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生態係統,又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我們知道全世界至少有9.8萬種生物仰賴不同的珊瑚礁生活。而珊瑚礁對海水的溫度變化敏感,水溫隻要增加2℃,它就會白化,整個生態係統就要崩潰,千千萬萬的生物都會跟著滅絕。
近年來,有些學者還提出了景觀多樣性,作為生物多樣性的第四個層次。景觀多樣性是指由不同類型的景觀要素或生態係統構成的景觀在空間結構、功能機製和時間動態方麵的多樣化程度。景觀破碎化也是全球物種滅絕加快的一個重要原因,人人都有欣賞美的權利,那些美麗多樣的風景、景觀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保護景觀多樣性,不僅是為大家,也是為自己留下一寸美麗之地。
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多樣性的基礎,或者說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物種多樣性是構成生態係統多樣性的基本單元。因此,生態係統多樣性離不開物種的多樣性,也離不開不同物種所具有的遺傳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對所有生態係統而言都至關重要——不僅是在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等大自然地帶,還包括農場、種植園甚至城市公園等人類管理的地方。生物多樣性,是生態係統為人類提供福利的基礎。
7.3.4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現在,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地球的麵貌,一方麵為人類生存創造了豐富的財富;另一方麵,也極大地改變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很多物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雖然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物種我們無從知曉,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上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物種滅絕。科學家估計,每天有150~200個物種滅絕。
地球上存在過相當多的物種,其中大多數——據認為是99.9%——已不複存在。一項研究表明,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魚類中90%已經在海洋裏消失。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21世紀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點。
2012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海洋生物多樣性”。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發表的致辭中向我們展現了海洋麵臨的危機——全球漁場一大半已經耗盡,另有1/3已經枯竭。海洋花園裏的海草、紅樹林和珊瑚礁,有30%~35%已被毀壞。塑料廢棄物不斷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來自陸地的汙染導致大片近岸水體幾乎無氧。不僅如此,化石燃料的過多燃用也在影響全球氣候,致使海水升溫,海平麵升高,海洋酸度提高,而我們對各種後果隻是剛剛開始認識,不可預料的結局也許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靠近。
聯合國氣候小組2007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1.5℃,那麼在目前已評估過的動植物物種中,可能將有20%~30%麵臨更大的威脅。報告還顯示,除此之外,生態係統將麵臨更加難以承受的變化。
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數資源能夠自給的國家之一。中國野生物種種類非常繁多,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脊椎動物6347種,分別約占世界總數的10%和14%,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另外,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品種及其野生近緣種的繁多,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如水稻有5萬個品種、大豆有2萬個品種、藥用植物有1萬多種等,這是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此外,中國特有屬、特有種多,科研價值也非常高。中國生物多樣性豐富程度在北半球首屈一指。但是,中國曆史上戰亂頻繁,人口眾多,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對生物多樣性破壞十分嚴重,這些物種一旦滅絕,我們必將後悔莫及。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任務極其繁重。
其實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這種情況對生態係統、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都造成了嚴重損害。
生物多樣性受威脅因素很多,也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麵:一是生物棲息地的喪失和破碎化,人類對土地的開墾和擴張,使得生物失去了它們心愛的棲息地,變得無家可歸,環境汙染以及氣候變化也能造成生物棲息地的喪失;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陸地麵積的30%,而且還在擴大;三是過度利用與消費,大量的野生生物資源遭到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減退;四是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影響,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會間接造成幾千年來農民培育、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種和家畜品種的喪失,遺傳多樣性受到影響;五是生物入侵,外來有害物種一旦入侵,幾乎無法斷根兒,隻能最大限度地控製其蔓延和危害,造成很多當地物種生活環境的惡化,改變了生態係統的構成,造成一些物種在當地的喪失,甚至滅絕。就以美國白蛾為例,它們不僅繁殖快、食性雜、抗性及適應性強,破壞力更是驚人,災害嚴重時一兩天內就可將全株樹葉食光,造成部分枝條甚至整株死亡,號稱“無煙的火災”。
(1)建設自然保護區,完善保護製度
全世界已建立的較大麵積的保護區有1萬多個,無論在保護物種、遺傳、生態係統的多樣性,還是在保護物種生存環境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進行了專門的立法,如英國的《國家公園和鄉土利用法》、韓國的《自然公園法》等。另外,一些國家製定了自然保護區或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麵的綜合性法律,並將自然保護區納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蘭的《自然保護法》等,這些法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自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召開環境及發展大會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成為簽字國以來,中國政府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給予了相當多的關注,確定了環境保護為基本國策,製定了多個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並製定了有關政策。建立的1550多個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麵積的14.4%,擔負著保護我國85%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65%的高等野生植物群落、國家重點保護的300餘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130多種珍貴樹木分布區的重任。在1998年我國發生特大洪水、2000年發生特大沙塵暴以後,國家又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等一係列措施,增加巨額資金的投入。這都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舉措,將造福於我國人民和子孫後代。
(2)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和建立外來物種管理法規體係
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製約它的生物,而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僅對當地生物構成威脅,同時給經濟和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一些國家對此進行了立法。如美國先後頒布或修訂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外來有害生物預防和控製法》《聯邦有害雜草法》等。
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400多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100餘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我國就有50餘種。此外,一旦發現外來物種入侵,也可采取人工防治、機械去除以及生物防治等方法進行控製。
(3)增強宣傳,人人行動起來
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來說,相較於政府采取的決策,更關鍵的是加強對民眾的教育,廣泛地開展與環境相關的文化教育、法律宣傳。利用當地文化、習俗、傳統、信仰、宗教和習慣中的環保意識和思想進行宣傳教育。我們不要把保護生物多樣性當作任務來執行,而要把它視為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潘塔納爾濕地的生態係統曾經因為人類的一些活動險些毀於一旦,這些活動包括釣魚消遣、狩獵、偷運瀕危物種(美洲鱷、美洲豹、山貓、鸚鵡)、不受監管的旅遊活動、森林砍伐、火耕等。近年來,為了保護潘塔納爾區內的野生動物,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不但加強對當地居民進行環保教育和管製,例如在濕地的一些主要入口設立檢查站,嚴禁捕殺動物和砍伐樹木,而且對可捕殺的水生動物的種類和大小都進行了嚴格規定。政府還規定,凡是牧場的牛隻要遭到美洲豹襲擊,均可向政府索取賠償,但嚴格禁止獵殺美洲豹。
黃河流域曾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在幾千年以前,那裏還是一片十分富饒的土地,樹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種野生動物四處出沒。但由於長期的戰爭及人類過度的開發利用,這裏已變成生物多樣性十分貧乏的地區,到處是黃土荒坡,遇到刮風的天氣便是飛沙走石,沙漠化十分嚴重。近年來由於人工植樹,大搞“三北防護林”工程,人們對母親河的善待,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沙漠化進程得到了抑製,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環境不斷改善。
總之,一個物種的消亡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麵的參與。隻有人們與政府聯合行動起來,我們的大自然才會一天比一天豐富多彩。
7.3.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支柱之一,我們的衣、食、住、行及物質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麵都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密切相關。對於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例如,許多植物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良藥和食物,森林對於調節氣候和氣溫都起著極大的作用,動物為人類提供了肉食、皮毛、醫藥。
(1)直接價值
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藥材、多種工業原料、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產原料。如紅棗、當歸、三七都是非常普遍的食物和藥材。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的經濟植物,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
濕地的豐富物產資源也具有很高價值,像濕地富產魚、蝦、藻類、蓮藕、蘆葦、藥材等,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農業、漁業、牧業和副業自然資源。濕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濕地是重要的油田分布區域,堿水湖和鹽湖濕地中有各種礦砂和鹽類資源。
(2)間接使用價值
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證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森林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業產品,而且在維持生物圈的穩定、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這對於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又如,在降雨時,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植物層都能夠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麵的衝刷,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表徑流。枯枝落葉層就像一層厚厚的海綿,能夠大量地吸收和儲存雨水。因此,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麵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之稱。
濕地是全球三大生態係統之一,其生態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濕地具有強大的沉積和淨化作用。流水進入濕地後,各種物質隨水流緩慢沉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料,其中的有毒物質被迅速分解。濕地中含有大量的水,在水的生態循環中具有重要作用。
(3)潛在使用價值
野生生物種類繁多,雖然做過充分研究的隻是極少數,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肯定,這些野生動物一定會給我們很大的驚喜。一種野生動物一旦滅絕,便基本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們地球上的物種,尤其是那些處於滅絕邊緣的物種,一旦消失了,那麼人類可能永遠喪失這些寶貴的生物資源。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對於人類後代,對於科學事業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擁有的寶貴財富之一。但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人類活動的加劇和新技術的發展,地球上的土地、水、生物等資源正遭到過度開發利用,環境受到汙染,生物生存環境被破壞,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些物種尚不為人知,就已經滅絕,生物多樣性被嚴重破壞。為了保護人類美好的家園,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正確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合理利用非常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