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京江人左蘭城曾經說過:“凡是寫作詩文的人,寧可像野馬一樣狂放,也不可如疲驢一樣軟弱無力。凡是做官的士人,寧可在官場中帶有山林田園的氣息,也不可隱居山林中仍有官場氣息。”
這話說得很有意味。
十九
我的外孫昆圃在吳江梨裏鎮走訪親戚時,有人聽說他是從隨園來的,一時高興得相互轉告,競相獻上詩作,屬托他帶回,編入《詩話》中。其中的佳句有丘筆峰的《野泛》詩:“蕩槳驚起歸回水浦的野鴨,狗兒衝著過橋的僧人狂吠不止。”沈雲巢在《楊花》詩中說:“不知道夜晚月亮來去的蹤影,楊花偏偏沾上離別人的征衣。”屠荻莊在《醒庵分韻》詩中說:“神龕旁的老衲歸依古佛,半壁的斜陽眷戀著詩人。”汝階玉在《即事》詩中說:“寒冷使我回想起春日典賣的衣裘,貧窮令我為閏年所增添的柴米而發愁。”
二十
處州的山水清秀美麗,但民風有些過於質樸粗魯。壬寅年春天,我去雁蕩山遊玩,經過縉雲縣,見到縣官在公堂上養豬,不禁為之大笑。伊小尹太守到任後,寄詩來說:“彈丸之地由十位縣令劃分管理,四野之中有誰在歌唱棉衣的溫暖。山地崎嶇不平土地零散千萬別用頃來計算,三五戶人家便會聚起一個小村。清爽的秋日露珠漸冷猿猴在樹上啼叫,黑夜中狂風怒號老虎在門前出沒。利用各種條件使民生富足是當前的急事,這個道理和俗吏們恐怕難以說清。”此外,他還寫道:“四麵青山中秋意早臨,滿城紅葉叫賣聲漸少。”這些寫的絕對是處州特有的光景。
二十一
族弟舒亭(名知)鎮守大同,寄來一冊詩請我為之作序。我家族中有阿連般的人物而我竟然不知道,真是太讓我慚愧了!現抄錄下他的《施竹田丈招同泛湖訪恒上人》詩,詩中說:“黎明時重重湖水俱收眼底,在段家橋畔係好扁舟。山中清寒沒有什麼地方不適宜飲酒,樹木蕭疏有時還帶著點點秋意。這如畫煙景落入到誰的佳句中,好風陣陣吹著我向山上繼續遊玩。慈雲佛火很是清絕,這才相信花官的風景要勝過十洲許多倍。”他在《閑吟》詩中說:“餘閑時疲倦地倚在枕上午夢悠長,蕭蕭的梧桐葉飄落在空靜的走廊中。很高興六個時辰中常能得到安靜,一雨之後天便變得如此的清涼。如花似鳥般的悠閑的心情伴隨過一個甲子的歲月,湖光山色風清月好的家鄉非常美麗。在懷念故人的地方踏上千裏征程,回首旗亭又沐浴在夕陽中。”
此外,在《遊圓通寺》詩中他寫道:“蜿蜓的山路沿著樹林曲折前伸,小屋躺在山的懷抱中分外幽雅。”此外,他在《同嚴曆亭江硯香送李寧圃從江寧移守鬆江宴隨園聽孫嘯壑彈琴》詩中寫道:“還記得六朝時的風景,方伯的酒壇已打開這杯酒哪敢推辭?佩玉駿馬聲聲長嘶踏過芳草地,江上雲彩的影子倒映在滿池的碧波中。幸喜沒有俗客來此隱士居所,別有清風中撥響的琴聲。很高興我們一同來到這塊仙源勝地,倚遍芳亭已是夕陽西下。”
詩文的清妙不在曆樊榭之下。
二十二
奴仆鄭德基,我早就把他的詩選入了《詩話》。今年秋天,他從邳州回來,又給我送來了詩文。再抄錄下他的《濠梁題壁》詩:“在粉壁上題詩半有半無,看遍了好花又說最初的好。十年後再次來到曾遊地,好似在整理兒時舊日的書卷。”在《呈袁椒園先生》詩中他寫道:“奔走天涯今歲又將過去,孤獨的飛鳥聊且借助一樹枝頭安下身來。琴聲除了自我欣賞很少有知音,代替別人裁衣便很難合身。”
在吳江的唐陶山明府的宴席上,他拿出了青衣奴仆吳振邦、錢聖達兩個人九月九遊覽石湖登上方山時所寫的詩作。吳振邦在詩中說:“蕩起雙槳小舟在白蕷水上飛行,平靜的湖水秋意已淡卻比春天還要美麗。山嶺上的雲霧邊懸著一條羊腸小道,行客倚著落日的殘霞如身處畫中。石洞旁的黃色小花留住了夕陽的光輝,佛寺鍾樓中清越的鍾聲伴著遊人下山遠去。再次尋找舊日題詩的地方,牆壁上青苔橫生字跡模糊難以辨清。”
錢聖達在詩中說:“手扶竹杖登山走在最前頭,滿湖帆影盡是來去匆匆的小舟。點點雪白的蘆花明亮如雪,楓葉紅通通一片畫了濃濃的秋色。吹落頭上冠帽的西風傳來了塔樓上的人語,如鉤的新月牙掛在鍾樓旁。重陽邀賓共舉杯,帶去了雙螯還有一瓶酒。”此外,他所寫的:“紅蓼灘邊一釣人,”這七字詩句可以描繪成一幅圖畫。我認為詩句有因為高貴典雅而到處流行的,也有因低賤通俗而到處傳唱的,這樣的詩,若是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不是出自奴仆的手筆,那麼我反而就不采錄它了。
二十三
當年曹丕用金幣購買孔融的文章,韓昌黎用光芒萬丈來形容誇獎李白、杜甫:這些都是追慕古人的做法,他們並非處在同一時代。四川人李雨村太史,名調元,和我相隔七千裏路之遙,素未謀麵,卻承蒙他把我的詩作全部抄錄一遍,並且愛到極點。當時他正在廣東督學,於是便代我刻印了五卷詩作,以向眾位士人傳閱。這種生前便能相遇的知己,是古代所不曾有過的。二十年來,我雖然多有所聞,便始終不敢相信。今年秋天,李先生寄信來,並附上他印刻的《隨園詩》、《童山集》。他最擅長七言古詩。在《觀錢塘潮》詩中他寫道:“八月十五錢塘潮湧來,吳地人們拍手歡呼相互招喚。士人和女子們在城下混雜地站成一排觀看,嘈雜的人聲倒比浪潮聲還要響。江頭太陽漸漸升高潮水還未湧起,漁夫們牽引著漁船在沙嘴邊停泊好。忽然胡笳鑼鼓齊響人們競相伸頭觀看,一齊向東指著浩瀚的滄海。忽然聽到江上潮聲如雷,遠方海天一線處大海敞開了胸懷。潮水似萬馬奔騰自天而下,魚龍跳躍著隨波浪湧來。潮水前鋒處飛濺起十丈高的如霜水花,水氣橫空而至直撲觀潮人的麵龐。天空為之變得支離破碎城池為之搖動,像百萬雄兵剛剛結束激戰。聲音紛雜讓人無法聽到集市中的叫賣聲,眾男兒逞強在潮頭戲水。小舟在潮中似浮萍一樣飄泊不定,不時在煙波中出沒穿梭。我僅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粒粟米,看到此雄壯景象都感到頭暈目眩局促不安,明朝風平浪靜後去渡錢塘江時,還擔心再遇上潮神伍子胥的大旗。”
就從這一首詩中,就可以想見先生詩才豪放筆力沉猛。此外,他在《登峨嵋》詩中說:“但見雲霧從平地上堆積而起,這才知道原來我已身處半天中。”我這才知道除非有才之人才能去憐惜有才人。
二十四
和希齋大司空,是致齋公相的弟弟,因為征伐苗民立了大功,皇上封他為伯爵。但他地位越高,態度越是謙虛,他在給黃小鬆司馬的信中寫道:“袁簡齋是聖世中的一位奇才,我常常想立在雪地中求他為師。在外巡視時我隨身攜帶著一部《小倉山集》,朝夕捧讀,像讀佛經一樣虔誠,像對待禮儀規範那樣恭敬,等等。”又在寫給我的信劄中說:“我們這代人應該像生龍活虎一樣,變化莫測,日新月異,宋代的儒生為道統所局限,就如同士大夫們被官位所約束一樣。讀了先生的文章,便可知先生的為人。因此我願意成為您的一名弟子的心,拳拳之意,難以釋懷。”
啊!這是丙辰年五月間和希齋先生的親筆書信。不料到了八月,他竟死於軍旅之中。我深思他對我知己恩深,便傷心痛哭起來。除了寫詩哭祭先生外,還訪求先生的詩作,但僅尋得他所作的十餘首《西招雜詠》。現抄錄下他的《秋中德慶道中》詩,詩中說:“山路險峻肩抬小轎行動遲緩,出征的人兒夜晚仍未能休息。長期忘卻了萬裏外的家鄉,抬頭見到中秋的明月不由暗自吃驚。去年躺在薑肱的被中,今霄來到王粲樓上。很高興構思出擴充國疆的計策,含笑放下帳鉤安然入眠。”
在《答瑤圃中丞問客況》詩中他寫道:“遙想旌旗盤繞在群山之中,山色一新圍擁在人的鬢發旁。行人在雲端隻能露出須眉,恍惚中像是駕著鸞鳥驂車拾翠而歸。”“山中風雨初起雷電斜閃,山雨吹來風力加大,一時間小樓前風雨已過,最高的那座山峰上梅花被片片打落。”在《西招四時吟》中他寫道:“不要驚訝春天來到後,田野中寒冷的容顏好像反而有所增添。臨著小窗欣喜地注目陽光普照,蒼茫的大漠中渺無人蹤。風兒怒吼飛沙似乎也能說話,山高勢危雪花撲麵。稍稍存有桃李的顏色,在塞外也要爭奇鬥豔。”“山南麵四五月天,嫩綠的小草傍著溪水長出。小草剛剛隻有一寸長,花兒稀疏也叫不出名字。推開小窗涼風習習也用不著絲扇,把棉衣換為絲羅身上衣是越來越薄。凡是樹下有濃蔭的地方,都奏起琴瑟的聲音(西藏地方的婦女,不論身份地位高低,大多喜愛在樹蔭下臂挽著臂跳舞唱歌)。”他在《春夜》詩中說:“銀燈閃爍遠處更漏聲聲,風中傳來了邊關的號角聲更增添了寂寥之意。彎月印在小窗上讓人以為天將破曉,寒夜中雄雞報曉驚醒好夢酒意也略有消解。多年軍旅生涯的愁苦在春天最為曆害,心中鄉情一片雙鬢黑發容易斑白。不要用沐猴而冠虛有儀表來譏諷項羽,身著錦衣在黑夜中行軍笑比班超。”
二十五
趙子昂說:“詩句用了虛詞便不是好詩。”我下按語:曹孟德也持有這種論點。卻不知歌唱時聲音柔美才能旋律層出不絕,跳舞時袖子不長則美態就會減少:這也就是《詩經》中所以多使用的“兮”字的原因。但唐朝人恰恰寫詩說:“苦若尋覓蒼天難以追問,大肆搜尋滄海也將枯竭。詩歌不同於散文容易作,作詩不能像作文一樣寫些之乎者也。”這又是虛字不可多用於詩的有力證據。
二十六
我曾寫詩詠唱夏姬說:“當年傾城傾國的美人出了楚國的王宮,自食荀草在東風中哭泣。誰知自從她殺過三位丈夫後,竟和巫臣共始終。”後來看見宋朝孫奭引《孟子》:“伯夷不用眼看邪惡之色。”他寫的《疏》中引《史記》說:“晉國國君殺死巫臣而娶了夏姬,於是便刪去這首詩。”後查考《史記》,其中並沒有這句話。再按:晁公武在《讀書誌》中說:“你不要執中庸之說,就是教導別人也不可執中庸之說。”這種見解很是奇怪,但現在書中卻沒有這種解釋。大概這本《疏》是邵武士人的偽作。可參見《朱子語錄》。
二十七
西漢陳平、周勃有安定劉家天下的大功,他們起兵誅殺諸呂,卻沒有殺審食其。唐代五王起兵光複唐朝,卻沒有誅殺武姓叛逆,而隻是殺了無能豎子張易之、張宗昌,難怪會留下後患。我少年時曾經作詩說:“我為五王出計謀,起兵興唐欲滅武南周要學陳平、周勃殺盡呂產、呂祿的全家,並把辟陽侯發配到邊遠地方。”我的同學徐鑒元笑著說:“你莫非是喜愛兩張蓮花般的容貌嗎?”
二十八
陳季常建造了龜軒。蘇東坡有詩說:“人都說你怕事,要做縮頭烏龜。”這並不是譏諷他懼內。東坡在《別季常》詩中寫道:“家中有紅顏麗人,能唱綠鴨小曲。”是說陳季常家中有愛妾。東坡還在詩中說:“打開大門宣告家中又添了一口人,啼笑和呱呱哭泣混雜成一片。”這是說陳季常得了兒子。
二十九
我外出回來,一定會抄錄下別人寫的好詩句,以為此行增色。嘉慶初年,我在揚州小住,得到了許祥齡《過筱園》詩,詩中說:“小樓在路的拐彎處讓人懷疑前麵已沒了去路,竹林到了稀疏的季節才可見到天空。”孫光甲《紅葉》詩寫道:“偷來的花樣把山裝點得煥然一新,紅葉費盡秋心可惜樹兒卻不知。”汪蘭圃在《夜坐》詩中寫道:“半夜中明月如雪驚醒了烏鵲,滿天疾風吹動了繁星點點。”程讚寧在《金山》詩中說:“不知風興高采烈地吹動水波連天洶湧,隻覺樓台在日盡頭浮動。”在《江塔》詩中他寫道:“曉風吹響了斷橋渡口的風鈴,夕陽西下江流中的塔影漸漸傾斜。”
鄭奇樹在《遣興》詩中說:“花落的季節有人常閉上小窗不忍觀看,沒有客人隻是風吹開了房門。”林遠峰在《登大觀台》詩中說:“遙看千家萬戶炊煙嫋嫋,一戶人家上像是升起一朵雲彩。”嚴翰鴻在《舟行》詩中說:“船頭水響知道是順風行舟,山林深處傳來隱隱鍾聲讓人知道寺院深遠。”顧雲亭在《大江遇風》詩中說:“不信山頭還會是岸,隻見到每個人的臉上都是魂飛魄散的樣子。”也有人七字詩寫得很好,例如汪硯香的:“桃花開時雨水就多將起來”;張紫珍“兒壓著炊煙使它難以升高。”這些詩句都很好。
三十
石門縣的孝女聞璞因為沒有兄弟持家,因此終身不嫁,訓導幼童供養老母,大有齊嬰兒的遺風。她在《春暮》詩中說:“桃花落盡後柳絮又四處飄飛,杜鵑鳴聲中的一片綠色盎然。新來的一雙小燕子更令我發愁,它們在窗簾前相對著說春天又歸去了。”
三十一
錢塘人徐紫珊詩集尚未印行人就已先去世了。有人記下了他的《過亡姬墓詩》,詩中說:“傷心人走出了杭州城田埂上鬆林間鳥鳴聲聲。地底下想來定是暗無日月,人間清明最讓人憂愁。飲下一杯冰冷的水酒梨花已經謝落,二月的春寒中細茸茸的小草漸漸萌生。收起不多的點滴老淚,在赤山橋畔傾聽那動聽的箏曲。”他在《贈謀吉地卜葬者》詩中說:“踏遍千山又萬山,尋找不到神龍吉地隻得空手而還。算來此去路程並不遙遠,隻是在靈台方寸大的地方。”
三十二
我在揚州時,年家子方維璋、楊兆品郎舅二人,各自攜詩前來,他們都是風度翩翩的美少年。方維璋在《踏春詞》中寫道:“被映照得紅彤彤一遍的小城上紅霞層層,亞字形欄杆曲折迂回。走過長堤後忽然回首望去,那碧桃深處是誰人的家。”在《虹橋修禊》詩中他寫道:“今是在名園中稍作停留,在蕩漾的春風中詩意未休。風雨不來水波不興,采蘭人登上了木蘭舟。”
楊兆品在《詠美人梳頭》詩中寫道:“低頭才理如雲秀發,待月出後臨風獨倚朱欄。花瓣點點偶然墜落鬢發邊,好似昨夜施抹的粉脂還不曾幹。”“烏發根根飄落地上害怕會沾染塵埃,急忙手握象牙梳半欠起身子。秀發上油光似鏡手指如玉,雖然還未梳起雲鬢也令人愛憐。”“蘭膏滋潤後的烏發亮油油,宛若遊龍軟柔地繞在指間。吩咐丫環把兩麵鏡子合攏,要從三麵看著梳頭。”
三十三
戲曲藝人天然官,色藝俱佳,但天性活潑好動,如同野馬被拴在馬槽中,不停走動難以自止,我贈詩與他說:“何必在酒筵前斜首起舞,隻要呼喚你的小名就有華美之感。天下萬物還是自然好,野花終究要勝過剪彩的家花。我想憐愛你應先憐惜自己,春蠶已老纏著絲綿也是枉然。輕柔地愛撫就可了卻我今生的願望,要和你一同超渡色界天。”
三十四
古人沒有別號,所稱的“五柳先生”、“江湖散人”,都是些高人逸士,偶然得到的別號;而不像今日的市儈和村童,都有別號。這發端自史衛王家的紈袴子弟,閑居無聊,自創“雲麓十洲”的外號,此後,好事之徒便效仿而風靡一時。前朝的黃東發,本朝的薑西溟兩位先生對此事的研究論證已經很詳盡了。近日來,士大夫們凡是遇上歌舞場和酒宴,有所題贈時,都一定會隱諱姓名而寫上別號,真是太可笑了!戲曲藝人陳蘭芳送來一幅小照請我題詩,我寫上自己的名字贈詩說:“可是當年的陳子高,風姿絕對勝過董嬌嬈。自己用筆墨畫出如玉容顏,鏡中像芙蓉花般美麗的容貌永遠不會凋謝。”“叔子怎麼比得上銅雀後的妓女,古人的諧語說得最為分明。老夫我自有千秋名聲在,不在美人前隱諱姓名。”
三十五
跟隨我學詩的人,從超然於世俗之外的僧尼,到婢仆美人,無所不有。人有嫌我收徒太濫,我笑著說:“你沒有讀過《尚書大傳》嗎?東郭子思問子貢說:‘夫子的門生,為什麼這麼混雜呢?’子貢答道:‘醫生的門前病人多,大工匠的門前曲木多,隻有盡力地教導而不去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近來又有戲曲藝人丘四、計五也來跟我學習,王夢樓贈詩與我:“您的佛法門牆真廣大,傳授經書一直傳到鄭櫻桃之類的人。”
布衣百姓黃允修客居秦中時死去,臨危前,囑咐他的家人說:“一定要把我葬在隨園旁。”他自己已題寫了一副對聯:“生前手執一本經書作為您的弟子,死後營造孤墳偎依在先生身旁。”
三十六
青浦縣明經邵西樵(名圯),我在甲子年分房主監時推薦了他的試卷。三十年後,他在《過隨園》詩中寫道:“白發蒼蒼再次投身舊薦主的門下,您的重重帷帳難道會拒絕我這位老門生嗎?”我讀後頗為感歎,詢問他的年齡,已有八十歲了;家中有一塊園林,在朱家角。甲寅年我到鬆江去,順路去訪他,本打算師生間能再盤桓數日,未料西樵竟已去世了!他所刻印的外出遊覽山川時寫下的詩有很多,我隻記得他在《病足》詩中的一聯:“咫尺之間懷疑是兩個世界,同居一處惆悵各自的天空。”他在《梧巢》詩中寫道:“高高的樹木嘩嘩作響讓人疑心大雨已至,空靜的窗紙上映出我的身影心中害怕世上隻有這一盞孤燈。”
三十七
山陰的女子王梅卿,能寫文作詩,還精通音律。自從她的父親被朝議而死去後,孤身一人無依無靠。我擔心她這位名門之女,會落到流落飄泊的地步,因此認她做繼女,並讓陳竹士秀才娶她做繼室。兩人成親後,像子固、叔姬雙雙回門。王梅卿所獻的詩作,言辭婉深淒切,並且說:“等幹阿奶百年過世後,我願服喪三年。”我深感她天性善良,不由為之淚下。她寫詩說:“等閑扶搖直上碧雲端,得以兒女偎依在父母膝下的歡樂。風兒漸大吹落片片花瓣,陽光能破除冰雪之寒。佛法回生慈悲大,恩深入骨難以報答。願化作銜環的一雙喜鵲,為爺百歲喜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