春而生”,故“歲數始於春。”
“甲”是天幹中的第一位。《史記·律書》所雲“甲者,萬物剖符甲而出”是講嫩芽突破種皮而萌發,其後的“乙、丙、丁……”分別代表植物生長化收藏的不同階段。第一位“甲”代表了生物最初具有的萌動之機。
可見,“東方”“春季”“甲日”“井”共同的特點是“為首”“為始”。
井,《難經疏證》引楊玄操所雲:“井者,謂穀井爾,非謂掘作之井。山穀之中,泉水初出之處,名之曰井。”可見,此“井”有初始之義。《六十五難》雲“所出為井”,明確指出井穴為經氣剛剛產生,為經氣始生、始出之處。故井穴位於人體肢端,定為五輸穴之首,其經氣如涓涓細流,依次流經滎、輸、經、合穴,由小到大,逐漸彙聚深入,進入體內。
雖然從表麵的直覺來看方位、季節、日數與穴位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這些表象的深層卻有可以相通的內涵,都具有為首、為始、源頭的共同特性,代表事物或生命初始的微小、薄弱。因此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將“東方”“春季”“井穴”納入到五行體係的五方、五季、五輸之中,正是因為他們的抽象意符合五行之中的“木”行特點,它高度涵蓋了此類事物代表的生命由微小發展到壯大,生機旺盛的共性,使人們對身邊自然的、生命的、人體的直觀樸素的認識,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種認識方法並不注重具體事物本身的細微特點,具有認識上的模糊性;但在把握事物的相互關聯上,卻體現了有超凡的聯想能力,宏觀地認識事物的共性,盡力領悟理解大自然內部的整體和諧。這種思維方式已經超越了事物本身的原始內涵,正如張景嶽所雲:“醫者,意也”,正是這種思維形式的深刻概括。為此中醫在認識事物時,常常結合直觀看到的表象,將醫者自身的體會、歸納、綜合、類比、聯想融合進去,完成更高層次的抽象思維。這種思維產生的內涵不是現代醫學所能完全代替的,用實驗的方法可以彌補數量的不精確、對質的認識不深刻、不細膩,但卻不能替代人的抽象思維。這也是目前中西醫不能真正結合的障礙之一。真正理解並掌握了這種思維特點,對我們學習、認識中醫的精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十四難
【原文】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1]井木,陽[1]井金;陰滎[2]火;陽滎水:陰俞[3]土,陽俞木;陰經[4]金,陽經火;陰合[5]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剛柔之事[6]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餘皆仿此。
【提要】
本難以天幹的五行屬性和陰陽剛柔相配的原則,解釋五俞穴的五行屬性,陰經與陽經互不相同的問題。
【注釋】
[1]陰、陽:分別指代陰經(五髒經脈)和陽經(六腑經脈)。本節陰、陽皆如此。
[2]滎:滎穴。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所溜為滎。”《說文》:“滎,絕小水也。”《難經集注》楊玄操曰:“泉水既生,留停於近,滎迂未成大流,故名之曰‘滎’。滎者,小水之狀也。”
[3]俞(shu輸):俞穴,又作輸穴,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所注為輸。”《難經正義》:“水雖絕小,停留則深,便有挹注之處,瀦則外瀉,故謂之俞。俞與輸通。”《說文》曰:“輸,委輸也。”即輸瀉之謂。
[4]經:經穴,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行為經。”《爾雅》:“直波曰徑。”《難經正義》:“其既輸瀉,則紆徐逐流。曆成渠徑,徑與經通,徑者,經也。”
[5]合:合穴,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入為合。”《難經集注》楊玄操曰:“經行既達,合會於海,故名之曰‘合’。合者,會也。”
[6]剛柔之事:指陰經、陽經五腧五行屬性的陰陽製約關係。剛柔,即陰陽。此指十幹的陰陽屬性及其配合,故曰“剛柔之事”。《難經集注》丁錦曰“井滎俞經合,俱以五行陰陽為配偶,但有一陰一陽相克,是何意也?言陽與陰配合,取剛柔之義耳。如陰井木,陽井金,是乙為庚合也。乙為陰木,合庚之陽金,故曰庚乃乙之剛,乙乃庚之柔也。……如此配合,則剛柔相濟,然後氣血流通不息。”
【白話解】
六十四難問:《十變》又說,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俞穴屬土,陽經的俞穴屬木,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合穴屬水,陽經的合穴屬土。陰經陽經五俞穴所屬的五行都不相同,它的意思是什麼呢?
答:這是有關陽剛陰柔相互配合的事理。例如陰經的井穴配合屬於陰的乙木,陽經的井穴配合屬於陽的庚金。陽經井穴配庚金,因為庚金屬陽,是屬陰乙木的剛,陰經井穴配乙木,因為乙木屬陰,是屬陽庚金的柔。乙為陰木,所以說陰經的井穴屬木:庚為陽金,所以說陽經的井穴屬金。其餘各穴的陰陽剛柔配合,都可仿照這樣的方法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