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記憶的痛楚(1 / 2)

抱起吉他沒多久,顧夏陽就徹底沉浸進去。

一段狂躁的solo開始,不僅僅是技巧,而是全身心的付諸於音樂之中。

情緒的共鳴,來自隱藏在心靈的最深處。

十五歲獨自一人踏上前往歐洲的路途時,顧夏陽就學會了在酒精的麻醉下忘掉一切,痛苦、孤單與憂傷。

後來回到香江,他的第一反應依舊是離開這個傷心地,他想去流浪,想一個人繼續獨自地去慢慢治療自己的傷口。

恰好這時,顧江替他聯係了櫻花國東京音樂學院,那間音樂學院很出名,而學校也願意收他,他二話沒說,背起行囊就離開了香江,來到了櫻花飄香的國度。

東瀛學藝生活艱苦,這種辛苦除了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有精神上的。

因為沒有錢,住的地方在東京郊區,到音樂學院很遠,坐地鐵都要兩個多小時。

每天早晨天還沒有亮,顧夏陽便得爬起床,抱著大堆的書本和吉他就趕往學校,早餐往往都是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的麵包,在地鐵車廂裏倒一杯熱水就吃了,這樣既節省時間又便宜。中午,自然是在學校食堂裏解決。

最慘的是有時周末到校上課,學校食堂沒有飯吃,顧夏陽就隻得到超級市場買rb最便宜的飯團,一買就是六、七個,因為晚上回家之後還要拿來填肚子。

誰能想象得到大名鼎鼎的明星顧江的兒子,在東京會過這種窮困潦倒的生活呢?

而幸運的是,他居然在東京一個酒吧裏找到了一份演唱的兼職工作,每天晚上放學之後,他再也不用返冷清清的房間,更可喜的是,老板竟允許他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而客人也十分喜愛,常常一曲完了還要他再來一曲。

盡管酒吧的兼職工作工資很低,但顧夏陽還是做得很開心,因為畢竟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有了自己的觀眾,盡管他們並不能聽懂他歌聲裏麵的憂傷與痛楚。

在東京的時光,是顧夏陽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時期,也是他對人生領悟最多的時候,那種感覺,那種苦痛又怎能是用語言表達得出來的呢?而在那樣的艱苦環境裏生活的顧夏陽,最大的收益還不是音樂上的,而是使他的意誌力得到了相當大的磨練。

每天帶著一把吉他在東京地鐵裏往來穿梭的顧夏陽,企圖用音樂和艱苦的生活來忘掉發生在家中和自己身上的不快樂的往事,這期間,他很少與香江的家人與朋友聯係,電話打得很少,即使偶爾打一下電話,也隻是三言兩語便掛線。

他想逃避,他想象流浪漢一樣四處飄泊。

隻有音樂,隻有那強烈的吉他聲和旋律才能徹底地把心底的憂愁擊碎,一片一片地遺落在東京的夜色裏。

也正是從那時候起,吉他就成了顧夏陽最好的夥伴,對於吉他的感情,已經完全融入進了骨子裏。

“我會幫你照顧好一切,這個家不會倒的。”放下吉他後,顧夏陽心中感慨道。

剛才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他親身經曆了一遍。

外人麵前喜歡裝成熟,但又不得要領,讓人覺得這是耍酷,目中無人。實際上私下裏幼稚的要死,跟許小時出去錄節目還會玩下捉迷藏,玩蟑螂……

“呼!”

顧夏陽對著音樂室的一麵鏡子揮揮拳頭,說道:“你會超越父母,成為天王巨星。”

……

“阿陽,先吃麵吧。”

三妹姐端著麵直接推門而入,對於顧夏陽沉迷音樂這件事情,她早就見怪不怪了。

從當年小家夥買的第一件樂器——架子鼓開始,三妹姐幾乎是看著那個鼓慢慢被顧夏陽打破,打那時候開始,顧夏陽就將所有的情緒全部轉移到音樂中去,變得少言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