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愛也很離譜,便是《聖經故事》中的希律王。他美麗的女兒莎樂美愛上了遊走到希律國的先知聖·約翰。但是聖·約翰的心另有所屬,他早將自己的愛全部奉獻給了上帝,他拒絕莎樂美誘惑時的語言冰冷以至嫌惡,使莎樂美惱羞成怒懷恨在心。她在父親的生日為父親獻舞。希律王大為開心,對愛女說無論她要什麼,隻要是世上有的,都將實現她的願望。
莎樂美的願望令人不寒而栗,她要的東西是聖·約翰的頭。
希律王並非不知聖·約翰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卻為了使女兒高興,命人砍下了先知的頭,用金盤子托給了莎樂美。
《聖經故事》中記載。
巴爾紮克的名著《高老頭》中的“高老頭”,對兩個女兒的愛具有拷貝現實般的虛榮特征和強迫症特征。他曾是製粉業巨子,為了使兩個女兒光榮地成為侯爵夫人,不惜以巨額財富作為她們的嫁妝,致使自己變得一無所有,不得不孑然一身住進巴黎的廉價公寓。而他的兩個貪得無厭的女兒仍一再地向他索錢,並且相互猜忌,認為對方肯定從父親那兒索要到了比自己多的錢或好東西,於是彼此憎恨。隻要一見麵,就仿佛變成了兩隻好鬥的公雞,恨不得一下子將對方的眼珠啄出來。“高老頭”最後死於饑寒交迫與病痛的折磨之中,而那時,兩個仇敵般的女兒一個都不願再到他身邊去……
在中國,千夫所指的父親是《水滸傳》中的高太尉。他對高衙內的寵慣,使他不惜以高官身份親自在陰謀詭計中扮演重要角色,害得林衝家破妻亡,最終被逼上梁山……
80年代初,即剛剛粉碎“四人幫”不久,中國槍斃了幾名高衙內式的幹部子弟。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與高衙內差不了多少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當下中國,貪官不少,可謂“層出不窮”。他們的貪,目的各異,或為供一己揮霍享樂,或因金屋藏嬌,奉養“二奶”。但確乎有一些操權握柄的父親,其貪主要是為了兒女。
想來,既為官,他們的兒女的工作、收入、生活,怎麼也不會太差。但他們的父親們,認為他們沒有別墅,沒有名車,沒有巨額存款,便實在是自己的心病了。沒有一定得有怎麼辦呢?於是便隻能靠自己們利用職權替兒女們去貪。這一貪,往往便是收不住手的。幾千萬是貪,幾個億也是貪。索性,替兒女們,將兒女們的兒女們未來的那份兒,也由自己在位時一總的貪足了。這才是,“慣孩子也沒有那麼個慣法的!”
這樣一些父親,大抵是不知以上希臘神話故事或聖經故事的;告訴他們也是白告訴,他們根本不信那種因果報應的“邪”。而事實上,“法網恢恢,疏而不露”這種話,恐怕隻驗證在他們中一部分人身上了。甚而,恐怕還是少數。倘若真有人神通廣大,竟搞出一份詳實的“高官兒女富豪榜”來,那肯定會令全中國全世界目瞪口呆的。連我這種從不關注所謂“黑幕”之人,也是多少知道一些的啦。
所以一般的人們,根本不要指望靠了文化的浸淫幫助他們獲得救贖。據我所知,他們是極端蔑視文化的。他們一向認為,文化的教育功能,那主要是針對老百姓而言的。
然而文化終究影響過人類的大多數。在我們人類還處在童年和少年時期,便通過種種的神話故事,試圖一代代勸誡和教育我們後人——怎樣做人為對,怎樣做人為錯;包括怎樣做父親母親,尤其怎樣做有權勢的父親母親。古人此種良苦用心,值得我們今人感恩戴德。
故我認為,貪官們不信的,我們當信。我們信起碼對我們有一點保佑,那就是——將來某一天被他們所輕蔑的文化因了他們的葉公好龍而報複社會的時候,我們興許會清醒地知道那報複的起源,因而便也能以文化的眼鎮定視之,而不至於不知所措……
2009年11月17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