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為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2 / 2)

這就是一種“囚徒困境”,它說明了每個理智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顧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傾向。人們常常是“自利”的,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說,理性的人總是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優勢策略,而不會選擇劣等策略,甚至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故意製成對方利益的最小化。因此,在單次博弈的囚徒困境中,甲乙兩個嫌疑犯最終都選擇了背叛對方的優勢策略,最終誰也沒有獲得優勢,而隻能一起去坐牢。

因此,在利益麵前,我們除了要為自己考慮之外,還要學會顧及別人和長遠,學會適可而止,不要過於“精明”,因為精明不等於高明,物極必反。美國的數學家圖克曾說:“每個人從自己收益最大化出發來考慮問題,最終往往落得兩敗俱傷的結果。個人的理性算計,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結局。”

囚徒困境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博弈。它告訴我們,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一定要切記不要去盲目與別人達成這種帶有囚徒困境博弈性質的攻守契約和同盟,這是無意義的,一個互相充滿猜疑和背叛的約定,對彼此是不會有什麼好處的。正如曹雪芹評價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懂得適度,懂得以全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才不會落入陷阱。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而且越聰明越好。因為越聰明就越能顯示出自己為人處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太過於聰明也未必是件好事,因為聰明過頭,知道得太多,計較得太多,就得為這些付出的越多。而任何事情都是此消彼長的,當你計較付出的同時,你失去的也可能會越多。

1.理性地看待問題

精明是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魔鬼,特別是麵對利益的時候,它就會蘇醒,變得張狂,我們要學會理性地、全局性地看待問題,高明一些,而不要太精明,總是算計別人,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算計。

2.“糊塗”才是真聰明

俗話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其實這句話也就道出了糊塗的內涵,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為了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他們是表麵糊塗,內心清楚,可以說是大智若愚。因此,這樣的人不會為一點利益斤斤計較,如此也便能夠在凡塵俗世中得到安寧。