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見麵部皮膚病解讀與防治1
人從出生至老年會遇到各類皮膚問題,如出生後可能有先天性皮膚病,如雀斑、色素痣、太田痣、血管瘤等;在嬰幼兒期會有嬰幼兒濕疹、特應性皮炎,傳染病所致的皮疹(如幼兒急疹、麻疹、手足口病等);青少年時期易患痤瘡、扁平疣、真菌感染等;中青年易患銀屑病、白癜風、酒渣鼻、黃褐斑、多形性紅斑等;老年人易患脂溢性角化斑、帶狀皰疹等。
從全身各部位皮膚病的發生率來看,麵部皮膚病發病率是最高的,主要是由於麵部直接暴露於外界環境,受到各種不良刺激及侵害的可能性最多,在發病過程中對患者身心造成的傷害也最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使麵容受到了損害。為了使更多讀者朋友了解這方麵的知識,以便對麵部皮膚病早期預防、及時用藥、自我護理、盡快痊愈,故本篇將著重對常見麵部皮膚病進行介紹。
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皰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常發生在感冒後期,口周、鼻周出現數個小水皰疹(圖1),就是大家常說的“上火了”,其實是病毒在作祟,一般5~7天即愈,但由於首次發病未及時治療,常常在抵抗力下降時,如感冒、飲酒、過度疲勞、女性經期等時期反複發作,尤其在妊娠期、分娩期發作時,常會導致胎兒有畸形或患先天皰疹病的危險。
防治:初期發病,不要姑息或放棄治療,應到醫院或社區門診進行確診,口服阿昔洛韋或利巴韋林,治療7~10天為宜,複發者應治療5天,注意增強免疫力,防止反複發作。
A B
圖1 單純皰疹
★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常在冬春季節發病,經呼吸道傳播,而且傳染性較強,以往認為兒童發病率高,但近些年發現,成人發病也不為少數。患病初期有發熱、咽痛,1~2天後頭麵及軀幹成批出現小紅丘疹(圖2,圖3),很快變成綠豆大的小水皰並伴有瘙癢,有的水皰抓破後會形成小瘢痕。7~10天皮疹逐漸消退,水皰幹涸結痂而愈。
防治: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出現水痘後應采取隔離措施,避免搔抓,及時到醫院就診,口服阿昔洛韋及板藍根,一般治療1周餘病情趨於好轉隨後結痂而愈。
★ 帶狀皰疹
與水痘相同,帶狀皰疹也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隻是中老年發病率較高,年輕人也可見到,兒童少見。其突出特點是沿著神經分布區起皰疹,如在三叉神經或麵神經發病,水皰會發生在麵部(圖4)、眼部(圖5,圖6)、前額(圖7)、鼻部(圖8)、耳部(圖9)等處,如在肋間神經發病,水皰發生在胸背部或腰腹部,俗稱“纏腰龍”(圖10),水痘的皮疹常散在分布,而帶狀皰疹常群集性分布,並且神經痛或神經敏感的表現比所起的皰疹還重,當水皰吸收後,疼痛症狀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好轉。
防治: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水痘),重者還須輸液,及早控製病情發展,必要時可注射腺苷鈷胺,減輕疼痛持續時間,並可配合中醫中藥治療。
A.麵部水痘 B.軀幹部水痘
圖2 成人水痘
A.麵部水痘 B.水痘咽部潰瘍
圖3 水痘
A.雙麵頰帶狀皰疹 B.雙麵頰帶狀皰疹
圖4 麵部帶狀皰疹
圖5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眼瞼水腫
圖6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結膜充血
圖7 前額帶狀皰疹 圖8 鼻梁帶狀皰疹 圖9 耳郭帶狀皰疹
A. 麵部紅斑 B. 腹部帶狀皰疹
圖10 帶狀皰疹
★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由於我國一直以來對兒童進行各種傳染病的免疫接種,因此兒童麻疹發病率已經很低,但有些成年人,尤其是在邊遠地區生活的人,因為未進行免疫接種,來到大城市後容易感染這種病毒。麻疹患病初期表現為發熱、明顯的卡他症狀,就像感冒了一樣,流涕、咳嗽、流淚、畏光等,第4天麵部(圖11A)、頸部出現小紅疹,隨後皮疹發展至軀幹(圖11B),直至手心腳心出齊,1周左右皮疹漸漸消退,病情開始好轉。
防治:成人麻疹一般症狀較重,有的患者還會合並肺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給予對症處理,抗感染治療,預後較好,不會留下皮膚的後遺症。
A. 麵部 B.背部
圖11 麻疹
★ 扁平疣
本病多見於青少年,故又稱青年扁平疣,是一種病毒感染,發病後,麵部可見散在或密集的扁平狀丘疹(圖12,圖13),搔抓後,可發生自體傳播,就是在新感染的部位皮疹呈串珠樣排列。
防治:減少搔抓,以免自體傳染,經確診後,可外用阿昔洛韋、酞丁胺等抗病毒軟膏,0.1%維生素A乳膏外塗效果較好,皮疹較少可到醫院做冷凍治療。
A B
圖12 頜麵部扁平疣
圖13 麵頰部扁平疣
麵部細菌感染性疾病
★ 膿皰瘡
膿皰瘡是由於局部皮膚破損或有小的創麵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發病後口鼻周圍出現小水皰疹,表麵附著黃色分泌物,分泌物可造成其他部位發生新的感染,皮疹也可見於肢體。
防治:應注意清潔衛生,經常洗手,有皰疹的部位外塗紅黴素或莫匹羅星藥膏,必要時口服抗生素,治療及時,3~5天即可控製症狀。
★ 猩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