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外公的故事—氫彈原子能(1 / 2)

1958年,中蘇關係基本正常,蘇聯將尖端科學技術推廣到中國。

原子能應用目的有和平和非和平。

非和平應用自然就是用於打丈,而和平應用就是核電站或者放射性同位素。

當時關於蘇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科學技術展覽會,分別在上海、廣州、重慶展出。

其實原子能就是核能,是原子核巨變釋放出來的能量。

原子能應用的原理很簡單。

將鈾235原子核裂變釋放巨大能量就是原子彈,如果控製裂變的速度,就成核反應堆,若再加上其它設備,就成了核電站。

如果將氘原子核聚變釋放巨大的能量,就是氫彈。

但是要實現上述反應,很困難。

想獲得高純度足夠量的氘或鈾,以及純熟使其裂變或聚變,沒有一定的工業和技術水平是實現不了的。

這次蘇聯來的展覽是和平利用原子能,介紹原子能電站的基本原理與結構,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等。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像人一樣會衰老,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衰變,但它不會像鈾235或氫的同位素氘,巨變以後變成另一種元素,而是保持“身份”以發出射線的形式釋放微小的能量。

這種射線可應用於工農業醫療等各個方麵,如殺死癌細胞,地質探測等;

利用輻射變性,選育作物優良品種和改良材料;

利用示蹤性,研究吃下去的藥在人體中的動向,檢測肥料、農藥在作物中的行為等等。

外公說放射性同位素種類很多,應用也非常廣泛,唯一麻煩是它的射線對人體有害,需要有完善的防護措施。

在科學技術展覽會上,外公是第一館的講解員。

第一館是介紹原子能的基本知識和物質結構,為參觀者講解原子、原子核、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放射線測量儀器等。

外公至今還記得他帶著講解員的徽章,為講解靜電加速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後來,外公順理從孫中山大學畢業了。

他的那個好室友飛往武漢大學任教,而外公也回到自己的家鄉,從事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工作。

物理係同班的七位同學踏上了保衛祖國的國防崗位。

臨走前,同窗好友在越秀山木殼崗合影留念。

大家的願望是,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做出非凡的貢獻!

1960年8月至1961年3月期間,外公協助醫學院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工作室,負責安裝調試儀器。

外公第一次去時發現,工作地點就是一間空蕩蕩的大房間,連一個電源插座都沒有。

不得不說,這是工作上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因為外公並不懂如何安裝電源插座。

於是外公找了些書學習相關電工知識,並到實驗樓進行察看對照,火線零線保護線對應插座三個點,道理很簡單。

外公從倉庫領回全套電工工具,順利地完成了電源插座的安裝工作。

通電後,外公一台一台地開箱打開那些嶄新的儀器,開始進行安裝調試。

那時電子儀器沒有現在完善的售後和保修服務,如果出現故障很麻煩,必須寄回廠家,耗時要幾個月。

外公檢測的十幾台儀器中有三台出現了故障,按常規這三台儀器可以退回生產廠家,外公的工作也就可以圓滿結束,提前一個月完成任務。

但外公為了這些儀器可以早日投入使用,居然自己大膽地開啟儀器封印,也就是保修憑證,獨自開始修理起來!

兩天過後,外公順利排出了兩台儀器的故障,就差一台64進位定標器的故障還沒有排除掉。

這種儀器是放射性同位素測試中最主要的一種,外公還重點學習過,也專門打開測試過,原理結構他都很熟悉,想著修理好應該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