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春,正是花開的季節,萬裏河山本應是一片欣欣向榮,喜氣洋洋的景象,可是這一年的春天,一場慘絕人寰的血案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這一年的正月,明左丞相胡惟庸稱其宅中之井出甘泉,特稟洪武帝,並請洪武帝前往觀看。洪武帝朱元璋信以為真,便千呼萬擁地出西華門,前往胡宅。途中,侍衛雲奇提醒朱元璋,說胡惟庸有謀反之心。
朱元璋即刻回宮,下令緝捕胡惟庸,並將其抄家滅族還借胡惟庸案,將那些危及他的統治的官員一一鏟除。慘遭殺戮之人多達三萬。就連告老在家的七十七歲的“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都難免殺害。
胡惟庸案後,朱元璋把中書省的權力下放到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從而形成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局麵。但這並沒有滿足朱元璋的權力欲望。他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了發動血案的步伐。
朱元璋專門設立了巡檢司,加強對臣民的監視與控製。洪武十五年,設特務機構錦衣衛,檢察百官。?
後又發起“藍玉案”,將所剩無幾的功臣清除掉。馮勝、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功臣忍痛含冤地離開了人世。?
最後,死神之箭終於落到了徐將軍徐達身上。徐達是朱元璋兒時的玩伴,後兩人投奔郭子興,再到與郭子興分庭抗禮,另組義軍。至殺滅元朝餘部的北伐,都有徐達赫赫的功勞。徐達也深知“鳥盡弓藏”的道理,在開國之後,一步步主動交出兵權。但他麵對的不是宋太祖趙匡胤,而是洪武帝朱元璋。
朱元璋曾多次想對徐達下手,可是念及舊情,卻遲遲不動。加之徐達已交出兵權,一時又抓不到把柄,若以酷刑處死,不免遭到非議。這一日,有小人向朱元璋獻計,說那徐達身患背疽一疾,而此疾最忌吃鵝。朱元璋聽後,連叫出三個“好”。日後坊間傳言,徐達受皇帝邀請參加家宴,過後不久,徐達在家暴病身亡。
在這人人自危的局麵,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如此態勢,竟有一人免遭此禍,此人就是另一位開國大將軍湯和。
湯和是朱元璋的老鄉,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加之與朱元璋自幼是好友,湯和主動交出兵權後,再三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也有不忍之心,便準許了。
湯和得到朱元璋準許後,不敢大張旗鼓。當即譴散了眾多的奴婢,隻帶了一家老小,幾輛馬車,日夜兼程回到了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湯和回到家中,見到門庭凋敝,於是開始複修。待一切安置好了之後,他還在自家門前立了一塊石碑,上曰“絕談國事”。
朱遠璋暗中派了錦衣衛,一路跟隨,發現湯和無甚異狀。又見湯和在門前立碑,便飛奔回朝報告朱元璋,朱元璋甚喜,但是對湯和的監視仍沒有放鬆。朱元璋設立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如同鬼魅,如長天眼,真是達到無所不查,無所不知的地步。
話說,湯和從此退隱,平時以練武著書為樂,極少與外人交往。如此無事,過得七八年。一日,久閉的柴門被人扣響了,一家仆開了門,看到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人。那青年人道:“草莽之人,有事要找湯先生。”
仆人進報湯和,湯和聽說是和自己不相識的人,便叫仆人打發那年輕人走。仆人便出門勸阻那年輕人,年輕人又對仆人說:“在下有一事物交予湯先生,就說是故友交托。”說著,那年輕人便從懷裏掏出一團細絹。仆人想推辭,卻又一想,若是重要事物,交不到老爺手中,這責任我可是擔當不起。於是便接了那團細絹進內稟報湯和。
湯和接過那團細絹,打開一看,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小字。細看,隻見隻是開頭多添了一行新字:“謹呈湯和兄弟,望代傳之後世,忽使遺失。”在看下麵的字以及細絹,年代甚是久遠.題新字之人也沒有署名。但想可能是舊日軍中之人,一時想不起。便叫仆人再去詢問那年輕人,待那仆人出去可是那年輕人已經離去。
湯和越想越奇,於是將那細絹仔細看了看,整篇皆是講的行軍作戰之法,且戰略奇異。湯和一生從未見過如此精辟的戰略文論。
自從退隱之後,湯和所看之書隻是一些武功或是田園花草之類.為了辟嫌,他已將所有的兵書銷毀,從那之後他已有七、八年未涉兵書。
今日又遇,他一生馳騁之心又上心頭,想起往日指揮三軍,兄弟幾人同心同德,不想今日卻是人人遭慘,隻剩下他孤身一人獨存於這世上,仍然受到朱元璋的監視。雖不知此物來自何人,但總算是睹物思人,不禁老淚盈眶。加之久未看兵書卻又遇如此奇文,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待他從頭到尾瀏覽一遍後,已是夜中時分。
忽然想起自家門庭前“絕談國事”的石碑,又怕錦衣衛誣告,當即將細絹燒毀。其實,如他這類熟讀兵書之人,瀏覽一遍已是將該文記憶下來,一時半刻也忘不了。當即另用白紙寫出一樣的小字,一直寫到天明方才寫完。待將所默寫出的小字藏好,便起身上床沉沉睡去。自退隱至今,從未有過如此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