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火神弩(2 / 2)

據傳,戰國時楚國的琴式橫弓著臂,發明了弩,巧合的是,孫琴也是以“琴”為名。

弩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弓力的不斷加強和弩機的改進上。後來任何大力士都無法拉開,古人有靠智慧發明出了用腳踏著弓,雙手拉弦的方法,稱之為蹶張。

而這張弩,明顯沒有蹶張的設計,按這個結構和使用了玄楓木這一堅硬且有韌性的材料看,估計已經超過了現代鋼弩,有1000斤以上的拉力,這樣的弩,誰有能使用呢?

周子銘周皺了皺眉,先不管這些,“在我們華夏的曆史上,弩的出現,是人類工業文明史,甚至科技文明史的一個重要標誌。它是第一個能夠稱之為機械的東西。我們漢語中的‘機械’一次,‘機’就是來源於‘弩機’。《說文解字》中記載,‘機,主發者也’……”

弩機在公元前就成為了我國軍事上的重要武器,直到公元1100年才傳入歐洲,這是一種致命的武器,之所以被普遍使用,是因為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很快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某些時候,弩弓被認為是一種不正當的武器,因為它隻需要很少的技巧即可操作。英國的理查一世(獅心王理查)就曾經兩次被弩箭射中,並在第二次傷重不治。如此一個偉大人物竟然死在一個普通或低等的士兵之手,對於貴族來說簡直駭人,為此,在十二世紀時,教皇就曾嚐試以殘忍為理由禁止弩的使用。

孫琴點了點頭,而淩泉則認真的聽著,這些他不曾了解過。

周子銘繼續說道,“據我了解,這個世界的科技較為落後,一方麵是相對地球來說極端環境多,資源獲取難度大,一方麵是因為個人力量的發展抑製了外物,也就是科技的發展……弩,在這裏是不曾出現過的,隻有原始的弓並且結構還很簡單。”

孫琴又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打斷了周子銘,“你說的有一點不對,我能做出弩機,也代表許多來自地球的人也能在這裏仿製出來,甚至更精細的機械都可以。我說這張弩機會成為這個世界工業史的發展標誌,是因為……”

說著,他拿起周子銘手中的弩機,一陣扭動之下將尾部的弩機卸了下來,打開包圍在外麵的郭。

“一般的弩,有三個主要部分,一,是弓。”

“二,是弩臂,也就是帶有箭槽的這條長臂。”

“三,是弩機,這是核心的部分,弓箭就是靠它的結構射出。郭,是保護弩機的匣子。”

孫琴指了指弩機與郭,周子銘湊過去,發現木製機械之上刻著許多有規律的紋路。孫琴解釋道:“這是我這台弩機與華夏古代的弩不同的地方,結合了這個世界的特產——魔法,哦,在我們華夏應該叫做術法。”

“弩機的望山,也就是類似於現代槍支的瞄準標尺,配有一個微小的陣法,從此處望向遠處,可以擴大視野範圍和清晰度。”(我們國家的老祖宗早在西漢時就發明了三點一線的瞄準法,這就是“望山”。)

“弓的側麵紋有加強材料強度和韌性的陣法,兩個陣法交織在一起。”

“弩臂附有一個陣法,是用來消除後坐力,提高穩定性的。”

“弩機的內部也有三個陣法,一個與弓上的一樣,加強材料的強度;一個是自動上弦,日後與弓弦相結合可以省去上弦的時間與力氣,也就不需要采用蹶張的方式上弦,可以很大的提高效率;一個是提高彈力,位於弩機的懸刀,也就是扳機上,提高將箭矢射出去的力量。”

孫琴像是小孩子炫耀自己心愛的玩具一般,給周子銘詳細解說著,“最重要的是這個郭。”

他拿起木匣子,“本來這個郭隻是起到保護弩機,穩定機身的作用,但我給他整整紋上了七個陣法,核心的,是一個名為【炎爆陣】的陣法,我花了一天時間才將這個陣法精小到可以紋在郭內的程度,但即使是這樣,這個郭也顯得很大,我不得不加上其他陣法減小機匣的重量,來使機身保持平衡。”

“【炎爆陣】?莫非?”周子銘適時的當了個捧哏。

“沒錯。”孫琴接過話頭,“通過這台弩機射出去的箭矢,都會帶有爆裂和燃燒的效果,殺傷力比現代的槍支都要大上許多,你可以把他想象為一個單兵手持rpg,而且及其輕便,耗費的不過是普通的箭矢與使用者的靈力值。”

“這其中的意義我想你們也應該明白了,”孫琴說道,“這是地球技術與法術文明結合的產物,也是第一件既有術法,又有精妙機構的武器,我說它是一個裏程碑,過分嗎?”

“我打算,將這台弩命名為【火神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